智能问答 关怀版 政务新媒体矩阵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梁平要闻

梁平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日期: 2023-07-27
字体:

梁平日报讯(记者 陶开星)日前,我区公布了梁平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梁平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经专家评审、公示,共收录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以传统技艺为主,具体包括梁平酸渣肉制作技艺、梁平平川绿茶制作技艺、梁平红茶制作技艺、梁平白麻糖制作技艺、梁平烂肥肠制作技艺、梁平柚子酒酿造技艺、梁平汉服制作技艺、梁山酒曲传统制作技艺、梁平“弘上弘”牌腊制品制作技艺、梁平钩绣、竹禅古琴演奏艺术、余门拳。其中,竹禅古琴演奏艺术为传统音乐,余门拳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近年来,我区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持续加强三级名录体系建设和传承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水平,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新成效,让非遗在新时代中不断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重庆市级非遗项目26项(草把龙、土法造纸等),区县级非遗名录124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7名,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260名。先后被文化部公布为接龙习俗春节特色文化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梁平木版年画之乡、梁山灯戏之乡、梁平癞子锣鼓之乡);“梁平竹帘”“梁平木版年画”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梁平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梁平酸渣肉制作技艺

梁平酸渣肉制作技艺,指流传在福禄镇一带用盐酒和米面、渣海椒来腌制肉类的一种传统食品加工方法。因其食用时略带酸味,故名酸渣肉。酸渣肉,其形朴实,其色淡黄,其味鲜香,可用油煎炸,可用锅蒸,或以各种配料炒食,清爽宜人,食之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是梁平福禄片区一带独特的美食。


梁平平川绿茶制作技艺

梁平平川绿茶制作技艺是一种绿茶加工方法,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制作平川绿茶有八道工序,包括种茶、采茶、选叶、萎凋、摊晾、杀青、揉捻、干燥。其间该技艺所依托的平川茶厂,致力于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发明了实用新型的折叠式茶叶摊晾架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川绿茶制作技艺。其生产的绿茶品类之一平川翠竹曾连续两年创重庆市优质名茶奖,在2005年“华茗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金奖。2007年首次通过重庆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梁平红茶制作技艺

梁平红茶制作技艺是经采摘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初干(毛火)、回水、复干(足火)的一种红茶加工技艺。制作出的红茶干茶条索紧实显金毫,色泽乌润金黄;汤色金黄透亮,滋味甘醇,耐泡回甘,带有馥郁持久的蜜果香。


梁平红茶制作技艺依托位于明月湖畔天宝山的重庆一箭春生态茶叶种植有限公司,拥有有机茶园1500亩和1000平方米的有机茶叶加工车间,2005年获得中农有机茶认证,是重庆首个有机茶基地。2017年2月,公司的产品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2019年以来连续多年获得中绿华夏的种植和加工双有机认证。



梁平白麻糖制作技艺

梁平白麻糖制作技艺是利用米饭和麦芽浆发酵后搅拌的一种传统制糖方法。选优质的大米,经淘米、蒸米、出饭、加麦芽浆、搅拌、发酵、透糖、熬糖、扯糖、裹米粉、冷却等数道工序而成。白麻糖初期为糖汁,称为清糖,也叫饴糖,加温制成糊状后的糖为琥珀色,称为浔糖,经手工反复拉扯变为质地细腻、气味芳香的乳白色糖后才称为白麻糖。



梁平烂肥肠制作技艺

梁平烂肥肠制作技艺是一种经清洗、翻炒,加以各种香料炖煮肥肠的食品加工技艺。据说是上世纪80年代初,梁平北门老街有一家肥肠店,店面破烂,但生意却很红火,被食客们戏称“烂肥肠”,后口口相传,烂肥肠便由此得名。



梁平柚子酒酿造技艺

梁平柚子酒酿造技艺是一种利用梁平本地柚子经过清洗、分割、去壳、剥取柚子肉粒、捣碎、前发酵、后发酵、陈酿、调配、过滤制作而成的果酒酿造方法,分为柚子发酵酒、柚子蒸馏酒。酿造的柚子酒清亮透明、酸甜适口、醇厚纯净而无异味,具有原果实特有的芳香,与白酒、啤酒等其他酒类相比,它的营养价值更高。柚子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它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及铁、钾、镁、锌等多种矿物元素,梁平柚生产的柚子酒富含柚苷、苦麻素对于延缓身体机能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梁平汉服制作技艺

汉代表的是汉族。“汉服”一词起源于《汉书》曰“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服是汉族人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装华服,汉衣冠。梁平汉服制作技艺包括制作衣、裳、首服、发饰、面饰、鞋履、配饰等,采用的纺织、蜡染、刺绣等多种制作技艺。汉服制作遵循“外圆内方”的古训,讲究“外圆内方,天人合一”,四肢为圆,躯干为方,整个衣服铺平展时,从上面看就是一个圆形的,所以汉服成衣呈现为宽袍大袖,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领、袖、身、裙的改变演化出了交领、右衽、曲裾、深衣等制式,制式极为丰富。另外遵循“衣作绣”“锦为缘”。汉服制作技艺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们的聪明与智慧,是我们学习和继承的榜样。



梁山酒曲传统制作技艺

梁平古梁山酒曲是梁平人民历年来对民间酿酒曲药的称呼,是介于我国其他地方不同工艺的酒曲,白药制作是添加辣蓼草,药曲添加的是中草药,而古梁山酒曲添加的既有辣蓼草,也有三十余味中草药。古梁山酒曲采用糯米粉、大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东西二山挖来的中草药(鱼腥草、青蒿、辣蓼草等三十余味)晒干后碾成的粉末,用水搅拌后搓成类似大汤圆形状,在其表面撒上母曲,在适宜的温度下自然接种,然后晒干或烘干用于酿高粱酒、米酒、玉米酒等。



梁平“弘上弘”牌腊制品制作技艺

“弘上弘”牌腊制品主要包括以畜禽肉或其可食内脏为原料,辅以食盐、糖等,经原料整理、腌制、清洗造型、晾晒风干或烘烤干燥等工序,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备、技术加工制成的一类生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肉质细腻,色泽红白分明,滋味咸鲜可口,风味独特,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可开胃助食,增进食欲,便于携带和贮藏。注册商标“弘上弘”牌系列产品达30余种,生产的系列品种多达百余种。弘上弘匠心独运,生产制作出别具梁平本地风味的腊制品,成为当地百姓逢年过节最爱食用的腊制品之一,产品也远销广东、上海、四川及重庆各区县。



梁平钩绣

梁平钩绣利用一根小小的钩针,一团毛线,利用长针、短针、长长针、锁针等,通过勾线、拉线、绕线等花样变化,可以钩织出多种时尚的手工艺品,想象非常丰富、手法变幻无穷,艺术品多种多样。其钩形美观,色彩鲜艳,具有柔软、有弹性、有活力的艺术风格。梁平钩绣在100多年的传承中,形成了30多种基本针法和上千种花样,利用针法的不同组合,花形图案日趋丰富,制品花色不断翻新,具有立体镂空的艺术效果,既实用又有观赏价值。



竹禅古琴演奏艺术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梁平竹禅古琴演奏艺术以竹禅为代表,竹禅清代著名书画家、佛学家、古琴家,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提倡“以琴说法”以艺术教化世人,他为一个新的琴派“泛川派”的开创奠定了基础,传出了著名琴曲《忆故人》,又为著名琴谱《枯木禅琴谱》作序,明确提出了自己“以琴说法”的宗旨,提出了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禅理互为表里,都为修身养性之道,潜心琴学的目的在于“以琴喻禅”,竹禅一直在古琴上有着相当高的成就,融其心性于琴艺之中,为梁平古琴艺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余门拳

余门拳,注重练习者“武德”“仁术”“养气”的修炼。其拳法动作突出攻防连发,以攻为主,攻防击打技术全面系统,具有擒拿、滚捆、格斗、搏击的攻防技巧,借力打力,创造角度,求角度攻击,堪称一绝。余门拳融合了字、洪、化、神、渡、赵、岳等拳种。功法有十八罗汉功、子午功。招式有三站、探桩、六合锤、游尘、掺手等。基本功主要有马步、弓步、徒步、虚步、斜步、独立步、正踢腿、丁字步等。余门拳主要是练“手眼身法步”,内可强身健体,外可御敌,是武术的一支奇葩,融汇川渝文化,是川渝文化融合的见证,反映了历史文化变迁和民间社会生活。


政策原文: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梁平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