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怀版 政务新媒体矩阵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信息 > 焦点图片

“智志双扶”让贫困村变榜样村

日期: 2019-07-25
字体:


近日,柏家镇三新村贫困户谢友文在自家蜜蜂养殖场察看蜜蜂生长情况。

文/图记者郑越

盛夏七月,正是虫鸣花香、稻禾吐翠孕黄的时节。

漫步于柏家镇三新村的乡间小路上,山坡地头、农家房前屋后,绿油油的瓜田里结满了一个个大西瓜,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在院坝里聊着天……

如今这样一派景象,让人无法将“贫困村”的标签贴在这个小村子上。2014年,柏家镇三新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滞后等原因,被评为了“市级贫困村”。这几年,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扶贫驻村干部的帮扶……让这个小村子发生了“蜕变”。如今,三新村家家户户有了产业,村民生活有了盼头,成了邻村村民眼中的“榜样村”。

是什么让曾经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的榜样村?三新村第一书记张玉良给出了回答:“人不怕贫,就怕失志没智。‘智志双扶’激发出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是三新村发生‘蜕变’的关键所在。”

帮村民“树志气”

一般情况下,被评为建卡贫困户的村民大多垂头丧气,面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失望。

“贫困群众放弃,我们不能放弃。我们最先做的就是给他们鼓劲打气,让他们知道政府没有放弃他们。”张玉良说,全村68户贫困户的走访慰问他没落下一户,通过走访、院坝会等形式,了解、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教育、就医等实际困难。

三新村一组村民周兴江就是其中之一。“那时身体不好,年龄大了,也没什么文化,对未来生活没有信心。”周兴江回忆说,后来,驻村干部常常来家“做客”,什么事儿也都记挂他,让他觉得有了依靠,有了新盼头。

如今,周兴江干劲儿十足,自家田地里种植有西瓜、豇豆等村里的扶贫产业,并积极参加村里的技能技术培训,主动与村干部交流、请教脱贫路子。

帮村民修路、解决西瓜销路、发展扶贫产业……柏家镇三新村的驻村干部虽然来村里短短一年,却给全村村民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好消息,让大家都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村子里的贫困户不再心灰意冷,大家都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

“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我们就像有了‘火车头’,心里充满信心。大事小事有人给我们帮助,各项扶贫政策也都落实到位,我们只要紧跟步伐,好日子就不远。”周兴江说。

为贫困群众“出点子”

柏家镇三新村许多贫困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年龄也偏大,这让全村的脱贫路更是荆棘遍地。

但贫困户有了志气,脱贫步伐定能迈开。“他们就是差想法、差点子,所以我就经常跟他们讲,只要你想脱贫,就一定有法子,我们村干部都会尽全力想办法。”张玉良说。

三新村十组的贫困户谢友文就是其中一例。今年68岁的谢友文在家里养蜂酿蜜,从几个蜂箱扩到80个蜂箱,从没有品牌到注册商标品牌,从贫困户变成“养蜂达人”,谢友文成了村里的脱贫“好榜样”。

“多亏了村里的干部啊,不然我哪有今天。”谢友文说,村干部们让他扩大养蜂规模,帮他注册商标品牌,教他在网上学习蜜蜂养殖技术,给他出了许多“好点子”。(下转3版)(上接1版)谢友文说,驻村工作队的干部是城里来的,见多识广,他的蜂蜜包装也是他们去万州给我找的专业设计师设计的。

在三新村,为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村干部们对建卡贫困户实施分类管理,量身打造精准扶贫的帮扶措施,一对一“出点子”,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引导发展产业和劳动力转移,让他们依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

让村民“有智慧”

产业离不开技术,这不但是三新村起初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村干部们一直头痛的事情。

“贫困群众的种植、养殖技术都十分需要正规的培训指导,所以各项产业技术培训村里一项都没有落下。”三新村党总支书记邓先艾说,目前,西瓜、青菜头等都是村里的主要扶贫产业,每年都安排一次产业培训,对贫困群众进行指导。

村里的“西瓜大户”李兴平也是一名贫困户。今年,他跟着村干部一起到外面去学习、参观其他地方的西瓜种植基地,引进新的西瓜品种,学习新的种植技术,在自家田地里进行了试种。

“目前看来是很成功的,西瓜长势很不错,味道也很不错,主要是明年土地不用轮种了,很方便。”李兴平说,接下来就可以将新的种植技术教给其他村民,让他们也能依靠新技术实现大丰收。

如今,三新村家家户户都有产业,村民们也都不再为种什么、怎么种而发愁苦恼。“以前只知道种玉米、豇豆,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我们也能跟着种植西瓜、李子等特色作物,收入比以前高了许多。”贫困户邓承体告诉记者。

让农特产品“走出去”

村民们干劲儿十足,全村产业搞得红红火火,村干部们在农产品销路上也是献计出力,积极主动地帮助贫困户的农特产品“走出去”。

今年年初,柏家镇在区人民广场举办了一场“消费扶贫”农特产品展销会,组织镇里的贫困户将自家农特产品在展销会上统一售卖,三新村10余户贫困户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一同参加。

展销会上,农户带来的黑山羊、青菜头、土猪肉、蜂蜜等农特产品都一售而空,同时还得到了许多预订订单,大家对这种“走出去”的展销模式都称赞连连。

“当天我带来的五十斤蜂蜜全卖完了,参加这种展销会不但可以帮我更快的销售,还能让更多人知道我的蜂蜜。”谢友文说,村干部们热心地帮我找销售点,还带我的蜂蜜去参加了西部农交会,让许多外地人都知道了我的品牌。

“与镇里商量后,接下来我们将在城区找一店铺专门售卖柏家镇的农特产品,尤其我们三新村贫困户的蜂蜜、青菜头等产品。”张玉良介绍。

产业有了、销路有了、收入有了,这个昔日的贫困村不再是以前的面貌了,许多邻村的村民更是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大家纷纷将三新村视为“榜样村”。“市级贫困村也能大变样,日子也能越过越好,我们向他们学习,定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白仙村的贫困户龙五胜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