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创建国家高新区 推动梁平高质量发展——我区党政代表团成员谈赴铜梁、荣昌学习考察体会
航拍的荣昌高新区。(荣昌报社供图)
位于铜梁的重庆庆兰实业有限公司。(铜梁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航拍梁平工业园区。记者 熊 伟 摄
核心提示
8月19日至20日,我区党政代表团赴铜梁、荣昌学习考察。代表团成员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思。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借鉴铜梁、荣昌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大开放提升大格局促进梁平高质量大发展作出新贡献。
区发展改革委主任胡晓中
学以致用助力高新区创建
本次铜梁、荣昌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内容丰富,亲眼目睹铜梁、荣昌抓高新区建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手笔,内心很震撼,思想很受启发。一是思想有高度,铜梁、荣昌均位于成渝城市群核心地带,也是重庆市都市核心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地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指示精神,在高新区的规划设计、产业培育、企业引进落地等各个方面,时时处处彰显着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二是规划有格局,荣昌高新区规划面积达17平方公里,围绕“荣昌猪”“荣昌陶”“荣昌夏布”三张名片,聚力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区。铜梁高新区远期规划面积达50平方公里,正积极打造重庆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国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三是发展有速度,荣昌高新区用时不到两年就升级为国家高新区,速度之快,令人钦佩,预计2019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63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04亿元,质量之好,令人羡慕。铜梁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6家,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增长17.5%,跑出了加速度。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两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均在励精图治谋发展、快马加鞭促发展,更加警醒地认识到梁平与市内其他区县的差距。下一步,区发展改革委将结合自身职能职责,主动解放思想,积极担当作为,助力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一是抓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全区“十四五”规划,为高新区创建高效配置劳动力、资金、土地、能源、财政等资源要素。二是抓资金争取。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技术企业、主导产业链中的龙头企业以及循环经济企业,策划、包装、申报一批项目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抓营商环境改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稳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切实降低企业水电气等要素成本,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营商环境考核的导向作用,找准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痛点、难点及堵点,大力改善全区营商环境。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PPP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10月通过审批,尽快实施一批工业园区市政道路、雨污管网工程,推动高新区产城景融合发展。
区经济信息委党组书记、主任周龙举
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谋“高新”大文章
此次赴铜梁、荣昌考察学习了高新区创建的相关内容,收获颇多,也信心倍增。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铜梁区以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为支柱,重点培育了以“轨道交通装备、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生态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蔬菜看寿光,生猪看荣昌”,荣昌区利用自身生猪产业优势,建成了国家第一个以农牧为特色的高新区,形成了以现代农牧高新产业为特色,主打生物制药产业,推动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及新材料产业同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由此可见,高新区的成功创建必须有支柱产业的强力带动,两地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和规划。
接下来,我们将牢记“创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工业经济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紧盯高新区创建指标体系,以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坚持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道路,加快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大开放提升大格局抢抓大机遇推动大项目促进高质量大发展,当好贯彻落实的先行者、探索者。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强思考,着力发挥参谋作用,积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加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认真研究三大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关口,提前思考谋划,适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尽力当好区委、区政府的参谋助手。二是强合作,着力打造区域经济,主动融入全市“一圈两群”、大三峡和川东北毗邻区县,加强与万州的技术、生产、投资合作;合力推进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充分利用我区竹资源,实现梁平—大竹共建智能家居产业。三是强固本,着力培育优势企业,支持优势企业技改升级、做大做强,在现有实体企业中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帮助平伟实业充分论证6英寸碳化硅芯片线项目、射频高端封测项目,促成亿联与美心门业、TATA木门业的合作,帮助巨源建设智能分类垃圾箱,实现不锈钢产品个性化定制,帮助奇爽食品、重啤九厂、张鸭子开发苏打水、易拉罐听装啤酒、香辣味鸭子等新产品。四是强开新,着力引进龙头企业,立足三大新兴制造业和骨干企业,坚持以商招商、补链成群、多业态合作,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做大产业集群,力争全年签约项目100个,合同引资200亿元。五是强求变,着力构建创新生态,积极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地增加研发投入,帮助平伟实业、巨源不锈钢分别成功创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平伟实业、亿联家居等企业实施“上云上平台”工作,力争全年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6个以上。六是强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用活用好市、区两级金融支持政策,认真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力争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降本增效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梁平发展安心、舒心、放心。
区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培元
为如期建成高新区而奋斗
这次赴铜梁、荣昌考察学习,感触颇深,收获很大。结合工作实际,我有两个方面的认识和感受。
一是抢抓机遇,聚力创建高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同时指出,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铜梁和荣昌高新区,前身均为2002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他们抓住2006年前高新区的指标要求,聚力创建市级高新区并成功获得重庆市政府批准。随即,一鼓作气创建国家高新区,于2018年2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他们勇立时代潮头的锐气和魄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一定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用心聚力实现2020年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再持续奋斗1-2年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在渝东北片区率先建成高新区。
二是聚集短板,精准发力。铜梁、荣昌在高新区创建过程中,对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标细心研究,聚力补短板。而我们最大的短板和弱项则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机构数量、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对此,我们要担当作为,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第一是要打造创新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持续用力改善和优化我区创新生态对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创新政策,补齐创新基础平台,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合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广平台上,加速聚集创新资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第二要聚集创新主体。高新区要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首先要有人才、研发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实现“一产业一团队”,要更加重视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支持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或独立建立研发机构,推进“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要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加大引进、培育和申报力度,鼓励支持“小升高”,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第三要强化创新服务。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聚集和发展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强化科技供给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项目承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服务。在今年9月完成高新区申报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学习考察,虽看到了差距,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但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要加强向上沟通汇报,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下足力气,为如期成功创建高新区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邓顺友
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创建国家高新区
此次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荣昌“3+1”产业成就新兴产业之城,铜梁“一心两区”空间布局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发展非常迅速,其丰富的经验、做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此行所见、所闻令我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伟力及各地的创新动力与发展竞争力。我深刻意识到,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越深入,方向思路越正确清晰,发展效果就越明显。
学思践悟,深化认识。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工业经济、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更好地理解区委、区政府的深远谋划和初心追求,更加坚定梁平创建国家高新区这一重要战略发展方向,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把创建国家高新区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更加坚定创建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梁平工业园区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扎实践行新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和抓手,推动梁平工业园区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未来,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接下来,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去解放思想,践行好新发展理念,落地落实“1+3+1”规划,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经济,打造新生态,创新新机制;要以更大的格局谋划好工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做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城景一体”,拓展“一区三园”,朝着50平方公里产业集群的目标去奋斗;要紧扣“高”和“新”两大关键,培育产业生态圈,强化要素保障,推进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三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区,力争2020年创建市级高新区,2022年创建成国家高新区;要打破常规工作模式,以速度质量和效率效益为核心,转变工作方法和作风,构建好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扎实推进减税降费等各项政策和“放管服”改革,聚力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我们坚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创共建,梁平率先在渝东北渝东南城镇群,创建成国家高新区指日可待,梁平工业经济的崛起之路一片光明。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陶开星、韩佳慧、郑 越、杜 杭整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