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目标任务 | 牵头单位 | 完成情况 |
1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以上 | 区发展改革委 | 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3% |
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以上,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5%以上 | 区财政局 区税务局 |
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8.4% |
3 | 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 | 区人力社保局 | 2023年新增城镇就业6129人 |
4 | 粮食生产、节能减排降碳等指标完成下达任务 | 区发展改革委 区农业农村委 区生态环境局 |
1.节能减排降碳等指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2.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8.77万亩,产量36.3万吨;其中大豆播种面积8.54万吨。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目标。 |
5 | 加快龙象寺水库项目建设、银河桥水库项目前期工作 | 区水利局 | 1.龙象寺水库枢纽工程浇筑砼共23万m3,完成工程量的82%;城区供水工程及灌区输水工程完成泵站管理道路土石开挖、土河沟管桥钢筋混凝土排架的浇筑、自用搅拌站的建设等; 2.银河桥水库完成可研批复。 |
6 | 加快明月山游客服务中心、双桂田园景区康养建设,开工怡养康养中心等项目,加快赤牛城文旅综合体项目前期工作 | 区文化旅游委、双桂新城管委会 | 1.双桂湖康养中心已取得可研批复。 2.双桂田园景区康养项目一期全面完工,正在对项目二期游客接待中心、素食展览中心、环境整治、文化广场等进行方案设计,完成年度工程量的146%。 |
7 | 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新培育科技型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市级研发机构10家 | 区科技局、区经济信息委、高新区管委会 | 1.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13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获批认定国家林草科普基地1家、重庆市科普基地1家、重庆市众创空间1家,参与建设重庆市创新中心2个。 2.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 |
8 | 做优做强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投用污水处理厂、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配套设施 | 高新区管委会、高新集团 | 智慧园区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保障性租赁住房已完工。 |
9 | 做响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实施做强预制菜产业集群行动,坚持标准化夯基,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立标,高端化占峰,国际化拓市,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预制菜产业基地 | 区经济信息委、区招商投资局、高新区管委会 | 1月被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评为“2023年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7月,获评《人民日报》“全国十大预制菜创新发展地区优秀案例”,并授予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人民网研究院调研基地”。被市乡村振兴局评为“第三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特别奖,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梁平“中国首个预制菜地标城市”称号,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在梁成立预制菜分会,发布全国首个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梁平指数。梁平张鸭子、奇爽、上口佳等企业荣登中国预制菜竞争力百强榜,预制菜产业获批全市26个特色中小企业集群之一。8月,被市乡村振兴局评为“第三届重庆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特别奖。10月,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我区“中国首个预制菜地标城市”称号。11月,荣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年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首。2023年1—12月,全区引进净菜数字化工厂等预制菜产业项目17个,其中15个项目已落地,落地率88.24%。 |
10 | 完善预制菜标准体系,编制预制菜生产经营标准,推动预制菜产业标准化、集群化、数字化发展 | 高新区管委会、区市场监管局 | 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梁平区预制菜标准体系构建总则》,2023年1月4日印发《预制菜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标准体系》(渝市监办发〔2023〕1号),用以指导全市预制菜生产经营者依标从业、监管部门依标履职;2022年12月28日日发布了全国首个《预制菜产业园区建设指南》《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两项地方标准。2023年3月15日出台了《食品集中配送服务规范》。10月13日结合世界标准化日宣传活动,召开地方标准《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宣贯培训会,邀请市食药检院专家对《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标准进行解读。 |
11 | 高质量筹办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和相关专业展会。加强品牌营销,打造更多“陆海优品”,推动预制菜产业进入“双循环”、融入新格局 |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高新区管委会 | 主办承办首届全国“5.17”预制菜节、“梁娃·食尚夜市活动”和“第二届西部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暨2023西部预制菜博览会”、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专场等大型活动10余场,成功组织预制菜企业参展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博会、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第3届日本国际食品展、第30届韩国釜山国际食品大展等国内国际大型展会。 |
12 | 打通一批断头路,新改建一批慢行步道,实施城区植绿补绿10万平方米 | 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 | 今年实施春秋季植绿补绿项目约48个,包括山城绿道、山城花境、街头绿地提质等项目,建设面积约54.65万㎡。新建生产便道、入户道路50公里。 |
13 | 实施“强镇带村”工程,完善场镇功能,把集镇建设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 区农业农村委 | 建设完成星桥、新盛2个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
14 |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构建智慧城市“一网统管”数治体系,围绕市域社会化治理一体化、新城建、数字孪生城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重点,建成交通管理、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教育、智慧林业、供排水系统、智慧城管等数字应用场景11个,推进智慧社区、数字家庭建设 | 区城市管理局、区大数据发展局 | 1.梁平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已完成基础软件平台建设,前端硬件设备已完成安装,目前所有系统板块均已开展业务上线培训,所有应用系统已开始试运行。 2.完成城市智能中枢、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综治中心、智慧医疗一期、区级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平台建设、智慧公交(二期)、梁平区重大项目智慧调度系统、梁平区智能机关建设(一期)、梁平区智慧医疗项目(二期)、明月山非遗数字展销试验区、智慧林业等应用场景建设,建成数智乡村一网通区级平台1个、镇街平台6个、村级平台11个。 |
15 | 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行动,持续提升人民广场、都梁广场、亿联等商圈消费能级,支持商贸企业做大做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30家以上 | 区商务委 | 接续年货节、梁娃食尚夜市、美食嘉年华、啤酒节、晒秋节等促销活动110余场,发放政府惠民消费券1400万余元,拉动消费增长超10亿元。新发展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8家、限额以上商贸个体120户。 |
16 | 精心筹办美食大赛、啤酒节等消费活动,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消费 | 区商务委 | 组织举办川渝味预制海鲜爆款评选、陆海优品“中华老字号”产品发布会、梁娃食尚夜市、美食嘉年华、2023年暑期啤酒节、中秋国庆美食狂欢节等美食活动,联合11个区级部门印发《梁平区关于多措并举促进和扩大家居消费的通知》(梁平商务发〔2023〕26号),举办“爱尚重庆·2023梁平夏季汽车品牌消费展”、2023“爱尚重庆·乐购梁平”惠民购物消费节等活动,引导重百、苏宁等电器商家开展以旧换新及促销,稳住汽车、家电大宗商品消费。 |
17 | 壮大直播电商、短视频等新零售业态,打造时尚消费场景,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优选一批富有特色的名宴名菜,申报“重庆地标菜”,力争创成“中国美食地标城市” |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高新区管委会 | 1.张鸭子、梁平烂肥肠、刘氏龙溪鱼、梁平嗦螺4道本土特色美食获选2023年“重庆地标菜”。 2.成功获评“中国· 梁平预制菜美食地标城市”。 3.组织开展线上年货节、预制菜直播促销、丰收节电商直播促销、金秋消费季电商直播等活动,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8.24亿元,同比增长20.8%。 |
18 |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全面振兴行动,扎实抓好“五个振兴”,建设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 区农业农村委 | 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预计达到107亿元、70亿元,粮食获得丰收,产量36.3万吨。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成功创建100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梁平柚入选国家级地理标志运用指导名录,全市首个产业化鱼菜共生数字工厂在梁投产,柚竹渔等优势特色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坚定不移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赋能增效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发展,预制菜产业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荣登工信部赛迪研究院“2023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单”首位,2023年预制菜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23552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预计缩小至2.08:1。 |
19 | 建设和美乡村,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1000户、乡村漫道100公里 | 区农业农村委 | 2023年厕所改造完成1475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国家级黑臭水体治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分别达86.3%、83.3%、100%。 |
20 | 壮大文旅产业,持续做靓双桂湖、万石耕春、赤牛城、滑石寨等城市旅游名片 | 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双桂新城管委会 | 1.双桂湖积极申报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 2.培育文旅主体117家,其中“四上”企业11家。 3.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国家3A级景区1个(百里竹海•猎神景区),启动实施双桂田园、预制菜之都4A级景区创建工作。 4.正在加快推进滑石寨旅游接待中心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滑石古寨4A景区品质。 |
21 | 叫响文旅品牌,坚持节庆驱动、市场拉动,接续举办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绿色中国行走进明月山系列活动 | 区文化旅游委、区林业局 | 1.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梁娃闹新春•预制向“味”来活动”“中国年•梁平味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2023‘爱尚重庆•迎新消费’新春年货节”、梁平区2023年“爱尚梁平•金秋消费季”等节会活动,坚持节会驱动、市场拉动,提高梁平文旅知名度,助力打响梁平三张名片。 2.指导乡镇因地制宜举办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活动,成功举办竹山镇采笋节、云龙镇龙舟赛、蟠龙镇露营节、仁贤街道采摘节等20余个乡村旅游活动。 3.在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全国关注森林活动执行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等主办单位精心指导下,梁平区以“巩固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成果、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题,于2023年4月19—21日成功举办“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系列活动,包括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成立仪式、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主题调研、《绿色中国大讲堂》:“国际湿地城市市长话湿地”、绿色中国行—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主题公益晚会、绿水青山看中国—中央媒体美丽梁平行、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进竹园、进田园、进柚园”等6项子活动,国家相关部委、13个国际湿地城市、9个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成员单位、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七区县等近400位嘉宾莅临参加。 |
22 | 推动产业协同协作发展,深化预制菜、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等协同发展,强化与大竹、开江重点产业园区合作,加快梁平开江合作示范园等项目建设 | 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 | 1.梁平开江合作新盛示范园园区建设1万亩,园区、产业、道路建设完成60%。 2.整合水利、交通、财政、农业、环保等项目资金,油化园区核心区域产业道路6.8公里、新(拓)建产业道路4.1公里、硬化入户道路5.1公里;结合水美乡村、乡村漫道建设等项目,形成了8公里长的滨水田园景观走廊;完成银杏村—达川区万家镇道路升级改造2.3公里,打开了百里竹海北大门;在新盛、任市“两地”交界处建设实施稻菜、稻油轮作3000亩,稻渔综合种养1500亩,发展绿色高效优质水稻23500亩,形成了以联盟桥为核心,辐射带动毗邻镇村为“稻田+”产业融合发展区。 |
23 | 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的业务流程优化、制度重塑、系统重构,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数据“一网通享”效率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1.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数据:完成公共数据资源编目3087类(其中市级回流833类),已完成数据归集2254类,数据治理已启用2254类(治理率100%);初步完成本区数据仓建设,实现数据共享2292类(含市级回流数据38类);完成全区33个镇街数据池建设,成功承接22类市级回流数据并完成拆分、编目,大部分数据已分镇街进池入账;积极指导镇街加快自有基础数据编目,回龙、和林、大观等部分镇街已完成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村集体经济信息等24类“四板块”数据进池入账;依托IRS系统完成人房地物和水电气、经济生态等城市体征台账数据归集100类。 2.“渝快政”平台推广应用,接入智汇都梁城市服务统一APP、智能办公、一窗综合受理平台、智慧人饮等4个系统至“渝快政”工作台; 3.“共建明月山”信息共享平台成功实现梁平(智汇都梁APP)、长寿、大竹、达川四区县城市APP互联互通,开江、邻水已实现单向联通,智汇都梁APP已接入数智村社、家在梁平、柚乡书院、公交查询、数智文创、云游明月山等20余个本地APP(小程序),正在按照上级指导积极谋划跨界顺路带(货)、明月山跨界非现场执法一件事、跨界基层治理等数字化应用,实现从当前的信息平台链接向通过数据流打通业务流、执行流的数据融合转变。 |
24 | 实施“梁平英才计划”,柔性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及团队,培育更多“梁平工匠”。精心谋划举办各类创新创业赛会活动,争创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 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 | 1.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40余名,其中教授博导许一丰团队12人,科技人才10名,科技特派员26名,市级科技特派员1个; 2.成功聘请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邵益生12名专家教授; 3.引进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50余名;在预制菜领域挂牌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4.高质量举办首届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人才节,做靓人才活动名片,促成明月山人才发展联盟合作体,打造人才区域合作示范样板,推动区域人才、产业协同发展协同,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 5.启动开展首届“梁平人才”命名,选树优秀人才典型。 2023年通过公开招聘、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考核招聘等方式招聘364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研究生99名。 成功举办首届“明月山杯”创业创新大赛,我区的“寻味巴蜀”项目夺得一等奖。积极动员创客报名参加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我区推荐项目“先进封装双面散热车规产品”荣获“近悦远来·渝创渝新 重庆市第七届‘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创业创新综合组第一名。成功举办重庆市梁平区第六届“渝创渝新·创富梁平”预制菜专项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守护舌尖上的非遗”项目最终斩获一等奖。 |
25 | 巩固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加强城乡污水管网运营维护,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5座,保持主要河流出境水质达到或优于水环境功能要求 | 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 1.已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2.实施安胜镇团结水库等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3.积极推进新盛河、袁驿河生态修复基本完工;接续推进七星河、铜钵河、文化河等流域生态修复项目,2023年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等出境断面水质均值达到考核要求 4.已建成回龙镇山河村、和林镇岳子溪等5座村级污水处理站。 |
26 |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建成投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启动城北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项目建设,积极创建“无废城市” | 区生态环境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委 | 1.“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已正式印发,已成立领导小组,已完成2023年年度目标任务。 2.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及厨余垃圾处理项目已建成投运;城北垃圾填埋场生态治理(飞灰填埋)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现城发集团组织实施,将于2024年1月中旬挂网招,2月中旬开工。 3.完成水稻、玉米低吸附品种替代面积3266.84亩,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2.36%,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市控点38个点位的样品采样及送样工作。完成改造池塘5000余亩、600余万吨养殖尾水治理,保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
27 | 实施“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绿化美化彩化乡村绿道200公里,开展城市道路节点及公园绿化建设,打造城周彩色林带2000亩,创建科学绿化试点示范区 | 区城市管理局、区林业局 | 1.今年对城市道路、节点打造花境、更换时令花卉等约120万盆,已完成泰和公园更新提质、大河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改扩建绿化建设项目。 2.“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顺利推进。完成营造林22.27万亩,建设绿色示范村3个。义务植树132.3万株。建设完成一环路绿道等千里绿道200公里,千里生态廊道100公里,“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打造铁门、云龙、竹山3个小微湿地特色之乡,云龙镇三清村、竹山猎神村等20个小微湿地特色之村,100余个小微湿地。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3万亩现有林改培和3.4万亩森林抚育。国家级2万亩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成功完成并通过初步验收。完成城周彩色林带2000亩。 |
28 | 扎实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 区发展改革委、区卫生健康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区残联、区交通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城市管理局、区民政局、区医保局 | 1.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全区现有4家托育机构,37家幼儿园,共计1693个托位,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2.7个。 2.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区86所中小学设置心理辅导室(中心),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开展心理健康专题巡讲90场。 3.开展“两癌”救助项目。完成宫颈癌初筛12123例,乳腺癌初筛12200例。 4.已建成5座“劳动者港湾”示范点。 5.街头绿化提质项目已建设完工,实施面积约25000㎡。口袋公园计划实施2个,已全部完工。全年新增小微停车场44个,停车位2507个; 6.已完成20座化粪池安全监测系统安装,全年窨井盖共整改缺失、破损窨井盖1108个。 7.已新建2座、改建4座城市公厕,城区人行道完善提升8公里,车行道整治3000平方米。 8.全覆盖建成343个村(社区)医保服务站。 9.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850户,完成“十四五”期间改造任务数的100%。 |
29 | 落实企业稳岗减负政策,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 区人力社保局、区教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残联 | 1.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2023年为877家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稳定岗位1.4万人。2023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亿元。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83场次,累计参与企业870余家,累计提供1.9万余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近4080人次。2023年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 2.英才计划、公招等招聘新教师85名,考核招聘小学全科教师和学前教育免费师范生100名。正实施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 3.部分就业困难退役军人再就业帮扶192人到帮扶专岗工作 |
30 |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覆盖率。扶持文艺新品优品精品,完善奖励扶持办法。加强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实施梁山灯戏振兴计划,创建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 区文化旅游委 | 1.承办重庆市第二十一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重庆市第六届“书香重庆 阅读之星”有声阅读大赛第四片区复赛,引领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开展“欢跃四季•舞动山城”重庆市广场舞展演梁平区选拔活动。打造“周周讲•月月演”全民艺术普及、“书香重庆•都梁之声”全民阅读推广等两大文化活动品牌。 2.召开全区赛马比拼文体服务民生报表专题会议、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业务培训会,建成投用袁驿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铁门乡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蟠龙镇文化旅游驿站等10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 3.成功申报梁平区级非遗项目12项,梁平非遗项目达124项,新增区级非遗传承人36名,全区非遗传承人达339名;举办梁山灯戏培训班,组织参加2023年重庆市非遗传承人研修班;印发《梁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管理。 4.推动精品文艺创作,梁山灯戏《黄桷树下》《柚子树之盼》获第27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奖;牵头组织开展全区文艺创作奖励扶持办法修改工作,完成梁平区2022年度优秀文艺作品评审工作,共收到文学类、摄影类、书法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等各类文艺作品107件,经评审,共74件文艺作品获奖。 5.有序推进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工作。 |
31 | 强化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特别是新型电信网络犯罪 | 区公安局 |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加强以派出所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推动“枫桥经验”在梁平公安工作中深化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梁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局梁山第一派出所被评为重庆市“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了智能小区的建设、建立了警务站、加强了巡逻防控工人作、一标三实工作、建立了特色警务室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安全感。 |
32 | 系统整治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抓好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及周边等重点区域森林火险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强化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两单两卡”制度,加快建设应急指挥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 1.压实“两个责任”。印发《2023年梁平区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梁平区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办法》《梁平区食品安全工作约谈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联合区政府督查办对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全区725名包保干部对接8608家食品包保主体,有效落实“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全年包保督导完成率100%。 2.抓实风险防控。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深入落实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问题、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企业、重点品种的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242份,整改隐患1370个;开展食品抽检2345批次,不合格66批次,不合格率2.81%;食品快检1511批次,结果异常87批次,结果异常率5.75%;各领域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20余次,严查食品领域各类违法犯罪案件175件,罚没款81.36万元,3项案例入选全市典型案例,1项案例入选公安部典型案例;开展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2次,累计销毁假冒伪劣商品3367件。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全区食品安全风险平稳可控。 3.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组建创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拟定《梁平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文件,召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动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