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28008652038C/2024-00019 | [ 发文字号 ] | 梁平府办发〔2024〕17号 | ||||
[ 主题分类 ] | 建设规划 | [ 体裁分类 ] | 其他公文;规划 | ||||
[ 发布机构 ] | 梁平区政府办公室 | ||||||
[标题] |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 2035年)》的通知 | ||||||
[ 成文日期 ] | 2024-02-21 | [ 发布日期 ] | 2024-02-22 |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
修复规划(2021- 2035年)》的通知
梁平府办发〔2024〕17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已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 2035年)
前 言
梁平区地处重庆“一区两群”和川东重要联结点,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是大三峡绿色发展的纵深地带,拥有“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国际湿地城市”等称号。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依法履行所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系统部署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进一步落实国家、市级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安排,提升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2〕161号)、《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大纲(试行)》文件要求,梁平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在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脆弱性评价、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的基础上,系统诊断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系统整体状况和关键问题;结合梁平区“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生态空间格局,划定7大生态保护修复区,聚焦全区森林、河流、湿地、农田、矿山等生态修复对象,统筹安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7大重点区域、7大重点工程和27个重点项目,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梁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重要专项规划,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是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和争取各级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梁平区全域,共涉及5街道、26个镇、2个乡,面积1888.79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21年-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
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
区位概况。梁平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25′-30°53′,东经107°24′-108°05′,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连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北倚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开江县,全境横贯60公里,纵跨52公里,幅员面积1888.79平方公里。
地质构造。梁平区属新华夏系四川沉降褶皱带的川东褶皱带西北端部分,由明月峡、南门场和黄泥塘三条背斜,虎城、任市和梁平三条向斜,以及金鸡向斜核部的一部分组成。背斜和向斜均呈北东走向,其中背斜紧凑成山,向斜宽缓成谷,高低相间,平行排列,是典型的隔档式褶皱构造。
地形地貌。梁平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兼有山、丘、坝并以丘陵为主的特殊地貌,呈现“三山五岭,两槽一坝,丘陵起伏”的景观特征。“三山”之间分布着许多起伏不平的丘陵,东南和东北为深丘,中部和西北部为浅丘,区域中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块地势平坦而开阔平坝,面积100.73平方公里,为川东第一大坝。
气候特征。梁平区属亚热带暖湿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年均气温17℃,年均降雨量1291.9毫米,年均日照总时数1270.7小时,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光、温、水分布同季。春季气温不稳定,初夏多阴雨,盛夏炎热多伏旱、洪涝,秋多绵雨,冬季暖和,无霜期较多,湿度大,云雾多。
河流水文。梁平区地处长江干流与嘉陵江支流渠河的分水岭上,地势高于四周,为邻县溪河发源地,河床狭窄,主要河流有龙溪河、铜钵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和甘井河6条,支流384条,干支流总长928.1公里,总体呈“纵向分布,互不衔接”的水系格局。
土壤条件。梁平区土壤类型多样,有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4个土类、6个亚类、17个土属、60个土种、84个变种,土层总体较厚,土壤PH值为5.5-7.5。土壤类型以水稻土为主,面积441.35平方公里,约占耕地面积56.83%,在山区、平坝、浅丘、高丘均广泛分布。
土地利用现状。梁平区地类以耕地、林地为主,面积分别为675.68平方公里、813.23平方公里,耕地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坝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区域;城乡建设用地184.7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29.25平方公里,村庄155.53平方公里,城镇用地分布相对较为集中,村庄零星分布于各乡镇。
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梁平区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92.45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10.19%,主要分布于西部明月山、中部印屏山和东部高梁山所构成的三山生态屏障带。全区共有2个自然保护地,包括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重庆梁平东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约占全区总面积的2.15%。
二、重要资源禀赋
山体。梁平区分布有西部明月山、中部印屏山、东部高梁山三条重要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互不衔接,是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中心城区共有正龙寺、石马山、品字山、东明山、啄子岩、大河坝、罗汉山、欢乐寨和小岩口等九座大小不一的城中山体。
水系(湖库)。梁平区主要河流有龙溪河、甘井河、汝溪河、普里河、铜钵河、新盛河,地势高出邻县,为溪河发源之地。区内水库数量众多,共有水库78座,均为山谷型水库,总库容12949.13亿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有蓼叶水库、盐井口水库、竹丰水库和左柏水库4座,小型水库有花石水库、沙坝水库、大沟水库、龙君庙水库等共74座。
林地。梁平区林地面积813.20平方公里,占比43.05%,林地资源充足且种类构成多样,其中,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面积占比分别为66.60%、23.37%、9.85%和0.18%,主要分布在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脉,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和柏木,是境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森林植被。
农田。梁平区耕地675.68平方公里,占比35.77%,是全市重要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于东、西两山之间的龙溪河平行岭谷丘陵平坝地区,耕地坡度主要分布于2-15°之间,耕地利用等别集中分布于8-11等。全区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19.33平方公里,约占现状耕地的76.86%,主要分布在虎城镇、聚奎镇、屏锦镇、回龙镇等乡镇。
湿地。梁平区现有湿地面积近26.8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城市,坐拥被誉为“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的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全区湿地遍布全域,生态较好,以连续流动的河流、湖泊塘库、乡村小微湿地等单位串联成湿地网络,形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第一层过滤筛和净化器。
动植物。梁平区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物种繁多,动物资源共600余种,陆生野生动物有4纲17目47科95属12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种。森林植被有3类、135科、363属、560余种(竹类植物11属33种),其中珍稀濒危树种13种,内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0种,经济林木有油桐、茶叶、桑树、柑桔、梁平柚等。
矿产。梁平区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种明显,已发现矿种有煤、石灰岩、石膏矿、天然气、铁等16种,已开发利用矿种有煤、天然气、陶瓷土、砂岩、石膏矿和水泥用灰岩等8种,开发利用率高,其中天然气、煤、石膏矿为优势矿种,矿产基础储量较多。
景观资源。梁平区自然景观俱全,人文景观突出,共有山、水、林、瀑、峡、洞等97个自然景观,如双桂湖、梁平百里竹海等;共有寺、庙、堂、窟、院等282个人文景观,如滑石古寨、双桂堂等。
第二节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一、生态系统状况
全区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结构组成种类繁多,主要有森林生态系统、灌丛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较好水平且呈正向演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良。从生态系统整体规模来看,人工生态系统占有较大空间优势,面积978.71平方公里,占比达51.82%,其中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主要分布中部丘陵平坝区域;自然生态系统面积910.13平方公里,占比为48.18%,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集中分布在海拔400-800米、坡度10-25°的区域。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全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较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区面积为1815.45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96.12%,其中极重要区面积为73.27平方公里,占比3.88%,主要集中在西部明月山和东部高梁山部分地区,呈条状块状分布,具体分布于屏锦镇、回龙镇、蟠龙镇和铁门乡的部分区域。
三、生态脆弱性评价
全区生态环境整体不脆弱。生态环境一般脆弱区分布面积为1733.41平方公里,占比91.77%,极脆弱区和脆弱区分布面积分别为10.36平方公里、145.02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域面积比例为0.55%、7.68%。空间分布上,极脆弱区和脆弱区整体分布呈散点状和条带状,主要分布在西部明月山少部分山林区域,具体集中在屏锦镇、竹山镇、龙门镇和新盛镇的部分地区。
四、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
全区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水平较高。生态系统恢复力中等及以上区域总面积为1736.67平方公里,占比约为91.14%,恢复力较高、恢复力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高梁山、西部明月山、中部印屏山以及东部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覆盖度较好区域,呈现“三山携东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恢复力低的区域面积共152.18平方公里,占比约为8.06%,主要分布于双桂街道、梁山镇以及屏锦镇城区附近。
五、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全区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总体处于稳定态势。未退化林草植被面积占林草植被总面积的62%,集中分布在西部明月山、东部高梁山和北部印屏山三山区域,沿山脉背脊呈条状分布;极重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区域占退化区域的7.4%,呈现散点状分布,零星分散在各人类活动强烈的城镇周边区域。全区生态系统结构退化情况总体良好。发生生态系统结构退化的区域面积为30.89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1.64%,主要分布在双桂街道和梁山街道部分区域。
六、综合评价
全区生态系统质量整体较高。以中等生态系统质量为主,面积约为1840.75平方公里,占比98.1%。较高生态系统质量主要分布在西部明月山、中部印屏山、东部高梁山以及高梁山以东部分区域,呈条带状和块状分布;较低生态系统质量主要分布在明月山以西地区和两山中部平坝地区,呈现块状分布。整体形成较明显的生态系统自然格局,西部片区以槽谷与明月山区域为主,中部片区分布有印屏山及平坝区域,东部片区主要以高梁山区域为主,呈现“三山一槽一坝”的特征。
第三节 问题识别
一、系统性生态问题
水资源总量相对偏少,利用效率不高。全区缺少过境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偏少,人均水资源量1235立方米,处于联合国公布的人均17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以下,为重庆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3%,属于典型的丘陵缺水地区。2020年全区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为2.1亿立方米,人均蓄引提水能力202立方米,为全市平均水平的78%,水资源开发利用率15.5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局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恢复力较差。区内生态系统恢复力较低的区域面积共计152.18平方公里,占比约为8.06%,主要分布于双桂街道、梁山街道以及屏锦镇城区附近,该区域人类活动强度、人口密度较大,建设活动频繁,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脆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内的植被、绿地、水体等自然生态系统面临被侵占或破坏的风险,生态系统一旦受到破坏,恢复的难度较大。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质量有待提升。全区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明月山、高梁山和印屏山等区域。森林龄组结构不合理,林分结构呈现“三多三少”特征,即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低效林多优质林少,中幼龄林占到有林地总面积的67.8%,成熟林占有林地面积的32.2%,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纯林较多,易受松材线虫病等问题影响和威胁。全区乔木林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为65立方米/公顷,较重庆市的71.54立方米/公顷的水平基本持平,森林防火措施有待完善,抵御灾害能力有待加强,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局部地区存在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待推进。2021年区内水土流失面积514.0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7.23%。轻度侵蚀面积361.54平方公里,占侵蚀总面积的70.33%;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152.54平方公里,占侵蚀总面积的29.67%。水土流失治理区涉及31个乡镇(街道),局部坡耕地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农业生产规模较大,仍存在面源污染风险。梁平区是传统农业种植大区,农业生产中局部地区存在过量及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场粪污雨天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消化能力不足焚烧时有发生等情况,对土壤环境、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农业生产存在面源污染的风险。
耕地总量充足,优质耕地较少。全区作为农产品功能区,2020年耕地面积675.68平方公里,耕地资源总量充足,但耕地的利用等别主要为中等地,优等耕地较少,且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利用率较低,生产能力未能完全发挥。
城镇与农业生态空间冲突,环保设施监管有待加强。2015-2020年期间全区城镇面积由22.88平方公里增加至29.25平方公里,增长面积6.37平方公里,增幅27.84%,城镇扩张挤占了周围的农业和生态空间,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污水管网不够完善,部分场镇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天管网溢流等问题,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厨余垃圾处理以及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不足,人居环境有待提升。全区公共绿地以县级城镇绿地和公园为主,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17平方米/人,低于全市4.96平方米/人的平均水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较低。城区内蓝绿基础设施多呈点状分布,相对于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块状公共空间,绿廊较少,未形成串联的绿地体系;蓝色基础设施中河流岸线被侵占、压盖,不利于城区内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城镇人居环境还有待提升。
第四节 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梁平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坚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区生态环境稳中向好。
水环境治理卓有成效。通过落实“三条红线”硬指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消耗总量与强度双控。2020年,龙溪河、新盛河等6条河流出境水质均值达到考核要求,龙溪河被水利部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重庆市十大最美河流”。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区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城区、场镇、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100%、85%、65%。
湿地质量稳步向好。大力推进“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打造以自然湿地为主体、人工湿地为补充的湿地生态群落,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通过开展全域河流生态综合治理、重要湿地修复、河湖连通、乡村小微湿地群落修复等重大示范性生态工程建设,2021年湿地保护率达53%,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矿山环境持续改善。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等工程,淘汰落后产能108万吨,梁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砂岩矿、梁平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用石灰岩矿、重庆蟠龙山碎石有限责任公司3家矿山被纳入重庆市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已治理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达到53处。
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活动,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和退耕还林修复等生态工程,2020年全区森林蓄积量达4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7.3%。打造重庆首个国家储备林基地,收储林地20万亩,开展新造林、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等林地建设14万亩;全面推进国家首个2万亩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梁平模式”,川渝合作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建设竹类种苗繁育基地300亩,建成高产高效竹林基地2万亩,百里竹海因地制宜开展现有低产低效竹林复壮改造3万亩。
水土保持效果显著。采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020年累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9.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较上年度明显减少,水土保持率达72.77%,极大增强了坡地洪涝灾害抵御能力,缓解坡地水土流失,降低土地退化风险,区域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持续增强。
第五节 机遇与挑战
习近平生态引领美丽梁平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都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切实保障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安全,为梁平区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之路,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为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市区级层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改善。梁平区地处全市“一区两群”和川东北的重要联结点以及重庆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市委市政府赋予梁平区“发挥联接主城都市区作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吸纳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等功能定位,加大、加深生态建设与环境治理力度,区域流域的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深入走向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契机。区委、区政府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实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生态优势转换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方面做出典范,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努力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文化兴的有机统一,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注入了新动能。
生态修复治理和监测监管能力亟需增强。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与生态建设整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梁平区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水环境治理、废弃矿山修复、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还需继续发力。与此同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的体制机制还未健全,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和模式单一,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生态保护修复激励措施有待完善,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补偿、投融资、公众参与等保护修复制度不健全,难以形成政策合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监测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实质,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助力梁平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新范例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努力将梁平打造成资源优质高效、环境秀美宜居、生态文化繁荣的高品质生态宜居城市。
第二节 规划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难点。聚焦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发挥不足、生态问题突出等重点问题,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兼顾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合理布设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和项目,推进形成生态保护和修复新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分类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考虑流域与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特征和格局演变规律,遵循生态系统内在机理,统筹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科学识别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尊重自然、因地制宜、整体谋划,“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建则建”,科学配置保护和修复、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进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保障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
坚持充分论证,公众广泛参与。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牵头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编制工作机制,组建由经验丰富技术人才参与的规划编制团队,加强部门间联系,建立衔接和协调机制,提高规划决策水平。注重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探索开展规划编制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第三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分期目标
到2035年,全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巩固,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明月山、印屏山以及高梁山生态屏障功能持续提升,全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全区城乡人居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全面建成“湖库密布、山高林密、树茂草盛、田美土沃”的山清水秀、美丽梁平。
三、指标体系
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为主线,促进安全、优质、美丽国土构建,结合梁平区生态修复需求,提出构建生态保护类9项、生态修复类7项,共计16项的指标体系,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9项。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现状 |
规划目标 |
指标 属性 | ||
近期值 |
远期值 | ||||||
(2025)年 |
(2035)年 | ||||||
1 |
生态保护 |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
平方公里 |
192.45 |
192.45 |
192.45 |
约束性 |
2 |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
% |
80 |
93.1 |
95 |
约束性 | |
3 |
森林覆盖率 |
% |
38 |
38 |
42 |
约束性 | |
4 |
天然林保有量 |
万亩 |
14.61 |
14.61 |
14.61 |
约束性 | |
5 |
森林蓄积量 |
万m³ |
440 |
500 |
600 |
约束性 | |
6 |
湿地保有量 |
平方公里 |
0.22 |
0.22 |
0.22 |
约束性 | |
7 |
自然保护地占比 |
% |
4 |
4 |
4 |
预期性 | |
8 |
自然岸线保有率 |
% |
87 |
85 |
85 |
预期性 | |
9 |
水土保持率 |
% |
72.77 |
73 |
75 |
预期性 | |
10 |
生态修复 |
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面积 |
公顷 |
44 |
111 |
220 |
约束性 |
11 |
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
平方公里 |
49.6 |
100 |
200 |
预期性 | |
12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
万亩 |
— |
55 |
110 |
预期性 | |
13 |
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 |
% |
— |
≤3 |
≤3 |
预期性 | |
14 |
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 |
万亩 |
76 |
87 |
93 |
预期性 | |
15 |
土地综合整治规模 |
万亩 |
4.88 |
17 |
35 |
预期性 | |
16 |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
平方米 |
10.7 |
13.5 |
13.5 |
预期性 |
第三章 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
第一节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贯彻落实市级“三带四屏多廊多节点”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和“一核四片”中的“三峡库区核心区生态涵养区”与“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总体布局,依托梁平区自然资源本底和生态状况,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瞄准提升全区生态系统质量、改善生态系统功能、加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总目标,在统筹考虑地形地貌流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合《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梁平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梁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梁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等相关规划,划定“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其中:
“三片区”:西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中部农业协调区、东部生态屏障功能区。
“三屏”:明月山生态屏障、印屏山生态屏障、高梁山生态屏障。
“一网”:龙溪河、甘井河、新盛河、汝溪河、普里河、铜钵河6条河流,以及支流和湿地系统组成的湿地网络。
“多节点”:双桂湖国家湿地自然公园、梁平东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等重要生态节点。
第二节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以筑牢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为总体目标,以“三峡库区生态核心涵养区”和“丘陵谷地生态品质提升区”为重点,结合全区生态现状、生态功能、生态需求、生态价值,考虑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基于生态保护修复格局,综合划定西部浅丘槽谷水源涵养保护修复区、明月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龙溪河平行岭谷生态农田保护修复区、印屏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区、中部丘陵平坝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核心修复区、高梁山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东部山地槽谷土壤保持保护修复区7个分区。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位于梁平区的西翼,涉及龙胜乡、竹山镇、七星镇等区域,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区。区内地形以浅丘为主,毗邻明月山,地形起伏较大。土壤类型以中性紫色土为主,面积占比54.57%。区内河流水系较发达,相互连通,环绕整个区域,分布有铜钵河、七星河、袁驿河等河流。地类以耕地、林地为主,分别占本区面积的57.26%、28.26%。
主要生态问题。铜钵河、七星河、袁驿河等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铜钵河存在河道淤积、洪涝灾害,七星河、袁驿河存在农村面源污染,影响河流水质。区内水土流失风险较大。主要表现为坡耕地占比大,农业活动频繁,土壤耕作层发生水力侵蚀。土地有待平整,土地破碎化,农业灌溉设施不完善,农业规模、农业效率受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环境。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性利用。重点修复河流生态,严格控制各类环境污染排放,修整和清理河道,打造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岸线,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自然环境的保土、保水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位于西部明月山山脉,涉及龙胜乡、新盛镇、龙门镇等区域,地形以山地地形为主,呈东北-西南走向。气候优越,降雨丰沛,自然生态系统分布广,森林资源丰富,有煤、天然气、石膏等矿藏,植被种类繁多,珍稀动植物多种多样,人文景观奇特。区内生态保护红线规模较大,达99.88平方公里,占本区总面积的41.34%,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主要以水源涵养型为主。
主要生态问题。森林质量有待提升。区内树种单一、结构单薄、林分单纯、林相单调,林地生产潜力有待挖掘,松材线虫病害风险较大。局部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程度的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一定威胁。区内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区,人类活动干扰频繁,对重要栖息地的保护不够,不利于物种保护。部分矿山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区内能源矿产较多,开采使地质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加重环境保护修复压力。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重点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种结构,保障森林固碳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蓄积量调查监测和火灾防范。系统开展明月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内栖息地环境。开展水土流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修复裸露土地,营造舒适的气候环境。加大病虫害治理,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巩固明月山城市绿肺功能,调节气候。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域位于梁平区中部、东西两山之间,范围包括新盛镇、文化镇、龙门镇等区域,是重要的农业产业发展园区。由古代湖泊沉积而成的平坝,区内分布着平原和一些由砂岩和页岩所形成的小丘,气候宜人,降水丰富,光热条件丰富。本区域是全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域,耕地资源丰富,现状耕地382.88平方公里,占区内总面积的55.18%。
主要生态问题。龙溪河流域存在河道冲刷、淤塞等问题,有山洪灾害发生,防洪体系不完善,主要分布在仁贤街道、和林镇等区域。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轻度侵蚀以上水土流失规模较大,生态保土、保水能力较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面积较广。耕地质量有待提升,部分耕地存在碎片化现象。流域内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农药化肥流失、畜禽养殖,对土壤环境、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农业灌溉压力大,更新改造和日常维护任务重。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质量,推进耕地连片建设,减少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解决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改善流域水质,提升河流生态净化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区域,提升区域保土、保湿能力。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位于中部丘陵平坝区域,范围包括合兴街道、梁山街道、双桂街道等区域,是全区人口密度最大、开发强度最强、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区内地貌以丘陵、平坝和低山为主,平均海拔约452.77米。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白沙河、双桂湖湿地等。土壤类型以水稻土和暗寒钙土为主。区内城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强,蓝绿设施空间分布突出。
主要生态问题。植被覆盖度和植被生物量整体水平不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力水平存在恢复力较低区域。城区蓝绿设施连通不畅。限于历史建设因素,城区内蓝绿基础设施多呈点状分布,缺乏空间连通性,不利于物资交换和能量流通,导致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受到影响。双桂湖湿地生态较为脆弱。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湿地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新建分洪道和堤防护岸,疏通河道,加强监督,保护和修复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完善亲近自然的生态网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品质。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位于中部印屏山山脉,范围包括复平镇、文化镇、合兴街道等区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区。本区域位于铁凤山南端,坡度较缓,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类型以黄壤土为主。区域降水丰沛,主要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植被茂密,动植物资源丰富。
主要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待加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对重要栖息地的保护不够,受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物种保护压力大。森林、农田需加强保护。区内以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灌木林地质量较低,低质低效林有待改造,土地质量及利用效率有待提升。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加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保护,建立珍稀动物调查、监测、预警、控制体系,防范火灾风险,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位于东部高梁山山脉,范围包括曲水镇、福禄镇、梁山街道等区域,地势相对较高,坡度较缓,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森林茂密。气候条件优越,自然生态系统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是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区内生态保护红线规模较大,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主要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型为主。
主要生态问题。森林质量有待提升。区内树种单一、结构单薄、林分单纯、林相单调问题突出,低质低效林有待改造,存在松材线虫病,需森林结构优化,提高森林质量和稳定性。区森林防火能力及技术水平、防范风险能力有待加强。局部存在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区内存在轻度、中度侵蚀,易带来较大的地灾隐患,石漠化与水土流失较为突出,治理需求较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够。珍稀动植物栖息地受人类和自然的因素遭到干扰,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下降。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种结构,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和编目数据库,系统掌握全区生物多样性信息,加强对珍稀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森林火灾应急队伍,防范火灾风险,保障高梁山生态屏障功能,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分区现状及特征。本区域位于高梁山的东部,范围包括大观镇、蟠龙镇、柏家镇等区域,地形以山地槽谷为主,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显著,有汝溪河、黄金河流经。区域内土壤类型丰富,以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黄壤为主,林地、耕地面积分别为171.39平方千米、122.16平方公里,分别占区内总面积的53.02%、37.79%。区域内土壤轻度侵蚀以上面积为124.87平方公里,占区内总面积的38.63%。
主要生态问题。存在土壤流失问题。水土保持能力低,主要分布大观镇、柏家镇等区域,造成区域内土壤源流失、泥沙淤积、加剧面源污染。河流干、支流存在污染问题。河流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受人类和自然干扰,汝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河道淤积堵塞、河岸侵蚀、河道缩窄,河流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人居环境下降,河流水质降低,河流生态系统有待改善。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性利用。重点修复河流生态,严格控制各类环境污染排放,修整和清理河道,打造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岸线,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自然环境的保土、保水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三节 重点任务
一、开展生态空间保护修复
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沿河自然生态岸线。推进龙溪河、汝溪河等长江一级支流河道管理范围外侧绿化缓冲带建设,采取生态治理策略恢复河岸缓冲带的生态环境。推进河道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清淤等生态保护和修复,清运河岸生活垃圾堆、工业垃圾堆、建筑垃圾堆和农业生产废弃物,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沿河自然生态岸线。
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加快城市湿地保护修复,大力推动全域湿地建设,严格保护好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修复好城市湖泊、库塘、稻田湿地以及赤牛溪、小沙河、白沙河、窝子溪等城市河流湿地,构建城市湿地有机网络,实现各湿地类型结构和功能连通,建设城市湿地连绵体。持续打造乡村小微湿地示范,加强湿地监督管理,强化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推进森林生态保护保育,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科学开展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对区域内所有天然林实行严格保护,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封山育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调整树种结构,加强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改善林分质量。继续加大现有生态工程的建设力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扩大天然林资源保护范围,增加森林蓄积量。
推动矿山生态治理修复,有效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推进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对主动退出或政策性强制关闭的露天矿山,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责令限期履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义务,督促矿山企业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切实认真履行矿山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巩固海螺水泥绿色矿山成果。
提升耕地质量,开展农田保护。坚守永久基本农田耕地红线,坚决抵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围绕提升耕地土壤肥力、抗灾能力和持续产出能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有机肥,适度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农田保水、保肥能力。加强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农田灌溉输水量,加强农田生态保育,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减少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乱排乱放,禁止私自掩埋和焚烧垃圾,降低水土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实现农田生态循环和稳定。
加强城镇蓝绿设施连通性建设,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强化蓝绿设施保护修复,提高城镇绿地质量,优化生态空间格局,提高人居生活品质。践行湿地润城理念,推进河流、湖泊塘库、湿地生态网络连通建设。践行城市公园理念,加大城镇公园绿地建设力度,保障公园与绿色廊道的连通性,对建成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市政廊道等进行改造和完善。进行河流岸线污染防护,增强城镇蓝绿设施的系统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增强土地利用效率。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对于推进低效工业用地进行转型升级,统筹开展低效城镇用地更新改造,鼓励改造后用于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
建设绿色生态公园城市,增强城市韧性。按照公园城市理念,开展城市水体综合治理,消除城镇黑臭水体,提升城市水生态环境品质,保障供水安全。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提升绿地供给水平,高效利用灰色设施和剩余空间,实现复合补绿,形成分布合理、环境优美、有机连接、融入共享的绿色开敞城镇空间。
建立冲突区域协调机制,增强生态红线分区划分管控。优化城镇开发边界,促进城镇空间与生态空间的协调布局,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管控,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的原则,节约与集约用地,统筹用地存量与增量,在各类相关规划协调的基础上,协调城镇开发边界,避免生态活动对动植物的原生生境干扰,保护邻近冲突区域生物多样性。
推进冲突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缓冲带建设。对“三调”中不符合自然地理规律和主体功能定位的土地利用方式,逐步进行调整和修复,科学保留已承担绿地功能的用地区块,合理增加城市绿化用地供应,将边角闲置用地优先调整为绿地。深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构建三类空间缓冲带,强化边缘地带生态效益,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强化底线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开展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与修复,实施保护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监测。加快生态国土建设,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建设生态良田,促进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协调布局,实现生态、资源、资产相统一
的全域用途管制。
第四章 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
第一节 重点区域
基于梁平区生态基底状况及生态问题分布、严重程度,兼顾生态功能,依据生态保护修复格局,衔接梁平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相关规划对生态保护修复做出的安排,形成梁平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湿地生态修复、生态农田综合整治、森林保护保育、矿山生态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道路沿线生态环境整治等7类保护修复重点区域。
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区域。主要涉及龙溪河仁贤街道至和林镇段、铜钵河虎城镇至碧山镇段、汝溪河曲水镇福禄镇至石安镇段、袁驿河袁驿镇场镇段、七星河七星镇段、文化河文化镇段等区域。针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抗压能力较弱、河流淤塞、污水排放等问题,保障流域内河道绿化美化,整体改善流域内水资源环境生态质量。
湿地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涉及双桂街道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梁山街道、竹山镇、龙胜乡、金带街道、合兴街道、仁贤街道、蟠龙镇、屏锦镇、礼让镇、安胜镇、聚奎镇、福禄镇、石安镇、曲水镇、星桥镇等部分区域以及龙溪河、普里河、汝溪河、新盛河、波漩河、黄金河、大河坝水库、沙坝水库、蓼叶水库、盐井口水库、花石水库、滑石水库、七里沟水库、竹丰水库等河流湿地、库塘湿地、小微湿地,针对湿地生境遭受破坏、生态功能降低、乡村湿地资源未充分利用、小微湿地重视程度不足等生态问题,提升改造湿地生态,重点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和湿地鸟类的栖息环境。
生态农田综合整治重点区域。主要涉及虎城镇、龙胜乡、礼让镇、聚奎镇、星桥镇、仁贤街道、屏锦镇、铁门乡、金带街道、梁山街道、明达镇、新盛镇、龙门镇、合兴街道、复平镇、回龙镇、荫平镇、和林镇、曲水镇、云龙镇、福禄镇、蟠龙镇、大观镇、柏家镇、紫照镇、石安镇等部分区域。该区域农田较为集中,针对耕地质量、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和农用地整理,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森林保护保育重点区域。主要涉及东山林场、竹海林场、屏锦镇、福禄镇、竹山镇、蟠龙镇、紫照镇、高梁山、明月山、印屏山及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区域、林区主要出入口、城周面山、集中居民点、重要设施、山脚田边地带、梁山街道、柏家镇、大观镇、合兴街道、回龙镇、金带街道、新盛镇、荫平镇、袁驿镇、七星镇、石安镇、复平镇、铁门乡、双桂街道、星桥镇、云龙镇、聚奎镇、文化镇等部分区域,针对存在退化林、林分结构不完善、病虫防治和森林防火能力需加强等问题,建立有效的森林生态保护保育机制、提升森林治理、完善森林生态监测和预警体系。
矿山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涉及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回龙镇、荫平镇、合兴街道等部分区域,针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承载力减弱,景观效果较差,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主要涉及铁门乡、大观镇、蟠龙镇、柏家镇、福禄镇、双桂街道等部分区域。针对土地利用率较低,空间布局无序化,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等问题,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道路沿线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区域。主要涉及渝宜高速、梁平至西沱高速、城宣大邻高速、万州至合川高速、开州至梁平高速、梁平至开江高速、梁平至忠县高速、达万铁路等梁平段。针对道路沿线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提升道路景观。
第二节 重点工程安排
按照确保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的要求,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导向,以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为指引,在全区谋划布局七大重点工程,具体由27个项目组成,合理安排建设时序。系统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协同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筑牢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和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夯实“三片区三屏一网多节点”的全域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虎城镇、碧山镇、七星镇、文化镇、袁驿镇、龙胜乡等河段流域。针对河道淤塞、河道防洪能力不足、管护设施不完善、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等问题,开展铜钵河治理、铜钵河、七星河、文化河生态修复、袁驿河(袁驿镇场镇段)生态修复、铜钵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铜钵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5项重点项目。实施清淤疏浚、防洪保安、河湖管护、新建隔离带、科技服务和管护利用,开展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主要目标是保障流域内水生态质量提升,河道绿化美化,堤防护岸牢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田生态,整体改善铜钵河流域水环境。
专栏1铜钵河-新盛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
1.铜钵河治理项目 实施范围:虎城镇、碧山镇。建设内容:实施防洪保安、岸坡整治、清淤疏浚、河湖管护等方面,治理河道防洪达标率达90%,岸坡整治长约14公里,河道清淤长约15公里,建设管护步道约12公里。建设时序:2023-2025年。 |
2.铜钵河、七星河、文化河生态修复项目 实施区域:七星镇、文化镇。建设内容:建设人工湿地1.6万平方米,尾水湿地2000平方米,砾间湿地7400平方米,生态护岸1.6公里,生态岸线6公里,提升泵站1座,生态隔离带1万平方米。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3.袁驿河(袁驿镇场镇段)生态修复项目 实施范围:袁驿镇。建设内容:新建生态隔离带20亩,河岸滩涂自然湿地工程1280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1980平方米。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4.铜钵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范围:虎城镇。建设内容: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管护利用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约3万亩。建设时序:2022-2025年。 |
5.铜钵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范围:虎城镇、龙胜乡。建设内容: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3.93万亩。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东山林场、竹海林场、高梁山、明月山、印屏山、梁山街道、双桂街道、铁门乡等区域。针对区域内林地质量单一、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和林火阻隔系统不完善、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起源单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问题。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森林防火能力及水平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明月山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废弃矿山生态治理、铁门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6项重点项目。实施森林质量提升、森林防火预警监测基础保障能力提升、退化林修复与人工林建设、马尾松改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措施。主要目标是提升明月山、印屏山、高梁山森林质量和防火能力,消除废弃矿山生态隐患点、改善人居环境,筑牢明月山-印屏山-高梁山生态屏障功能。
专栏2明月山-印屏山-高梁山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工程 |
1.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 实施区域:东山林场、竹海林场、屏锦镇、福禄镇、竹山镇、蟠龙镇、紫照镇。建设内容:实施天然林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地质量提升、灌木林地质量提升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提升森林质量约7.4万公顷。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2.森林防火能力及水平提升项目 实施区域:高梁山、明月山、印屏山及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区域、林区主要出入口、城周面山、集中居民点、重要设施、山脚田边地带。建设内容:建设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和林火阻隔系统,完善森林防灭火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使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3‰,森林火灾扑灭率95%以上。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明月山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实施区域:梁山街道、柏家镇、大观镇、福禄镇、合兴街道、回龙镇、金带街道、蟠龙镇、屏锦镇、新盛镇、荫平镇、袁驿镇、七星镇、石安镇、竹山镇、复平镇、铁门乡、东山林场。建设内容:开展退化马尾松林更替修复和村庄绿化,建设水源涵养林营造示范区,建设人工造林(含村庄绿化)地块面积2.01万亩,开展四旁绿化村庄共10个,总株数3万株,造林面积5000亩;开展退化林修复面积为9.57万亩,进行更替修复、补植修复、抚育修复。建设时序:2023-2024年。 |
4.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项目 实施区域:双桂街道、梁山街道、金带街道、星桥镇、复平镇、蟠龙镇、云龙镇、回龙镇、聚奎镇、文化镇10个镇街。建设内容:建设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面积约2万亩,设置采伐带和保留带,新建集材道(宽4米)长128.5公里,新建生物防火隔离带(宽30米)约1公里,发展林下经济1817.9亩,建立长效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监测机制。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5.废弃矿山生态治理项目 实施区域: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回龙镇、荫平镇、合兴街道。建设内容:对全区87个未治理废弃矿山点进行生态修复,防治地质灾害,进行边坡治理,尾矿治理,矿山植物修复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建设时序:2021-2035年。 |
6.铁门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区域:铁门乡。建设内容:一是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的需要,统筹推进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统筹开展农村宅基地、工矿废弃地以及其他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三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功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四是充分挖掘乡村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持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注重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礼让镇、聚奎镇、星桥镇、备战水库、胜利水库、金光水库、新盛镇、龙门镇、星桥镇、梁山街道等区域。针对龙溪河流域存在河道积淤、河岸线受损、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黑臭水体污染、水源水库底积淤等生态问题。开展龙溪河(梁平区仁贤至和林段)综合治理、龙溪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黑臭水体试点治理、非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净化、新盛河干流新盛至龙门段生态修复、龙溪河土地综合整治等6个项目,实施河道疏浚、新建堤防护岸、跨河建筑物、生态护坡、植物隔离带;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库底清淤;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主要目标是恢复受损河岸线、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农村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农田生态环境与水环境质量。
专栏3龙溪河-新盛河流域农田生态提升与综合整治重点工程 |
1.龙溪河(梁平区仁贤至和林段)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区域:仁贤街道、和林镇、屏锦镇和聚奎镇。建设内容:治理河道长约20公里,实施河道疏浚、新建堤防护岸、跨河建筑物、生态护坡、植物隔离带等。建设时序:2023-2025年。 |
2.龙溪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区域:礼让镇、聚奎镇、星桥镇、仁贤街道、屏锦镇、铁门乡、金带街道、梁山街道、明达镇、新盛镇、龙门镇、云龙镇、荫平镇、星桥镇、回龙镇。建设内容: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开展“四改一化”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4.01万亩,改造提升17.8万亩。建设时序:2021-2030年。 |
3.农村黑臭水体试点治理项目 实施区域:和林镇、双桂街道、安胜镇、新盛镇、梁山街道、回龙镇。建设内容:对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建立和完善返黑返臭处置机制,力争实现“长制久清”。建设时序:2022-2025年。 |
4.非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净化项目 实施区域:备战、胜利、金光、红旗、桂花桥、朝阳、拱桥、河源、红光、张星桥、群力、红卫、红星一号、跃进、尹家冲、革新、向阳、金带东风、高峰、国庆、唐家湾、冷塘湾、张伍沟、长乐、葵花、向红、石堰、席帽、海龙、碧山滴水岩、烂泥沟、蚂蟥洞、麻柳湾、石河口、黄家沟、红升、新盛滴水岩、文化东风、李家坡、太白、白沙等水库。建设内容:对全区42座非饮用水源水库实施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库底清淤等,使水质达到IV类水质标准。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5.新盛河干流新盛至龙门段生态修复项目 实施区域:新盛镇、龙门镇。建设内容: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3600平方米,生态护岸480平方米,建设生态隔离带2.07平方米,生态沟渠2.5公里;生态石笼护岸0.7公里、砾间湿地9000平方米。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6.龙溪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实施区域:龙门镇、星桥镇、梁山街道、合兴街道、复平镇、礼让镇、聚奎镇、仁贤街道、屏锦镇、回龙镇、荫平镇、和林镇。建设内容: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6.86万亩。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龙溪河、普里河、汝溪河、新盛河、双桂街道、梁山街道、竹山镇等区域。针对湿地生态环境质量脆弱、水系水体廊道联通性不稳定、小微湿地富营养化等生态问题。开展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城市湿地连绵体建设、小微湿地推广示范建设等3个项目,实施整体清淤,建设污水综合管网、水体净化系统及配套;拆除违法建筑,清退私垦农田及畜禽养殖,清理水岸垃圾等措施,主要目标是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提升区内生态系统稳定性。
专栏4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重点工程 |
1.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项目 实施区域: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内容:开展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碳汇能力建设,驳岸植被恢复17公顷,水华治理180公顷,小微湿地植被恢复90公顷;进行池底清淤、植物管护,建设滨水绿道、生态鸟岛等;对双桂湖湖体1.2平方公里整体清淤,建设污水综合管网、水体净化系统及配套设施,开展生态浮床、微生物强化、提升固碳速率等工作。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2.城市湿地连绵体建设项目 实施区域:龙溪河、普里河、汝溪河、新盛河、波漩河、黄金河、大河坝水库、沙坝水库、蓼叶水库、盐井口水库、花石水库、滑石水库、七里沟水库、竹丰水库。建设内容:开展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拆除违建建筑,清退私垦农田及畜禽养殖,清理水岸垃圾等工作,清除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外来入侵物种,加强水系水体廊道联通性;实施河流湿地、库塘湿地、小微湿地修复,开展水污染防控治理及硬质驳岸软化,修复大河坝水库、沙坝水库等水库和岛屿的库塘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3.小微湿地推广示范建设项目 实施区域:双桂街道、梁山街道、竹山镇、龙胜乡、金带街道、合兴街道、仁贤街道、蟠龙镇、屏锦镇、礼让镇、安胜镇、聚奎镇、福禄镇、石安镇、曲水镇、星桥镇。建设内容:开展小微湿地+生态保育,保护乡村物种多样性、乡野物种基因库、乡村生物景观等;开展小微湿地+环境整治,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种植养殖废水,控制乡村生活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净化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等。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曲水镇、福禄镇、石安镇、铁门乡、大观镇、蟠龙镇、柏家镇、紫照镇、石安镇、双桂街道等区域。针对汝溪河、甘井河流域污水直排、河道淤塞,河道防洪能力不足,泥沙入河入库(湖),农田破碎,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生态问题。开展汝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井河小流域、汝溪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汝溪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等4个项目,新建护岸、穿堤箱涵和水质改善调节坝;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等措施,主要目标是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提升汝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
专栏5汝溪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
1.汝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实施区域:曲水镇、福禄镇、石安镇。建设内容:河道整治总长约17公里,新建护岸总长约25公里,新建穿堤箱涵共20座,新建水质改善调节坝3座。建设时序:2022-2025年 |
2.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甘井河小流域项目 实施区域:铁门乡、大观镇、蟠龙镇、柏家镇、福禄镇、双桂街道。建设内容:建立区域综合防治体系,以坡耕地、疏林地、灌木林为治理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3.汝溪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施区域:曲水镇。建设内容: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亩。建设时序:2022-2025年。 |
4.汝溪河流域土地整合整治项目 实施区域:福禄镇、蟠龙镇、大观镇、柏家镇、紫照镇、石安镇。建设内容: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6.32万亩。建设时序:2021-2025年。 |
该重点工程主要涉及渝宜高速梁平段、梁平至西沱高速梁平段、城宣大邻高速梁平段、万州至合川高速梁平段、达万铁路梁平段等区域。针对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交通干线沿途土地边坡破损、生态植被破坏,原生生态系统退化,脆弱性加剧等生态问题。开展高速公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铁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2个项目,实施交通干线生态植被复绿复垦、土地开展边坡修复和绿化美化等措施。主要目标是推进沿途生态缓冲带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构建生态优良、美丽干净的交通绿色网络体系。
专栏6重要交通沿线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
1.高速公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项目 实施区域:渝宜高速梁平段、梁平至西沱高速梁平段、城宣大邻高速梁平段、万州至合川高速梁平段、开州至梁平高速梁平段、梁平至开江高速梁平段、梁平至忠县高速梁平段。建设内容:对约539.2公里高速公路沿线损毁土地开展边坡修复、生态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建设时序:2021-2035年。 |
2.铁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项目 实施区域:达万铁路梁平段。建设内容:对约58.5公里改造铁路沿线损毁土地开展边坡修复、生态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建设时序:2022-2035年。 |
该工程涉及梁平区全域。针对林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健全等生态问题。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智慧林业建设。主要目标是加强梁平区林业信息化,完善智慧林业感知体系,优化林业数据库系统,全方位提高林业产业发展预测、预警能力,实现梁平区林业质量提升。
专栏7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
1.智慧林业建设项目 实施区域:梁平区。建设内容:加强梁平区林业信息化,完善智慧林业感知体系,优化林业数据库系统,搭建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全方位提高林业产业发展预测、预警能力,实现对林业资源监管、湿地资源监测、林业重点工程、病虫害防治、林业灾害与应急保障全面感知。建设时序:2022-2030年。 |
第三节 工程资金估算
参照国内类似工程费用水平,并依据重庆市现行的物价水平,以及建设条件对工程投资带来的影响因素等综合分析后进行估算,最终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总投资约35.565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7.0925亿元,市级资金1.2876亿元,区级资金6.4878亿元,社会及其他投资6976万元,占比分别为76.18%、3.62%、18.24%、1.96%。
从重点工程来看,铜钵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投资3.1171亿元,占总投资的8.76%;明月山-印屏山-高梁山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工程投资15.3895亿元,占总投资的43.27%;龙溪河流域生态农田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投资12.5591亿元,占总投资的35.31%;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重点工程投资14000万元,占总投资的3.94%;汝溪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投资2.7398亿元,占总投资的7.70%;重要交通沿线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总投资根据实际工程投资预算;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1%。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和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治理。通过治理河道淤塞、污染排放等问题,有效改善水环境,全区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高于95%,湿地保有量26.8平方公里;森林质量有效提升。通过国土绿化行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措施,三山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有效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种结构,保障水源涵养功能,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超过55%、天然林保有量超过14.61万亩、自然保护地占比超过4%、水土保持率超过75%、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维持在192.45平方公里;绿色矿山有序建设。通过对全区140个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恢复矿山植被,推进3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整体提升矿山生态环境;高标准农田质量提升明显。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田生态质量,解决农田破碎化问题,优化农田景观环境,保障粮食安全,至2035年建成93万亩高标准农田。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矿山生态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农田综合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等项目实施,既可保障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还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向绿色产业转型,带动全区经济增速;通过规划的实施,全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产品价值持续提升,粮食安全有所保障,农民收入将明显增加,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形成特色景观,促进带动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生态环保意识增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大工程的开展,将提升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打造绿色人居环境,政府和人民对保护环境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强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和监管,学习更多保护环境的知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文明体系制度的健全,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生活生产条件有所改善。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实施,城市及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有利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减少污染排放,有效提高人居生活品质,不仅提升居民舒适度还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随着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将解决就业问题,人民在生态保护中切实受益,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态、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树立人民群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的文明理念,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区规划自然资源局组织协调,组织各部门共同推进,社会资本主体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和公众有效监督的工作机制。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目标责任制,将生态保护修复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成立规划编制工作组,负责规划技术编制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确保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第二节 政策保障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政策体系,积极出台关于统筹和科学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实施措施、管理办法、资金保障、监测监管、重点工程等相关文件。会同财政部门统筹各级财政资金,研究制定促进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制度机制,将重点工程作为重点支撑领域,确保重点工程优先实施。逐步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化管理相关政策,出台优化生态保护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区域协同等相关管理规定和制度机制,规范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强化规划实施管理,保障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的实施效果。
第三节 资金保障
统筹整合各个部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探索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整治修复基金,扩展多元资金筹措途径筹集生态修复资金,激励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等投资或参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和管理,设立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将规划的重点工程纳入梁平区重点生态保护修复资金项目储备库,积极争取重庆市和国家补助资金,保障资金支持力度。
第四节 技术保障
加强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促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技术标准规范配套、相关专题研究,引进科技人才,提高业务素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调查评价、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综合评估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构建调查、监测、修复、评估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体系。
第五节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实施全过程,强化公众参与意识,注重多层次、多形式的规划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和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适时宣传规划工作的重要部署、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争取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支持、监督,将规划实施变成全社会参与的共同行动,建立公众参与和生态修复利益共享机制。开展主题宣传,提高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争取公众对生态保护修复实施的支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修复。
附表:1.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2.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重点工程与项目一览表
附图:1.重庆市梁平区生态保护修复格局图
2.重庆市梁平区生态修复分区图
3.重庆市梁平区重点工程布局图
附表1 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序号 |
分区名称 |
面积 (平方公里) |
涉及区域 |
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 |
1 |
西部浅丘槽谷水源涵养保护修复区 |
182.47 |
龙胜乡、竹山镇、七星镇、碧山镇、袁驿镇、虎城镇 |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性利用。重点修复河流生态,严格控制各类环境污染排放,修整和清理河道,打造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岸线,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自然环境的保土、保水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2 |
明月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241.60 |
龙胜乡、新胜镇、龙门镇、明达镇、礼让镇、竹山镇、聚奎镇、七星镇、屏锦镇、回龙镇 |
重点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林种结构,保障森林固碳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森林蓄积量调查监测和火灾防范。系统开展明月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保障生态保护红线内栖息地环境。开展水土流失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修复裸露土地,营造舒适的气候环境。加大病虫害治理,保护森林资源,有助于巩固明月山城市绿肺功能,调节气候。 |
3 |
龙溪河平行岭谷生态农田保护修复区 |
665.99 |
新盛镇、文化镇、龙门镇、明达镇、礼让镇、聚奎镇、屏锦镇、回龙镇、荫平镇、云龙镇、和林镇、金带街道、仁贤街道、安胜镇、星桥镇、梁山街道、合兴街道、复平镇 |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提升耕地质量,推进耕地连片建设,减少耕地破碎化现象。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解决流域面源污染问题,改善流域水质,提升河流生态净化能力。治理水土流失区域,提升区域保土、保湿能力。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
4 |
中部丘陵平坝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核心修复区 |
47.25 |
合兴街道、梁山街道、双桂街道、金带街道、仁贤街道、安胜镇、 礼让镇等部分区域 |
开展河道综合治理,新建分洪道和堤防护岸,疏通河道,加强监督,保护和修复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完善亲近自然的生态网络,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品质。 |
5 |
印屏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区 |
102.25 |
复平镇、文化镇、合兴街道、 星桥镇、龙门镇、明达镇、安胜镇 |
着力提升森林质量,加强珍稀动植物栖息地生境保护,建立珍稀动物调查、预警、监测、预警、控制体系,防范火灾风险,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网络。加强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
6 |
高梁山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 |
298.16 |
曲水镇、福禄镇、梁山街道、 蟠龙镇、大观镇、双桂街道、 金带街道、铁门乡、和林镇、 云龙镇 |
提升森林质量,改善林种结构,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名录和编目数据库,系统掌握全区生物多样性信息,加强对珍稀动植物及栖息地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森林火灾应急队伍,防范火灾风险,保障高梁山生态屏障功能,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
7 |
东部山地槽谷土壤保持保护修复区 |
323.28 |
大观镇、蟠龙镇、柏家镇、紫照镇、石安镇、福禄镇、曲水镇 |
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状况,促进土地可持续性利用。重点修复河流生态,严格控制各类环境污染排放,修整和清理河道,打造提升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岸线,提升河流水环境质量。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提升自然环境的保土、保水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附表2 重庆市梁平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重点工程与项目一览表
重点工程 |
项目基本情况 |
牵头单位 |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实施区域 |
规划时限 |
投资 估算 (万元) | |||
1 |
铜钵河-新盛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
铜钵河治理项目 |
实施防洪保安、岸坡整治、清淤疏浚、河湖管护等方面,治理河道防洪达标率达90%,岸坡整治长约14公里,河道清淤长约15公里,建设管护步道约12公里。 |
虎城镇、碧山镇 |
2023-2025年 |
17000 |
区水利局 |
2 |
铜钵河、七星河、文化河生态修复项目 |
建设人工湿地1.6万平方米,尾水湿地2000平方米,砾间湿地7400平方米,生态护岸1.6公里,生态岸线6公里,提升泵站1座,生态隔离带1万平方米。 |
七星镇、文化镇 |
2021-2025年 |
4113 |
区生态环境局 | |
3 |
袁驿河(袁驿镇场镇段)生态修复项目 |
新建生态隔离带20亩,河岸滩涂自然湿地工程1280平方米,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1980平方米。 |
袁驿镇 |
2021-2025年 |
893 |
区生态环境局 | |
4 |
铜钵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
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管护利用等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约3万亩。 |
虎城镇 |
2022-2025年 |
4524 |
区农业农村委 | |
5 |
铜钵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3.93万亩。 |
虎城镇、龙胜乡 |
2021-2025年 |
4641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6 |
明月山-印屏山-高梁山生态屏障建设重点 工程 |
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项目 |
实施天然林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林地质量提升、灌木林地质量提升和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共提升森林质量约7.4万公顷。 |
东山林场、竹海林场、屏锦镇、福禄镇、竹山镇、蟠龙镇、紫照镇 |
2022-2030年 |
96336 |
区林业局 |
7 |
森林防火能力及水平提升项目 |
建设森林防火预警监测系统和林火阻隔系统,完善森林防灭火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使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0.3‰,森林火灾扑灭率95%以上。 |
高梁山、明月山、印屏山及森林资源集中连片区域、林区主要出入口、城周面山、集中居民点、重要设施、山脚田边地带 |
2022-2030年 |
18283 |
区林业局 | |
8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庆明月山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 |
开展退化马尾松林更替修复和村庄绿化,建设水源涵养林营造示范区,建设人工造林(含村庄绿化)地块面积 2.01 万亩,开展四旁绿化村庄共10个,总株数3万株,造林面积5000亩;开展退化林修复面积为9.57万亩,进行更替修复、补植修复、抚育修复。 |
梁山街道、柏家镇、大观镇、福禄镇、合兴街道、回龙镇、金带街道、蟠龙镇、屏锦镇、新盛镇、荫平镇、袁驿镇、七星镇、石安镇、竹山镇、复平镇、铁门乡、东山林场 |
2023-2024年 |
17367 |
区林业局 | |
9 |
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项目 |
建设松材线虫病防治与马尾松林改培试点面积约2万亩,设置采伐带和保留带,新建集材道(宽4米)长128.5公里,新建生物防火隔离带(宽30米)约1公里,发展林下经济1817.9亩,建立长效松材线虫病防治和监测机制。 |
双桂街道、梁山街道、金带街道、星桥镇、复平镇、蟠龙镇、云龙镇、回龙镇、聚奎镇、文化镇 |
2021-2025年 |
6557 |
区林业局 | |
10 |
废弃矿山生态治理 项目 |
对全区87个未治理废弃矿山点进行生态修复,防治地质灾害,进行边坡治理,尾矿治理,矿山植物修复等工作,消除安全隐患,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明月山、高梁山、印屏山、 回龙镇、荫平镇、合兴街道 |
2021-2035年 |
6000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11 |
铁门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与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
铁门乡 |
2021-2025年 |
9352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12 |
龙溪河-新盛河流域生态农田综合治理重点 工程 |
龙溪河(梁平区仁贤至和林段)综合治理项目 |
治理河道长约20公里,实施河道疏浚、新建 堤防护岸、跨河建筑物、生态护坡、植物隔离带等。 |
仁贤街道、和林镇、屏锦镇和聚奎镇 |
2023-2025年 |
43000 |
区水利局 |
13 |
龙溪河流域高标准 农田建设项目 |
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开展“四改一化”改造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4.01万亩,改造提升17.8万亩。 |
礼让镇、星桥镇、仁贤街道、聚奎镇、屏锦镇、铁门乡、金带街道、梁山街道、明达镇、新盛镇、龙门镇、云龙镇、荫平镇、星桥镇、回龙镇 |
2021-2030年 |
85758 |
区农业 农村委 | |
14 |
农村黑臭水体试点 治理项目 |
对国家监管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治理,建立和完善返黑返臭处置机制,力争实现“长制久清”。 |
和林镇、双桂街道、安胜镇、新盛镇、梁山街道、回龙镇 |
2022-2025年 |
1207 |
区生态 环境局 | |
15 |
非饮用水源水库水质净化项目 |
对全区42座非饮用水源水库实施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库底清淤等,使⽔质达到IV类⽔质标准。 |
备战、胜利、金光、红旗、 桂花桥、朝阳、拱桥、河源、红光、张星桥、群力、红卫、红星一号、跃进、尹家冲、革新、向阳、金带东风、高峰、国庆、唐家湾、冷塘湾、张伍沟、长乐、葵花、向红、石堰、席帽、海龙、碧山滴水岩、烂泥沟、蚂蟥洞、麻柳湾、石河口、黄家沟、红升、 新盛滴水岩、文化东风、 李家坡、太白、白沙等 水库 |
2021-2025年 |
2000 |
区水利局 | |
16 |
新盛河干流新盛至龙门段生态修复项目 |
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3600平方米,生态护岸480平方米,建设生态隔离带2.07平方米,生态沟渠2.5公里;生态石笼护岸0.7公里、砾间湿地9000平方米。 |
新盛镇、龙门镇 |
2021-2025年 |
1915 |
区生态 环境局 | |
17 |
龙溪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6.86万亩。 |
龙门镇、星桥镇、梁山街道、合兴街道、复平镇、礼让镇、聚奎镇、仁贤街道、屏锦镇、回龙镇、荫平镇、和林镇 |
2021-2025年 |
6302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18 |
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重点工程 |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项目 |
开展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碳汇能力建设,驳岸植被恢复17公顷,水华治理180公顷,小微湿地植被恢复90公顷;进行池底清淤、植物管护,建设滨水绿道、生态鸟岛等;对双桂湖湖体1.2平方公里整体清淤,建设污水综合管网、水体净化系统及配套设施,开展生态浮床、微生物强化、提升固碳速率等工作。 |
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
2022-2030年 |
2000 |
区林业局 |
19 |
城市湿地连绵体建设项目 |
开展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拆除违法建筑,清退私垦农田及畜禽养殖,清理水岸垃圾等工作,清除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外来入侵物种,加强水系水体廊道联通性;实施河流湿地、库塘湿地、小微湿地修复,开展水污染防控治理及硬质驳岸软化,修复大河坝水库、沙坝水库等水库和岛屿的库塘湿地,提高生物多样性,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
龙溪河、普里河、汝溪河、 新盛河、波漩河、黄金河、 大河坝水库、沙坝水库、蓼叶水库、盐井口水库、花石水库、滑石水库、七里沟水库、 竹丰水库 |
2022-2030年 |
8000 |
区林业局 | |
20 |
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重点工程 |
小微湿地推广示范 建设项目 |
开展小微湿地+生态保育,保护乡村物种多样性、乡野物种基因库、乡村生物景观等;开展小微湿地+环境整治,净化农村生活污水、种植养殖废水,控制乡村生活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净化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等。 |
双桂街道、梁山街道、竹山镇、龙胜乡、金带街道、合兴街道、仁贤街道、蟠龙镇、屏锦镇、礼让镇、安胜镇、聚奎镇、 福禄镇、石安镇、曲水镇、 星桥镇 |
2022-2030年 |
4000 |
区林业局 |
21 |
汝溪河-甘井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点工程 |
汝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
河道整治总长约17公里,新建护岸总长约25公里,新建穿堤箱涵共20座,新建水质改善调节坝3座。 |
曲水镇、福禄镇、石安镇 |
2022-2025年 |
17000 |
区水利局 |
22 |
水土保持重点工程 甘井河小流域项目 |
建立区域综合防治体系,以坡耕地、疏林地、灌木林为治理重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 |
铁门乡、大观镇、蟠龙镇、 柏家镇、福禄镇、双桂街道 |
2021-2025年 |
3220 |
区水利局 | |
23 |
汝溪河流域高标准 农田建设项目 |
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亩。 |
曲水镇 |
2022-2025年 |
900 |
区农业农村委 | |
24 |
汝溪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
实施土地平整、完善田间灌溉排水设施等手段,保土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高效生产、规模经营,土地综合整治规模6.32万亩。 |
福禄镇、蟠龙镇、大观镇、 柏家镇、紫照镇、石安镇 |
2021-2025年 |
6278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
25 |
重要交通沿线生态环境整治重点 工程 |
高速公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项目 |
对约539.2公里高速公路沿线损毁土地开展边坡修复、生态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 |
渝宜高速梁平段、梁平至西沱高速梁平段、城宣大邻高速梁平段、万州至合川高速梁平段、开州至梁平高速梁平段、梁平至开江高速梁平段、 梁平至忠县高速梁平段 |
2021-2035年 |
根据工程实际预算 |
建设单位 |
26 |
铁路沿线损毁土地修复项目 |
对约58.5公里改造铁路沿线损毁土地开展边坡修复、生态植被恢复和绿化美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率。 |
达万铁路梁平段 |
2021-2035年 |
根据工程实际预算 |
建设单位 | |
27 |
生态保护修复支撑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
智慧林业项目 |
加强梁平区林业信息化,完善智慧林业感知体系,优化林业数据库系统,搭建智慧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智慧林业信息系统,全方位提高林业产业发展预测、预警能力,实现对林业资源监管、湿地资源监测、林业重点工程、病虫害防治、林业灾害与应急保障的全面感知。 |
梁平区 |
2022-2030年 |
3600 |
区林业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