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策文件> 其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28008652038C/2022-00036 [ 发文字号 ] 梁平府发〔2022〕9号
[ 主题分类 ] 知识产权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规划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政府办公室
[标题]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2-01-27 [ 发布日期 ] 2022-02-04

梁平府发〔2022〕9号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重庆市梁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局)

2021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开启知识产权工作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十三五”取得决定性成就

第二节“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第四节“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第二章 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产出

第一节 突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

第二节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造的引领作用

第三节 以协同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集聚发展

第三章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

第一节 创新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投融资模式

第二节 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运营体系

第三节 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政策支撑体系

第四章 促进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第一节 打造知识产权工作铁军

第二节 培育企业和社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第三节 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第四节 营造崇尚知识产权的文化生态

第五章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

第一节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体系

第二节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

第六章 促进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第一节 推动地理标志与农业品牌化建设

第二节 推动绿色农业和康养旅游业标准化建设

第七章 强化“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加强政策保障

第三节 加强考核评估

第四节 加强责任落实

第五节 加强资金保障

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纲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开启知识产权工作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节  “十三五”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期间,按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建设知识产权强区的总体部署,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护体系、提高运用效益、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启动了专利信息服务分中心建设,探索专利分析导航和大数据分析引领企业创新发展。获批国家级和市级科技服务平台14个,承担市级及以上重大专项12项、国家级重大项目2项,获批认定市级高成长性企业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4家,2019年全区研发经费支出超过3.6亿,同比增长44.5%。2020年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第一,年度知识产权工作目标考核全市并列第一,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

(二)知识产权工作机制明显优化

建立了明确的责任机制,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工业强区战略及全区部门镇街的考核。完善了知识产权投入机制,区政府财政投入专项资金近7000万元。组建1亿元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基金,为63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9700万元,引导叠加商业贷款6661.5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960万元。健全了知识产权协同机制,区市场监管局会同20余个部门成立了“梁平区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内形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合力。

(三)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

引导和支持115家企业申报专利,实现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专利申报全覆盖。新增申请专利2736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07件,PCT国际发明专利3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达14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5件,居渝东北片区第二位。新增6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全国汉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多的行政区县。新增注册商标4958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件),万户市场主体有效商标拥有量超过1189件。地理标志商标总数11件,境外商标16件(其中,马德里商标2件)。

(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快速增长

围绕我区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等三大产业布局创新链,实施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等“六大工程”。培育国家级优势企业7家,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1家,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42家。指导10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专利导航分析,引导1家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建成“功率半导体封测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29项,重大新产品认定12项,完成国家科技成果登记131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截至2020年12月,80%以上科技型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五)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联合执法检查10次,执法办案总量89件,涉案金额164.21万元,罚款57.79万元。其中,刑事立案13件,移送司法起诉20人,全部实行公开,案件录入率达100%。联系恒信、华科、鼎慧峰合等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15位知识产权专家组成专利纠纷调解小组。依托中国(重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利用“12330”、“12315”维权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维权援助工作,共受理案件17件,均已全部办结完毕,及时回复率100%。收缴盗版图书2万余册,集中销毁侵权商品6000余件。

(六)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步伐加快

深入园区、企业、乡镇、街道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专利宣传周系列活动,印发宣传资料85000余份,知识产权普法人数超过10000人次。开展各类知识产权培训34场次,培训企业230家,参加知识产权培训讲座人数达2000余人次。

第二节  “十四五”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迎来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一系列指示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决策为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知识产权工作深度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为知识产权工作区域一体化带来历史契机;“十四五”规划与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定位为知识产权工作明确了顶层设计的框架,为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潜能。同时,我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成效有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有待提升,知识产权工作对我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今后五年,是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市场化深度改革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越是关键的发展阶段,越要发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要深刻认识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现代化,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节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围绕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我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的保障。

第四节 “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服务全局

强化全局观念,从我区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把握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实施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国家试点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区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服务于我区高质量发展大局的能力。

(二)坚持协同治理

加强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达渝毗邻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一体化,开创知识产权工作区域协同治理新局面。

(三)坚持改革创新

用改革创新的方法来破解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各种观念约束、体制障碍和瓶颈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来创新知识产权工作的手段、方法和模式,解决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第五节  “十四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十四五”末,我区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取得显著成效。

(一)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重点企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的局面初步形成。企业按照更高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的倒逼机制逐步完善,企业以专利创造、专利成果转化运用、商标品牌及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意识显著增强。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申请驰名商标、新增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增量提质,高价值专利、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稳步提升。绿色发展的地方标准初显成效,国家农业高新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二)支撑区域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显著增强

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维权援助机构有机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初步建成,“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达渝毗邻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落实有力,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一体化进程步伐加快,达渝毗邻区域知识产权协作联动进一步深化。按照“五大原则”,搭建“三大平台”,共建“六大机制”取得实效,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管理合作力度显著增强,知识产权工作对区域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支撑有力。

(三)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知识产权强区战略深入落实,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效、法治的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逐步健全,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经济长远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的机制初步形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力推动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进行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断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创造活力、运用动力持续激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争取达标。

专题1“十四五”时期梁平区知识产权工作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名称

2025年

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6

预期性

2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件)

10

预期性

3

中小企业专利产品备案(件)

120

预期性

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达标率(%)

60

约束性

5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个)

10

预期性

6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数量(个)

2

预期性

7

重庆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数量(个)

35

约束性

8

每万户市场主体有效注册商标数量(个)

1300

约束性

9

新增地理标志注册商标数量(个)

5

预期性

10

专利融资质押年度融资金额(万)

1500

预期性

11

专职知识产权执法人员数量(个)

30

约束性

12

专职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数量(个)

10

约束性

13

本地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数量(个)

10

约束性

14

政府财政知识产权投入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

0.3

约束性

15

知识产权文化普及率(%)

100

约束性

16

知识产权维权满意度(%)

85

约束性

第二章  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产出

遵循《重庆市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载体、育主体、促转化、推改革”的思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力提升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产出质量。

第一节  突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

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主体地位,以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提升为中心,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和文化建设等手段,帮助企业树立“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理念,助推企业规范内部知识产权管理,提升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知识产权促进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知识产权投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良性互动机制,力争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贯标”全覆盖。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支持,促使其成为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发源地。

第二节  强化科技创新平台知识产权创造的引领作用


“星创天地”建设和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我区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星创天地、市级专家大院、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科技服务平台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提供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撑。提质运营高新区科创中心、都梁科技企业孵化园、“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依托集成电路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梁平新经济活力区和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培育、发展和壮大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节  以协同创新推动知识产权创造集聚发展


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加速聚集创新资源。依托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推动大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依托区内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联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相关企业,联合相关高校院所、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立产业、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在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系统推进协同创新,形成知识产权创造的集聚效应。


专题2:促进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与高质量产出

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助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主体意识和能力。

(1)组织专家编撰知识产权服务文本,涵盖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政策等核心内容,帮助企业深入了解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相关工作。

(2)根据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文旅融合、康养等产业与行业发展特点,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的知识产权院系合作,根据上述行业和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别进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主体能力的培育。

(3)推进企业知识产权责任文化建设,在市场主体中形成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良好氛围,大力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的使命感,以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自律和自我保护的意识。

(4)有效落实属地知识产权工作责任,协助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区乡镇(街道)和相关区级职能部门进行知识产权推进工作考核。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的效用评价与激励为核心,进行知识产权绩效考核与工作促进,提升属地政府部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动力。

(5)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建立以运用为导向的高价值专利培育机制,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载体建设,围绕绿色制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全链条,在主要技术领域创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状态稳定、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

(6)培育知名商标品牌。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完善商标品牌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加大知名商标品牌培育力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积极注册商标和培育自主品牌。引导现代农业企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培育高效特色农业品牌,助推“万石耕春.丰味梁平”、“三峡晒秋”等申报区域公用品牌。

第三章  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

深刻把握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企业以及互联网新业态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现状、问题及具体诉求,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生态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的效能。

第一节  创新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投融资模式

依托中国西部(重庆)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探索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构建“创新+知识产权+资本”运营体系,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多元创新资本投入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深化“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积极推动包含天使投资基金、种子基金、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的构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鼓励银行、金融投资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缓解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压力,大力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

第二节  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运营体系

大力引进和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优化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服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引导和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知识产权大数据等技术,开展价值识别、许可转让、收购托管、作价入股、交易运营等工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速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让知识产权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有序、畅通流转,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第三节  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政策支撑体系

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专利资助奖励和商标注册奖励力度。探索企业研发费用、知识产权投入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研发准备金制度,降低企业知识产权运作成本。完善专利导航政策,大力支持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三大主导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制定优惠政策,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的组织机构、人才团队与能力建设。积极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全力支持有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拓第三方支付和担保功能。

专题3: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水平提升计划

统筹推进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转化能力建设,着力提升重点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能力,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建设。

(1)大力支持我区的三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探索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管理和投资功能相融合。

(2)大力鼓励平伟实业等重点企业尝试以技术标准、专利池(专利组合)为主营业务的高质量发展。

(3)实施培育国家级优势企业、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系列工程。

(4)依托都梁科技企业孵化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推进创新链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人才、服务等资源向园区集聚,支持园区建立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价制度,引导有条件的园区申报国家级和市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

第四章  促进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队伍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铁军。依托梁平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区科创中心、数字经济研发中心等载体,推动企业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队伍社会化建设。高效运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

第一节  打造知识产权工作铁军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育与引进计划,开展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普及性、综合性、专业性培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队伍人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和执法能力。注重现有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能力提升,聘请专家学者、业内精英人士对我区现有的知识产权队伍进行轮流培训,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知识产权引导、服务与管理能力。结合我区知识产权工作的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育。探索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知识产权院系联合培养一批国际化、高端化、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壮大我区知识产权队伍,改善知识产权队伍人员组成结构。加强知识产权队伍的党建工作和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大保护意识、勤政意识、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意识,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打造一支业务水平精、政治素养高、服务意识强、职业纪律严的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铁军。

第二节  培育企业和社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

积极落实“重庆英才计划”,着眼于提升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匹配度,探索实施我区三大主导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相关重点领域的知识产权管理领军人才、知识产权管理示范团队等人才培育引进专项行动,从市内外引进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高的成熟的高层次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鼓励引导部门、企业、行业协会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相关专业的人才,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运行。加强对知识产权师、专利代理师等资质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评价体系,支持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参加职称考评。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库,对接市内外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团队。根据我区知识产权发展的需要,购买市局、科研院所、高校、达渝毗邻区域知识产权智力服务,针对我区重点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支撑服务。吸收知识产权、法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大学生到我区带薪实习,传播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专业知识,缓解基层知识产权工作“人少事多”的压力。积极培育企业、园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专职知识产权联络员队伍,大力充实基层知识产权服务与管理力量。

第三节  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进行提档升级,对接市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高效运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引领能力,增强便企、利企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联结大主城、联动大三峡、协同川东北的区域专利信息服务分中心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绿色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主导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以及市内外的产业投资资本参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化运营。

第四节  营造崇尚知识产权的文化生态

加强知识产权知识和文化普及,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打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文化生态,增强全区人民尊重知识产权创造、崇尚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用好融媒体,线上线下结合,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一上六进”(上网络、进企业、进园区、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课堂),在全区营造“知识产权兴区、知识产权兴企、保护知识产权、崇尚万众创新”的知识产权文化。促进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大力弘扬“尊重知识产权创造、崇尚知识产权创新、诚信守法运用知识产权”的市场文化。进一步宣传和落实《梁平区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梁平区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加强版权文化建设。针对区级各部门、人民团体、区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推进综合培训会,进行正版办公软件全覆盖安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版权宣传周活动,普及版权知识,展示版权企业创新创造成果,提升全民版权保护意识。

专题4: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高新区为引领,加强区专利信息服务分中心建设,对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知识产权大数据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优化和高效运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

(1)发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的专利导航功能、专利服务功能、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培训的功能。加快推进高新技术、数字和人工智能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集成电路、智能家居、绿色食品三大产业优化升级。

(2)依托“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积极引导社会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市场运营。大力引进和培育若干产业特色突出、运营模式领先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在我区建立独立运行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以专利池、专利组合等方式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构建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促进产业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机对接。

(3)发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的维权功能,积极对接市内外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网络平台、知识产权维权平台和互联网电商平台,大力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维权协作。积极探索跨国知识产权维权活动。

(4)加强与市内外相关部门的协同与合作,将“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专利导航、专利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辐射到四川省的邻水、达川、大竹、开江以及渝东北的垫江、万州、开州、城口等区县。力争将“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建设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专利信息服务分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

第五章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

进一步完善“区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同渠道证据标准的统一,促成司法保护、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渠道之间的衔接,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促进跨区域、跨国别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节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体系

充分发挥和拓展“区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进一步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一体化发展,落实全市“一区两群”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战略,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部门协同、机构辅导、上下联动、社会互动、区域合作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体系。统筹各园区、街道办、乡镇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服务机构的知识产权工作。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全市“一区两群”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合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件线索移送、调查执行协助、联合执法保护、结果互认互享等工作,构建川渝东北毗邻区县知识产权保护全覆盖、联防联控的新格局。

第二节  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覆盖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商业秘密等全范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快速维权体系。充分运用网络交易大数据,联合生产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共同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探索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社团调解等“五调”联动,在公、检、法等单位分别设立调解室,建立诉调联动、检调联动、警调联动等联动、互动工作制度,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手段多样化,积极开展委托调解、联合调解、协助调解等多元化调解。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推动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行业协会建设,鼓励商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园区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提高行业自治能力。依托“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组织开展我区企业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第六章  促进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服务功能,坚持市局提出的“注册一个商标,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和“地理标志兴农,商标富农,植物新品种和农产品专利强农,文化版权惠农,非遗传统知识利农”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迈进,大力推动地理标志建设与绿色农业品牌化发展,助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我区的乡村振兴。

第一节  推动地理标志与农业品牌化建设

发挥知识产权的服务功能,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契机,大力推广示范农业先进技术和先进模式,加强对农户的知识产权培训和指导,推动商标、品牌工作,促进农产品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聚力于推动地理标志建设与绿色农业品牌化发展,推动梁平区名特优产品品牌化发展。大力支持梁平大米精深加工、张鸭子绿色畜牧产品、豆筋绿色休闲食品、梁平柚有机绿色饮品领域的重点品牌培育项目,积极为稻子、柚子、鸭子、豆子、笋子等“五子”绿色食品产业群提供深度知识产权服务,统一规划提升梁平特色产品知名度。打造和推广“五子登科·丰味梁平”等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梁平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推动我区绿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积极推动地理标志运用示范基地建设,以梁平地理标志产品为重点,设立本土推广专栏,依托国家级、市级推广平台不断提升产品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二节  推动绿色农业和康养旅游业标准化建设


以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长垫梁绿色经济走廊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绿色农业和康养旅游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依托区内粮油、畜禽、笋竹、柚子等优质高效生产加工基地,推动梁平大米精深加工、张鸭子绿色畜牧产品、豆筋绿色休闲食品、梁平柚有机绿色饮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的企业标准建设,鼓励重点企业制定高于行业和国家的标准。对标国家旅游城市的标准,制定梁平区乡村旅游地方标准,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东山、天宝山、大白水等中高端康养基地以及百里竹海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标准化建设,突出农文旅融合,促进我区康养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章 强化“十四五”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的宣传和解读工作,为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二节  加强政策保障

根据国家和重庆市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梁平区知识产权工作的相关的配套政策、制度和规范。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工作的监管职能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能的边界,拟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工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清单,确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乡镇(街道)政府协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责任清单。

第三节  加强考核评估

结合年度工作部署和绩效考核要求,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指标纳入相关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鼓励开展第三方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各项规划任务顺利实施。

第四节  加强责任落实

强化政府目标责任,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及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乡镇(街道)一级党委政府的知识产权属地责任,将知识产权工作的属地责任落到实处。

第五节  加强资金保障

整合资源,在资金、人员、设备等方面做好保障,着力解决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综合治理智慧化、社会化等方面的需求。加大对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领域应用项目中的财政资金投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矩阵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