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府办发〔2021〕94号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重要部署,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梁平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梁平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重要部署,根据《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渝委办发〔2021〕4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27号)精神,加快推进梁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梁平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气象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梁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著增强。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5公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47分钟发布;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到2035年,建成区域开放高地气象保障服务引领区、渝东北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区、现代田园城市气象保障服务样板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气象保障服务典范区,气象科技水平与创新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准能力明显提高,梁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梁平智慧气象业务体系
1.扎实运用重庆智慧气象“四天”系统,构建梁平智慧气象业务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本地化应用,基于重庆气象+大数据云平台,依托智能协同观测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智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等“一平台六系统”,不断完善梁平智慧气象业务体系,持续提升监测精密能力、持续提升预报精准能力、持续提升服务精细能力,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充分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区气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局、区经济信息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增强气象科技人才实力。开展明月山暴雨预警阈值和预报模型研究,建立干旱、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阈值。探索旅游智慧气象预报模型,开展降水、蒸发等与小微湿地关联研究,研发个性化、定制化气象产品,开展航空气象影响产品本地化适用研究,探索梁平碳源碳汇变化分析评估。实施顶岗锻炼和重庆“两江之星”气象英才计划,培养综合型、专业性人才。实施人才“绿色通道”,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大数据发展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3.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改善梁平国家级基本气象站,利用市级和区级资金升级改造气象灾害高发区、高影响区、敏感区的24个自动气象站,建设1个生态气象观测站,建设2套负氧离子监测站,力争新建1部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突发事件的观测保障能力。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强化中小河流流域、水库汇水区雨情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为我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在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导下联合有关区级行业主管部门,无缝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不断完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梁平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推进预警工作站村(社区)全覆盖,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警工作体和“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人”六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文化旅游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5.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区级—镇街”两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依据分区分级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标准,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6.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一区两群”气象保障服务
7.协同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气象保障体系。依托基于“云+端”架构下的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携手川渝毗邻七区县开发基于知天•智慧气象服务系统的明月山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推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区域气象灾害联防、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气象保障、林业气象保障、绿色旅游走廊建设气象服务。健全完善重大灾害性天气联合会商机制,建立灾害性天气预报产品共享机制,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和极端天气联动响应,研发区域风险预警服务产品。(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区交通局、区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
8.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强化水稻、油菜等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做好重要粮油基地精细化气象服务。推广农业气象大数据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展现代地方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开展特色产业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发展特色农业气象影响预报及风险预警、特色农业气象物联网精准智能调控、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追溯、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农业气象服务。培育1~2个国家级、2~3个市级气候好产品品牌,1~2个重庆市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
10.强化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应用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多源生态环境协同观测评价系统,服务龙溪河、双桂湖湿地公园等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卫星遥感对森林干旱、森林疑似火点、湿地系统与流域水体、植被的动态监测评估分析,应用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气象保障。基于物理机制的智能化气象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研究,强化强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监测预警,提升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联合开展大气颗粒物、气体排放物、臭氧等气象条件影响分析预报,强化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和应急联动。在百里竹海新建1个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助力梁平“天更蓝、空气更清新”。依托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开发知天·梁平生态智慧气象保障服务子系统,为梁平生态监管提供气象保障。(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12.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开展康体养生、休闲避暑、冰雪云雾、农业观光、林业生态等气候资源普查和评估,建立梁平优质气候资源“一张图”。大力发掘“中国天然氧吧” 在“氧康”、“氧旅”等方面的气候资源价值,提升梁平旅游内涵和品质,助力梁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百里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建设重庆三峡国家气象公园。梳理梁平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两大本底”,促进生态、旅游、农业等气候资源向经济的“三大转化”,展现气候资源在生态、旅游、科研、经济方面的“四大价值”,挖掘天气气候景观、立体气候、气象历史文化、喀斯特地理地貌、气候养生五大优势资源,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品质建设、高质量管理的要求,打造集气象科普、旅游、研学为一体的百里竹海气象自然景观公园。(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文化旅游委,梁都公司,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支持气象事业发展,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新发展阶段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统筹安排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三)健全法规标准。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交通安全等领域,推进气象标准的应用,推进气象工作相关制度的完善。
(四)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推进气象干部人才横向交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