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重庆市梁平区百里竹海片区建设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规划
《重庆市梁平区百里竹海片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规划(2023-2030年)》已于近日发布,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2017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为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思想指引。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两山”转化路径持续扩宽、成效不断显现,涌现出的许多经典案例得到全市或国家有关部委肯定,明月山·百里竹海“矿山变景区、竹山成金山”经验亮相党的二十大闭幕会并特别报道。为加快推进“两山”转化,在“两化路”上走深走实,将百里竹海片区打造为重庆市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的标杆工程,特编制本《规划》。
二、建设基础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全面完成关闭矿山复垦复绿,片区森林覆盖率超过47%,“乡村小微湿地+”模式在全国推广。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片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龙溪河、七涧河等主要河流常年保持III类水质。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升至88%,村民小组的通达通畅率达100%,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达100%。
绿色转型发展进入快车道。推动烟花爆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转型发展竹制品加工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柚子、竹子、稻子、豆子等生态农产品规模持续壮大。
“两山”转化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联营模式,落实关闭厂房再利用并享受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实施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改革试点。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机遇,实施好保护绿水青山、培育铸就金山银山、保障“两山”转化三大任务,聚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示范区、生态经济创新发展实验区,将百里竹海片区打造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样板,全面推进美丽梁平建设。
四、规划范围
竹山镇、屏锦镇、袁驿镇、聚奎镇、礼让镇、明达镇、龙门镇、虎城镇、七星镇、龙胜乡,幅员面积571平方千米。
五、规划目标
到2024年,成功获得重庆市“两山”基地命名。2025年,力争获得国家“两山”基地命名。到2027年,形成百里竹海片区特色转化模式和有效转化路径。到2030年,发挥百里竹海“两山”转化的辐射带动作用,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人民高品质生活的着力点,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六、规划任务
(一)坚决守护绿水青山,推动自然生态资本保值增值。
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控。加强重点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推进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开展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二)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
升级百里竹海核心旅游景区,构建百里竹海片区旅游大格局,拓展竹产业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产业向纵深发展,提升预制菜原材料保供基地能级。打造生态旅游,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动绿色竹工业发展。
(三)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推动生态惠民利民落地见效。
共创“大竹海”文旅品牌,传承和发扬竹海优秀文化,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四)探索双向转化机制,持续释放“两山”转化红利。
健全绿水青山保护机制。完善金山银山转化机制。探索“两山”反哺机制。
七、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区级领导小组,各乡镇将“两山”建设列入日常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区镇两级协调配合。
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两山”评价考核机制,实施督查通报和奖惩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将“两山”建设相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安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健全市场化投入机制。
强化人才培育。健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回引本土人才。
注重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运用新老媒体宣传“两山”理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