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人才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发布,现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区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的关键时期,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系统谋划“十四五”时期全区人才事业发展工作,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人才集聚高地,为在梁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特编制本《规划》。
二、发展背景
(一)现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人才总量不断增长。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总量17.24万人。
人才素质不断提高。人才技术技能、创新能力和思想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高职称和年轻化趋势日益显现。
平台载体不断加强。实施“梁平英才”计划、“凤还巢”、“小培强”工程,大力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推动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成功创建“两群”地区首个市级高新区—重庆梁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实施精准引才“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育奖补等配套措施。新提供人才公寓和青年驿站324套。
(二)趋势研判
人才事业发展机遇增多。人才资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效能将进一步显现,整体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综合竞争力日益增强。“十三五”时期,梁平GDP年均增长8%以上,高新区集中度达75%。
区位优势独特。主城都市区东向开放的重要支点,深化川渝东北合作的天然桥头堡,是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重要板块。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生态之城、品质之城、魅力之城。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期间,全区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梁平落地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行动,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人才集聚高地。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提升“梁平英才”品牌,优化“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着力壮大“塔尖”“塔基”人才队伍,确保高水平承接沿海地区和主城都市区的产业转移、承接生态功能区的人口转移,为在梁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1.人才资源总量18.3万人,重庆英才计划新增入选个人8名、团队2个。拥有重庆英才A卡人才突破13人。
2.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35%以上,全区人才贡献率提高至40%。
3.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15%,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8%,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个)达到72个,科技型企业达到400家。
4.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至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
5.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创业平台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迸发。
四、五大工程
(一)深化川渝毗邻地区人才协同发展
1.推动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实施人才资源共商、共建、共享,做大人才协同发展“蓄水池”,共育优秀人才、协同招揽人才。
2.提升人才工作合力,建成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人才集聚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区、青年人才荟萃区。
3.打破人才使用地域限制,以产业为导向协同开展引才育才,推动人才身份互认、人才市场互通与人才服务共享。
(二)强化“璧山·梁平”人才协同发展
1.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到2025年,累计互派各类人才交流学习达2500人次
2.搭建人才协同发展交流平台,推进人才资源共育共享。到2025年,累计开展协作培训共育各行业人才达10000人次。
(三)推进“四化”人才培育
完善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和基准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实施“城市大脑”计划,建设“云上梁平”;推进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引育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
(四)建设“巴蜀工匠”协同培养融合区
为川渝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批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到2025年底,全区技能人才总量占就业劳动者总量超过3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比例达到35%。
(五)统筹十支人才队伍建设
主导产业科技人才、特色产业专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教育事业人才、卫生健康人才、高技能人才、农业和乡村振兴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新就业群体和旅游人才
五、重点举措
(一)培养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以服务梁平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着力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完善各项服务人才机制。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引进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发展。优化人才供给体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发展壮大预制菜产业人才队伍。
1.培养引进集成电路、绿色食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人才
2.培养引进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和能源等特色产业领域人才
3.推动预制菜产业人才集聚发展
(二)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发展
1.完善青年人才发展机制,支持青年人才成长,进一步夯实青年人才工作“塔基”,着力打造青年人才高地。
2.分层分类加大培育青年人才力度。
3.出台实施相应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4.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为青年人才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加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1.实施乡村人才培养“三个工程”:优秀青年干部培养工程、乡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乡村绿色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2.实施乡贤引育计划,完善返乡人才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统筹各类人才服务乡村。
3.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
1.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1)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全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获批认定(备案)国家级研发机构2个、市级及以上研发平台72个、市级新型(高端)研发机构6个、省(市)部级以上研发分支机构3个,共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5个。
(2)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两站两基地三院”研发机构和分支机构。
(3)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到2025年,获批认定(备案)国家级科技服务机构2个、市级及以上科技服务机构80个、星创天地6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7家。
2.加强人才创业平台建设
(1)完善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建设:切实依法保护高层次人才在使用、流动、晋升、福利、奖励、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权利。
(2)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推动“行业龙头+众创”“产业链+众创”“社会资本+众创”等平台建设。
(3)构筑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平台:采用“创业+技能”“互联网+”创业培训模式,举办创业名师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公共创业培训活动。
3.优化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1)建设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至2025年,建成国家级、市级创新服务机构分别达2个、20个。
(2)加强“智慧人才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库一平台”,即梁平区高层次人才数据库,梁平智慧人才管理平台。
(五)健全完善人才机制
1.完善产业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2.完善人才科学评价机制。
3.完善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4.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2.强化督促落实:实行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和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建立人才工作年度考核评议制度
3.加大资金支持:建立稳定持续的梁平人才投入增长机制,切实保证人才经费财政投入总量。
4.营造良好氛围:定期开展“梁平英才”命名表彰、“首席专家”聘任和“梁平英才大会”等系列活动
相关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