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梁平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规划》已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官网公布。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规划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规划编制背景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十三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对重庆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知识产权运用、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建设知识产权强区的总体部署,我区知识产权工作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护体系、提高运用效益、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为了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部署,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纲要,加快知识产权强区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编制过程
区委、区政府2019年部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班全力推进,历时近两年,完成了本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对重庆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重庆市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规划》中落地见效。坚持开门编规划,在深入乡镇、农村和企业开展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在区级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的意见征询活动,经区政府第127次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最终确定本规划文本。
三、“十四五”规划的思路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围绕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线,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区战略,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为契机,强化知识产权工作创新,推动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规划》对标中央、市委重要指示要求,充分考虑全区发展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支撑条件,到“十四五”末,我区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取得显著成效。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支撑区域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力度显著增强,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四、“十四五”的主要任务
(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产出。遵循《重庆市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载体、育主体、促转化、推改革”的思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完善“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机制,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力提升市场主体的知识产权产出质量。
(二)推动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深刻把握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相关企业以及互联网新业态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现状、问题及具体诉求,统筹推进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生态建设,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促进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的效能。
(三)促进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积极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大力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队伍现代化建设,打造一支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铁军。依托梁平新经济活力区、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区科创中心、数字经济研发中心等载体,推动企业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队伍社会化建设。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高效运营“国家专利信息服务(重庆)中心梁平分中心”,营造崇尚知识产权的文化生态,大力提升我区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水平。
(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治理体系,完善“区知识产权工作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联合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不同渠道证据标准的统一,促成司法保护、刑事执法、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各渠道之间的衔接,探索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促进跨区域、跨国别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五)促进巩固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服务功能,坚持市局提出的“注册一个商标,发展一个产业,培育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和“地理标志兴农,商标富农,植物新品种和农产品专利强农,文化版权惠农,非遗传统知识利农”的工作思路,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迈进,大力推动地理标志建设与绿色农业品牌化发展,推动绿色农业和康养旅游业标准化建设,助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我区的乡村振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