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梁平府发〔2022〕12号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2022年3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重庆市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
二〇二二年一月
目 录
一、“十三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回顾
(一)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二)融合基础设施有序推进
(三)创新基础设施加快推动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二)面临挑战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信息基础设施
1.基础网络设施
2.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3.城市物联感知体系
4.工业互联网
(二)融合基础设施
5.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6.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7.智慧市政基础设施
8.数字城市基础设施
9.智慧政务基础设施
10.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11.商贸物流基础设施
12.智慧教育基础设施
13.智慧医疗基础设施
14.智慧公安基础设施
15.智慧文旅基础设施
16.智慧生态基础设施
(三)创新基础设施
17.重点产业创新研发平台
18.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19.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二)强化项目带动
(三)强化资金保障
(四)强化人才支撑
(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六)强化监督评价
附件: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项目汇总表
重庆市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四五”规划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加快推进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梁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区内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回顾
(一)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基础网络建设不断推进。“十三五”时期,初步建成以光缆为主、高速率、数字化的通信基础网络,实现全区城镇和农村的光纤传输网、移动通信网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630个,基本实现城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的5G信号覆盖。
工业互联网发展迅速。开展“云长制”工作,推动300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企业机器换人、ERP改造等智能化改造升级项目快速推进,20余家企业成功实施机器换人。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50余个,创建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9个,总量居渝东北第一。
(二)融合基础设施有序推进。
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显成效。“十三五”时期,智能交通技术应用初见成果,完成应急指挥中心、智慧公交、路政治超非现场执法、重庆市区县交通信息化试点等项目建设,形成交通信息化“一张图”、“一张网”,30余套系统全面覆盖建设、养护、运输、执法、应急等业务板块,整合共享区县级交通-公安信息资源,基本形成“覆盖全、上下联、左右通、公众用”的局面,实现部、市、区、基层单位、一线班组五级协调联动,“主动安全”、“物联网”、“智能传感”、“风光互补供电”等新技术得到试点应用,充电桩、智能化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交通工程“三同步”得到坚持。
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十三五”时期,建成梁平智慧城市信息中心,推动城区智慧商圈建设,建成4个乡镇数字乡村·互联网小镇,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停车无杆扰项目,建成智慧体验馆、服务站以及10个平安小区,提升施工现场形象,建成一批“智慧工地”。全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实现“7×24小时”自助服务。开展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工作,完成地下管线数据库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建成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平台、智能停车系统、景观照明智能化控制系统,安装智能灯杆,建设智慧城市管理视频分析平台,建立“线上”监管与“线下”执法协同机制。全面推动“雪亮工程”,推进交通科技信息化建设,加强虚拟社会管控,利用大数据方式开展破案打击工作。
智慧民生服务基础设施初见成效。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成功创建3所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卫生信息网络架构基本形成,建成市、区、乡、村四级卫生信息专网;依托远程影像诊断信息系统,远程医疗建设初见成效;积极创建智慧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区域检验信息平台基本建成。
智慧文旅、农业基础设施加速发展。智慧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行业管理平台基本建成,初步建成全区智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智慧宣传营销成效明显;竹山镇猎神村成功创建市级智慧旅游乡村示范点。建成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重点产业的重点区域实时生产环境智能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实现产品安全可追溯;智能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应用。
(三)创新基础设施加快推动。
开工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成1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科技型企业205家;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1家,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4家;引进专业研发机构36个、科技服务机构41个;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合作筹建产业研究院;引进高层次人才35名,其中领军人才3名;累计承担863计划等国家及市级重大项目27项。
二、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国家系列政策部署为梁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党中央、国务院对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多个会议及政策提出支持新基建领域的发展,并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重庆市新型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对全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明确指导。国家、重庆市的系列政策部署,将加快梁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将为梁平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充足动力。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数字科技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进阶迭代阶段,成为全球化逆流中“贸易战”和“技术战”的主要阵地。叠加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疫情蔓延冲击等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在此背景下,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新的投资增长点,将有效发挥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乘数效应,进而稳定经济秩序、全面提振经济。同时,中央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重庆也正在加快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主城都市区融合发展,为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多项战略部署,为扩大梁平有效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布局和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全面赋能梁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处于跨界集成和群体式突破爆发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孕育和兴起。在数字时代,5G赋能万物智联,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生产力,云计算成为新的生产工具,大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软件定义成为新的生产方式,区块链有望成为新的生产关系。感知、通信、计算、控制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智能,引发覆盖各领域的数字化浪潮,融合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跨界融合,将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产业经济发展路径不断创新,为推动梁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数字化发展浪潮中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带来重要发展契机。
(二)面临挑战。
梁平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也面临较多挑战:一是发展资金不足。财政收入与区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资金需求不平衡,新基建项目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资金来源成为制约基础设施推进的关键“瓶颈”。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新基建具有“硬件+软件”的特点,传统行业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等均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领域人才供不应求,高端人才主要聚集于一二线城市,作为区级城市的梁平引进和留住高端技术人才难度较大。三是发展基础薄弱。梁平区新基建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工业制造的数字化应用不广,融合应用领域智能化较低,科创基础设施建设偏弱,市场需求尚未被充分释放。四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数据中心具有高耗能高散热特性,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若盲目布局数据中心,容易导致云计算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资源闲置。五是建用匹配度不高。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应用场景仍然不多,5G基站建设集中在城区,家庭农场、规模化养殖场等农业生产区域网络信号覆盖不足,产业价值尚未充分释放。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应用导向、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聚焦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场景拓展、信息安全保障,加快构建互联感知、智能高效、创新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不断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建设新需要,为梁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推动转型升级。注重长期战略与短期建设相结合,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突出新型基础设施的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业态发展。
——市场主导,完善政策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推动形成多元化参与的政企协同机制。
——突出重点,增量带动存量。加快推动优势产业和成熟领域试点示范建设,着力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培育新动能,全面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新旧结合,促进有效投资。注重通过应用新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拓展融合基础设施领域范畴,持续扩大投资规模和提升投资效率。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泛在高效、融合基础设施产业赋能广泛、创新基础设施要素集聚明显、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的良好格局,全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走在渝东北前列,持续为区内城市高效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供给、新需求和新引擎。
——夯实信息网络基础,打造城市新底座。构建形成泛在互联、智能高效、安全可控的基础信息网络设施体系,5G网络覆盖面和应用深度领先渝东北地区,千兆光网覆盖面扩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应用功能不断提升,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经济发展打造坚实数字新底座。
——打造融合应用标杆,培育产业新动能。城市、交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文旅、生态等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产业赋能效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产业链市内循环畅通,新动能进一步释放,形成全市新基建融合应用示范。
——布局科创基础设施,构建数字新生态。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多元引领,人才、技术、资本集聚的创新基础新生态。
表1梁平区“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5年 |
指标性质 | |
信息基础设施 |
5G基站规模(个) |
630 |
2000 |
预期性 |
5G用户普及率(%) |
10 |
62 |
预期性 | |
10G-PON及以上端口规模(个) |
450 |
10000 |
预期性 | |
千兆宽带用户数(户) |
300 |
20000 |
预期性 | |
融合基础设施 |
市级数字化车间数(个) |
9 |
50 |
预期性 |
充电桩数(个) |
204 |
2500 |
预期性 | |
智慧医院数(个) |
1 |
3 |
预期性 | |
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个) |
3 |
16 |
预期性 | |
智慧景区数(个) |
1 |
3 |
||
创新基础设施 |
科技创新指数(%) |
45 |
50 |
预期性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 |
2 |
预期性 | |
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数(个) |
25 |
40 |
四、主要任务
(一)信息基础设施。
1.基础网络设施。
大力推进5G网络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将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站址纳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支持电信、移动和联通三大运营商在全区开展5G网络部署工程,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产业园区、热门景区等地区的深度覆盖,实现5G网络向乡(镇)延伸覆盖,不断提升大宽带、低延时、广连接的高效网络供给能力。支持电信运营商开展5G服务开发、商用试验和市场推广活动,探索5G在制造生产、交通运输、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新建2000个5G基站。
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深入推进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和扩容升级,推动超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城乡广覆盖。加快老旧小区、工业园区等光纤到户薄弱区域光分配网(ODN)改造升级,实施“光纤到房间、光纤到工厂”战略,促进全光接入网进一步向用户端延伸。推动千兆光网在车联网、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深化应用。到2025年,城市家庭千兆光网覆盖率达80%。
优化提升IPv6网络质量和服务能力,推进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加快数据资源中心、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的IPv6升级改造。推动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外网网站系统的IPv6升级改造,促进各类业务向IPv6过渡,并确保平滑演进。
2.智能计算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在区内落地。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不断提升数据收集、存储、计算、应用及保护能力。建成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形成亿级公共数据储备池,支撑智慧化城市治理。持续推进区级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规范申请使用流程。
结合梁平区“3+1”支柱产业发展需求,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边缘计算节点。引导各数据中心结合数据存储访问需求,综合利用闪存、分布式存储、蓝光存储等技术,提升IT基础架构管理运维效率,降低TCO(建设运营总体成本)。引导支持各数据中心按照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标准进行建设,提升软硬件系统国产化率。
3.城市物联感知体系。
推动交通、能源、市政、卫生健康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打造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建设一张覆盖范围广、业务领域跨度大、设备数量庞大的物联设备构成的物联感知网络,形成全区一体化的物联感知体系。以农业、制造业、生态环境、文旅等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驱动力,加快数据采集终端、表计、控制器等感知终端应用部署,支持运用新型网络技术改造企业内网和行业专网,建设提供环境监测、信息追溯、状态预警、标识解析等服务的平台。推动感知终端和智能产品在家庭、楼宇、社区的应用部署,探索建设低碳环保、安全舒适的智慧楼宇和新型社区。鼓励物联网企业与养老机构、运动场馆等跨界合作,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产品、智能体育装备等应用普及。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市政、能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自动监测能力。
4.工业互联网。
推进梁平食品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国家标识解析行业型二级节点建设,搭建企业边缘计算层、Iass层、PaaS层、SaaS层等二级节点层级。深化5G、大数据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推进工业设备联网上云,逐步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
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围绕集成电路、家居、食品等行业领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平台服务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转型发展需求,引进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梁平区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平伟实业半导体器件封测线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等重点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行动,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上标识,构建梁平特色工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底实现上云企业超过500家。支持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建成智能工厂10个、数字化车间50个,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0个。
(二)融合基础设施。
5.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深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融合应用,打造感知智能化、指挥调度协同化、出行服务多样化的智慧交通体系。
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逐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水平。依托G318、“渔米路”、高新大道等重要通道,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尝试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开展智慧公路示范段建设。建设智慧服务区,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公交”系统(二期)建设,试点建设智慧公交候车亭,涵盖高清视频监控、5G信号覆盖、公交精准预报站等功能,发展定制公交,建设梁平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改造,在高铁梁平南站、梁平汽车客运站开展管理服务智能化试点。实施路内停车泊位和公共停车场智能化改造,加快智能停车系统运营。
提升行业科技信息化治理能力。推动公路感知网络与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试行智慧工地系统。应用公路智能养护设施设备,提升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检查、检测、监测、评估、风险预警以及养护决策、作业的快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重点基础设施自然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建设梁平交通路网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以干线公路为重点,结合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建设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建设深化北斗导航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广泛应用,建设道路货物运输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智慧出租车系统,丰富管理手段,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加强路政治超非现场执法体系建设,实现对东山建筑材料产地主要道路全覆盖、中西部地区重点覆盖,推进固定治超站与非现场执法系统协同配合。
加大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全面整合汇聚交通、公安、城市管理等相关数据,实现新型数字交通大数据与城市治理领域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共享分析和城市治理创新服务,支撑城市交通安全应急指挥和决策。加强交通信号灯、视频监控设施、通信设施、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建设覆盖主要道路、公交场站、高速路口、综合运输枢纽的交通感知与数据传感网络,形成智能化综合监控体系。整合车辆收费相关数据、视频图像数据、卫星定位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数据资源,加强交通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推进交通运输、公安、城管等部门交通违规违法监测和执法等业务协同,促进交通流监测与疏导一体化。
6.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加快布局充电基础设施。构建车桩相随、布局合理、充电有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高标准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形成示范应用。开展充电服务示范居民小区试点,推进停车场与充电桩建设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小区充电智能化、有序化。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政府机关、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在内部停车场配建相应比例的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和充电基础设施。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优先在停车场站配建充电设施,在道路沿途因地制宜建设快充站。非定点定线运行的公共服务领域电动汽车,挖掘内部停车场站资源,与城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高效互补。强化充电网络、供电网络协同,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监控、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超前统筹部署加氢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加快商业化加氢设施建设运营,在符合条件的加油站逐步推动部分加油站进行油氢混合改造升级,完善高速公路加氢设施,构建与车辆加氢需求相匹配的加氢网络。
推动全区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城镇供电设施改造,全面优化提升农村电网,重点推动工业园区、核心商圈的电网智能化改造。推进风力发电装备、太阳能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等智能电网装备应用,布局清洁能源。持续深化基于NB-IoT智能抄表系统在电力领域应用普及。建成以500千伏为供电中心、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的电网结构,保障经济发展电力需求。
7.智慧市政基础设施。
聚焦城市治理,结合梁平全区基本情况,加快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更新改造,布局建设5G基础设施物联网平台,实现对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与预警。
推进智慧管网(廊)建设。统筹部署或预埋环境感知、状态监测、信号传输、运行控制等各类数字化设施,建设支撑管网、管廊智能检修设备的综合运营平台。推进地下管线与道路一体化建设,加快城区、园区的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老旧小区地下管道、楼道线槽、光分纤箱。
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支持安装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探索安装楼宇对讲的全新安防系统,完善智慧安防、无感停车、远程抄表、智慧家庭等信息化应用,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样板工程。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调度通知平台,提升社区微型消防站火情处置、消防管理能力。
推进城市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快智能消防栓、智慧停车场等新型智能化公共设施建设,推动感知设施与公共设施的共址部署。推进智能防灾减灾系统建设,促进自然灾害相关数据共享应用,加快社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感知网络、终端布点建设。加强城市桥梁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全区桥梁安全监测全覆盖,提升重点桥梁安全检测能力,降低桥梁事故风险。
实施水务改造工程。建设梁平智慧水务系统,加强全区智能水表覆盖力度,推动远程测控终端建设,推进关键供水节点的高精度数据采集。深度融合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体系,完善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对水资源、河湖水域岸线、各类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等涉水信息动态监测和全面感知。
积极推进智慧工地建设,提升工程质量、重大风险源、工地扬尘等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项目建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数据实时交互共享和工作协同,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管理内容的标准化、数字化、无纸化。
推进多杆合一试点工程。积极推动电力塔杆、通信基站、楼面抱杆、监控杆、交通指示牌等各类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鼓励一体化、多功能智能塔杆建设应用,推广应用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信息交互、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塔杆建设。建设智慧化路灯控制系统,推进路灯控制智能化改造,全面提升全区路灯智能化管理水平。
8.数字城市基础设施。
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建成“智慧梁平”云平台,升级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和云安全等服务,形成共享、共用、共连的“一云承载”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建立数据采集、存储及维护机制,实现全区上下联动、数据汇聚和业务协同。
打造梁平区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依托全市基础数据库,以满足部门内部数据整合应用及全区跨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需求为目标,根据重庆市统一的部门政务数据资源池建设标准,加快建设区级数据资源池。加快区级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系统节点建设,并与市级政务数据系统互联互通,推进依职能按需共享业务模式,升级完善数据共享目录管理、数据交换管理功能,增加数据治理功能。根据梁平区自身特色业务需要,建立区级特色主题数据库,满足自身业务应用创新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建设梁平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升级城市管理行业应用信息系统,深化城市管理部件物联感知应用,建立健全城市运行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可视化和城市信息模型等技术,综合呈现城市运行综合态势,感知城市运行风险和发展趋势,全面实时监测全区经济、民生、安全、交通等重点领域运行状态,实现城市运行全景展现、智慧调度和决策优化。
通过数据治理打造与物理城市同生共存、虚实交互的数字政府孪生城市,汇聚教育、政务、交通、医疗等行业的数据,建成一批“梁平通”应用,涵盖用户管理、身份认证、虚拟卡、即时通讯、通知推送、城市服务等功能,大力推进数字孪生城市试点场景应用,提升智慧民生服务能力。
9.智慧政务基础设施。
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行政审批“一窗综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改革,实现政务管理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事便捷化、业务协同化、信息公开化。全面推进“全渝通办”和“跨省通办”,形成涵盖政务服务全域、数据实时共享的信息交换体系,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和业务协同,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数据的互联互通互认。
推进智慧政务项目建设,加快排队叫号系统软硬件、自助服务系统软硬件升级,推动政务服务“免证办”、智能“秒办”、无人工干预自动智能审批,推动智能公文柜系统改造。支持企业电子印章推广使用,拓展“亮证”应用场景,推进企业与市民办事无纸化。构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全面推进智能化诉讼服务大厅、执行指挥中心、数字化审判法庭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积极推动智慧监管,构建公正透明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政务督查信息化建设,对政务全过程动态跟踪、及时反馈和绩效评估。联通区级有关部门监管业务系统,汇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监管数据,接入社会投诉举报数据、互联网及第三方相关数据,构建梁平区“互联网+监管”系统。
10.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积极争取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加快乡村治理、农业发展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全区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数字化资源进农村。充分利用5G等技术在远程医疗、线上教育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等水平。到2025年,建设5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推进农村智慧电网、智慧燃气、智慧交通、智慧供水等建设。建设天空地一体化的农业农村观测网络基础设施,形成全区统一的农业农村地面物联网数据调查体系,实现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等全领域、全过程的全覆盖实时动态观测。加快完善农村基层信息平台,建立乡村服务数字化平台、乡村电子政务平台,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根据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宅基地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种质资源、生产经营主体等领域数据,构建农业农村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整合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宅基地、全程社会化服务等系统,形成梁平区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促进农业农村系统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加强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关联分析和融合应用,提高农业农村领域管理服务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梁平特色农业发展中的深度融合应用,推进种养殖业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化。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智慧农业产业园,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深化与川渝东北周边区县合作,打造川渝东北地区智慧农业技术发展先行区。
全面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建立完善农村电商平台及配套农产品冷藏、冷链物流设施,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加强网货产品挖掘包装,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繁荣发展。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创意民宿等新产业。
11.商贸物流基础设施。
推进传统商圈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探索搭建智慧商圈系统,强化商圈各类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加快城市商圈向场景化、智能化、特色化发展,推动特色商业街、特色夜市街改造提升。引导商圈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店铺数字化改造,增强店面场景化、立体化、智能化展示功能。推动商家间会员积分体系互联互通,支持商家通过数据化分析,针对性派发礼品及优惠券,加强商圈人性化智能化服务。完善无感停车、人脸支付等信息化应用,营造便利舒心安全的购物环境。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和城乡共同配送体系,丰富完善城乡社区商业服务,推动社区商业智慧升级,打造智能化、便捷化、特色化社区,鼓励发展智慧门店、自助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无接触”零售。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促进线上业态、线上服务、线上管理快速发展,培育壮大数字消费。支持人民广场商圈、都梁广场商圈、亿联智慧商圈等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电商消费示范平台。打造三峡(都梁)电商产业直播基地,搭建直播选货供应链平台,整合直播产业链相关资源,加快电商与消费品工业、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建设融“创意设计+IP孵化+智造基地+产业联盟+网红营销+体验街区+节会活动+贸易中心”于一体的新媒体5G直播基地品牌。
加快亿联天华电商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集冷链、物联、智能型仓储、公共信息交流、电子结算、配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梁平现代物流园区。整合电商快递、交通客运、商贸批发等全行业物流资源,搭建全区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智能公共配送中心,推进电商孵化中心、新零售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中心、智慧仓储和物流分拨中心等建设。积极推动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合作,鼓励和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或区域平台转化。
实施智慧物流工程,推进云计算、物联网和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和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在现代物流服务中的应用。建设智慧物流服务系统,联通生产与消费链条,打造一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供应链智能管理。提高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应用水平,推动物流作业的信息化。发展智慧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内外快速通道建设,建设无人机航空物流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分拨、加工、转运等冷链物流设施数字化升级,加强全程温度、湿度监控,吸引专业冷链物流企业入驻,建设智能化、规模化的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共建川渝东北现代物流产业园,形成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性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应急粮油新鲜蔬果及肉质食品保供冷链物流中心,推进梁平高新区保税仓建设。
12.智慧教育基础设施。
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推动区内教育信息系统数据、用户、应用、业务和服务集成,推进国家、市级、区、学校等四级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汇聚融通。
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智能灵活、开放共享的校园环境。运用物联网、虚拟现实、人脸识别等技术,建设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虚拟仿真实训室等智能教学应用场景。运用智能感知技术,创建多维度校园智能感知系统,对师生工作、学习场景进行实时感知和智能识别,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推送服务。加强校园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建设,提升校园安全工作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打造平安校园。推动区教育城域网提速增智建设并向IPv6升级,加强智能化教学终端推广应用,加快计算机教室升级改造。
推动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创新。加快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有效诊测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师教学质量,为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供科学参考。
推进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以大数据带动教育治理科学化,形成运作科学、协同精细、响应及时、流程优化的智能教育管理服务体系。运用智能感知等技术,实现教育管理数据多元化、伴随式收集,促进教育管理流程、结构、职能等重构再造。开展校园环境监控、教学质量监测、学校创新能力评测、教师教学特征分析、学生学情诊断等数据分析,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供决策支撑。
到2025年,建成16所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13.智慧医疗基础设施。
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畅通“三医”数据融通共享,实现医防信息协同应用。建设电子健康卡、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能辅助诊断等智慧医疗应用。推动域内医疗机构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以数据驱动、流程再造、资源整合为重点的应用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智慧医养结合,实现智能监测健康体征,为健康养老、独居高危人群提供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及干预方案。到2025年,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管理覆盖率达90%以上。
推进“互联网+健康服务”赋能行动。建成区域病理、区域检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五大中心”,全面实现区域医疗协同。设立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室,探索开展5G远程会诊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围绕便民惠民信息服务,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区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建成互联网医院,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区级人民医院、区中医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创建“智慧医院”。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探索“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人工智能+辅助用药”、“人工智能+健康管理”、“人工智能+中医药服务”等应用场景。
突出公共卫生专项信息化建设。完善线上公共卫生服务平台,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推进家庭医生线上签约、履约、咨询、随访、预约转诊等服务。提升以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为重点的智慧疾控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强化智能化流行病学调查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
加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注重数据安全,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类分级分域开放应用。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安全管理。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个人信息的保护。
14.智慧公安基础设施。
积极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扎实推进智慧警务建设和数据赋能攻坚行动。深入推进智慧公安可视化决策平台建设,提升情报融合、情报显示、情报分析、情报监测、情报指挥等功能,推动在监测指挥、分析研判、展示汇报等场景的应用,实现治安管理、活动安保、网络安全管理、消防管理、交通管理、楼宇安防等领域的信息化智能化。推广移动警务终端应用,强化警务数据的无纸化采集、利用能力。实施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分析实验室升级改造工程,推动涉案数据的自动化采集、电子化取证、智能化分析。加快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数据交汇融合,推动办案流程高效智能。
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扩容视频云平台,升级人像识别、人体背影搜索、离线智能检索等功能应用,联网整合人车轨迹记录、视频监控资源,开展视频指挥、视频侦查、视频巡逻、视频研判、视频监督管理等实战应用,搭建智能高效的人脸监控体系。推动社会视频资源联网,利用公安视频监控、社会视频资源对全区公共区域实现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智慧安防小区、智慧街面巡防、公交安保智能防控、智慧防控、智慧安保、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智慧管控等一批防控实战应用系统。建设治安形势研判分析子系统,运用数据挖掘、深度学习和智能研判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社会舆情、治安动态等重点领域的智能研判分析。建设治安综合联动处置子系统,全面提升治安联防、问题联治、警情联处能力。建设社会治安安保维稳子系统,完成重点区域的智能化监控,形成对重大安保维稳活动的分级化指挥、智能化调度和协同化管控。
15.智慧文旅基础设施。
持续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旅游领域应用,深入推进旅游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加快智慧景区打造,推动双桂堂、滑石古寨、中华梁平柚海等A级景区智能化改造,建设票务预约和客流统计系统,优化调整视频监控系统,搭建智慧导游、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等旅游综合指挥平台。推动度假区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度假区含救援、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搭建度假区官网、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平台。建设区、镇(街道)两级应急广播管理平台,形成有线与无线相融合、多路并发的应急覆盖网络。
实施智慧文博场馆建设工程,推进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梁大剧院等文博场智能化改造,实现文物、藏书、美术、音乐作品的智能化展示。支持文化文物单位、景区景点等利用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沉浸式旅游演艺、沉浸式娱乐体验。推动特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立梁平特色文化数字资源库,加强数字文化终端服务平台开发与运用。
加快旅游物联网设施建设,构建涉旅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于一体的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服务平台,精准绘制梁平域内游客画像,实现客流趋势统计和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实时掌握客流、车流、天气环保等信息,结合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远程视频实时监控、旅游安全预警、游客智能疏导、旅游紧急救援、旅游指挥调度等功能,提高旅游行业监管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依托渝东北旅游联盟协作平台,推动渝东北旅游信息共建共享。探索搭建川东北旅游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对跨域游客进行大数据统计和分析,实现线路共融、客源互送、营销同频,共建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
16.智慧生态基础设施。
综合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建立全区统一的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形成对大气、水、土壤、生态、固废、噪声、辐射等领域的全面智能感知,为强化污染源监管、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提供智能化支撑。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测、无人巡查等设施,实现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智能化远程监测及生态环境数据实时获取、上传、分析和研判。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确保环境监测监管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持续推进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检测设备安装、调试,推动信息接入重庆市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系统的监测运行,提升全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智能化水平,做好培训和宣传,提高广大群众避险救险意识和水平。
依托市级气象系统,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求智能监测、指挥智能预警、实施智能监控。以城区雨量自动站监测网络为基础,建立以城市内涝模型为核心的预报预警系统,为防汛调度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决策依据。
加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在有条件的小区推广使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设施,助推垃圾分类精准落地。开展智慧环卫试点,推动生活垃圾收转运和处置全流程、全链条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管控。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推广逆向物流回收、“互联网+回收”等智能回收模式,推进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在线交易。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移动手机APP、微信和网站等开展回收服务,提升处理设施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线上交废与线下回收的有机结合。
(三)创新基础设施。
17.重点产业创新研发平台。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通用航空等领域,建设并引进一批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研发机构,确保每个主导产业至少有1个市级研发平台。推动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建设独立法人化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以技术服务和成果输出服务母体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中小企业加入龙头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支持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合作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设备优势共建企业研发机构。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来梁平区进行中试和产业化。依托平伟实业、捷尔士显示、天胜电子、名正电子等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其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合作,组建集成电路产业联盟。依托新森宝科技、宸胜新材料等企业,推动与重庆大学、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院所合作,成立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平台。依托天胜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强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柔性触摸屏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加强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四川航空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等相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力争引进一批机构来梁平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成立通用航空产业研究院。
18.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围绕粮油、生猪、蔬菜、柚、竹、渔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种业技术、种养技术、机械技术和工程技术,推动种养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与西南大学、市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梁平区竹产业研发平台、柚子研发中心、梁平粮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鼓励龙头企业发起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积极对接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市农科院、市水产所、市畜科院等高校和院所,吸纳在川渝两地农业科技资源进入联盟组织,紧盯农业科研、转化、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益化。到2025年,规划组建3-5个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19.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构建集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功能于一体的重点领域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强化协同推进,突出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面向产业技术公共服务需求,加快建设和提升一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高新区、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引进技术转移、知识产权、质量标准、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建设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推动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建设,建设1个综合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和3个行业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积极探索众筹、众包等新形式,加强创业孵化人员引进和培育,构建覆盖创新创业全过程、全链条的创业孵化体系。增强梁平检验检测服务功能,培育1个在渝东北有影响力的检测平台。推动科技咨询业发展,开展网络化、集成化的科技咨询和知识服务,打造梁平新型科技智库。到2025年,梁平区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60家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建立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各分管区领导担任各专项召集人的梁平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各领域牵头部门全面对接国家、重庆市工作部署,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的,应加强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确保已安排的工作落到实处;尚未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的,应明确任务及责任分工、时间节点,加强各环节工作统筹协调,推动重要事项、重点项目等尽快落实见效。
(二)强化项目带动。
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及时更新项目进展。加强统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市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试点、试验,通过技术攻关、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和先行先试,带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领域取得突破。对成熟度高、引领性强的项目,优先列入区内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予以推进,适当对用地、用能、财政补助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强化项目考核,建立任务目标责任制,定期评选不同类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表彰、奖励。
(三)强化资金保障。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加强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衔接,统筹用好国家补助资金、市级财政资金、本级财政资金等各类财税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市场化投资基金,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拓宽民间资本投融资渠道。探索形成多元化、高效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充分调动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力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和项目建设市场化。
(四)强化人才支撑。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相关领域人才招引力度,创新人才管理方式,开辟绿色通道,推动形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引进培养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行业管理人才、技术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人才。依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场景应用建设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专题培训,培养一批实干型和应用型人才。强化科学技术研发、个人职业发展、成果落地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保障服务。
(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同步规划、建设、运行新型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强化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建设,结合大数据、AI技术,加强网络内容引导管理、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网络平台安全风险监测,提高信息安全事件动态预警、响应、处置能力。加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力度,加强对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等重点新型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确保安全平稳可靠运行。加强对相关工作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及敏感信息的保护。推广应用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提高重要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可信水平。
(六)强化监督评价。
各部门要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补齐发展短板、促进有效投资、稳定经济运行的重点工作,将拟定的目标任务、重大项目和向上争取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按季度对建设进度、质量等开展督促检查和通报考核。建立新型基础设施考核和绩效评价机制,强化动态管理,加强跟踪调度,结合培训会、现场经验交流会等,推动项目建设和相互借鉴。
附件
序号 |
项目 分类 |
项目名称 |
牵头单位 |
规划建设 年限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1 |
信息基础设施 |
5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
区经济信息委 |
2020-2025年 |
建成5G基站2000个,完成梁平城区和场镇主要区域的覆盖。 |
2 |
高新区5G专网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2021-2022年 |
在梁平高新区建设5G专网,覆盖所有重点产业分布区域,包括业务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机柜等。 | |
3 |
无线全覆盖及IPV6访问支持 |
区教委 |
2020-2025年 |
100所学校无线全覆盖及部署IPV6访问支持。 | |
4 |
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建设项目 |
工业园区公司 |
2021-2022年 |
建设消费品工业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项目建设,参考工业标识和工业互联网架构模型,建设内容主要包含企业边缘计算层、Iass层、PaaS层、PaaS层、SaaS层。 | |
5 |
智能交通基础设施 |
智慧公交系统(二期) |
区交通局 |
2021年 |
一是对“智慧公交”系统一期建设完成后新增的39辆城乡公交进行全覆盖。二是按照“都梁广场”公交站规格,采用独立和“嵌入式”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以点带面的原则新建15个电子站台,其中新城区9个,老城区6个。三是完善网络安全、不间断供电等基础运行保障,建设智慧公交运行调度中心。 |
6 |
路政治超非现场 执法系统 |
区交通局 |
2021-2024年 |
在G318石河沟段基础上,在X119蟠龙至安乐段、二环路扈槽段、G318山王垭口段建设治超非现场执法前端,逐步实现对东山建筑原材料产地的全覆盖。在G243屏锦段、G243仁贤段、S510明达段各建设一套非现场执法前端,在西山片区建设2套非现场执法前端,加强固定治超站与非现场执法系统协同配合。 | |
7 |
路网监测与运行分析系统 |
区交通局 |
2021-2022年 |
新建交通流量调查前端10套,同时采用视频结构化技术,收集道路运行状况,积累车流大数据,为下一步道路体系完善提供支撑。 | |
8 |
梁平交通运输综合服务平台 |
区交通局 |
2023年 |
利用“两微一端”整合交通行业智慧公交、交通流量、网上售票等信息资源,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线上平台。 | |
9 |
智慧出租车系统 |
区交通局 |
2022年 |
安装车载智能终端,做到对全区174辆出租汽车全覆盖,为加强出租车杨业管理提供新手段。 | |
10 |
道路货物运输综合监管与服务平台 |
区交通局 |
2021-2022年 |
对全区约100户货运企业业户(含专业运输企业53户),个体业户约400户,货运车辆(4.5吨及以上)约1200辆进行智能化改造,利用北斗导航等技术进行监管。 | |
11 |
智慧公路示范段 |
区交通局 |
2022-2025年 |
依托G318、“渔米路”、高新大道等重要通道,推进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积极尝试车路协同等技术应用。 | |
12 |
智慧公路服务区 |
区交通局 |
2022-2023年 |
依托G42高速龙溪河服务区、G318梁平公路综合服务区,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促进融智能停车、能源补给、救援维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 |
13 |
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
区交通局 |
2021-2023年 |
通过电子档案、现场记录,实现对公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 |
14 |
智慧能源基础设施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工程 |
新梁公司 |
2021-2023年 |
重点区域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20个,充电桩160个。 |
15 |
综合能源站建设项目 |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 |
2021-2023年 |
在合兴、回龙、袁驿、梁平高新区通过新(改、扩)建集加油、加气、加氢、充(换)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站4个。 | |
16 |
智慧市政基础设施 |
智慧路网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5年 |
建设我区城市路网综合信息平台,建成5km的智慧道路示范段。 |
17 |
智慧排水应用系统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3-2025年 |
开发建设城镇厂网一体化监测管理、污泥运输和处置管理、排水防涝监测于应急响应信息等子应用,同步建设海绵城市监管平台和清水绿岸智能化平台,建立集污水收集处理、排水防涝监测与应急响应等为一体的综合调度、集约高效的智慧排水系统。 | |
18 |
智慧排水试点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3年 |
在新城中央商务区开展排水防涝、入河雨水排口、污水收集与处理试点,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物联网体系。建设新城中央商务区3.5平方公里的150公里城市排水管网安装传感设备约3000套及平台一个。 | |
19 |
梁平区城市管线综合服务“e呼通”中心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3年 |
建设梁平区城市管线综合服务“e呼通”综合指挥和管理中心,建立融合城市智慧管网、管廊综合监测管理和应急指挥,含城市管线和管廊数据库管理、城市管线防挖掘和建设管理。 | |
20 |
智慧小区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1-2025年 |
推动建设智慧小区12个以上,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安防、智慧停车、智慧家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在新建住宅小区中的应用。 | |
21 |
老旧小区 智慧化改造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5年 |
推动6个以上既有住宅小区智慧化改造,主要改造老旧小区旧门禁系统、物管系统、安防系统、邮递寄存系统等。 | |
22 |
梁平区智慧物业管理平台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5年 |
建设区级物业管理平台,构建物业管理大数据,引导市场开发企业级物业管理系统,实现与智慧社区平台、智慧小区平台的数据共享。 | |
23 |
市政道路路内智慧停车 |
区城市管理局 |
2020-2025年 |
建设智慧停车运营管理平台,运用智能设备,建设运营泊车位,实现智能停车覆盖率80%。 | |
24 |
智慧水务工程 |
区水利局 |
2021-2025年 |
综合运用云计算、互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智慧河长系统建设,对水文测站、水库大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水电站等监测设施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行“互联网+安全监管”,有效提升险情识别、风险诊断、安全运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现水利工程运管智能应用。 | |
25 |
智慧工地系统建设 |
区交通局 |
2021年 |
采用自动化观测手段,对梁平至开江高速公路等建设现场实现24小时监管 | |
26 |
智慧建筑工地建设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1-2025年 |
全面推进实施一星级智慧工地建设,项目数量每年不少于20个。 | |
27 |
装配式建筑综合示范项目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1-2025年 |
推动建设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50万平方米以上,推动信息技术在项目中深度应用。 | |
28 |
工程项目数字化建造试点 |
区住房城乡建委 |
2022-2025年 |
推动实施工程项目数字化建造试点每年不少于1个。 | |
29 |
梁平高新区智慧园区 |
工业园区公司 |
2021-2022年 |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升级改造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支撑平台,打造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园区管控平台。 | |
30 |
数字城市基础设施 |
智慧梁平云平台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2021-2023年 |
依托数字重庆云平台,建成智慧梁平云平台,升级云计算、云存储、云管理和云安全等服务,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 |
31 |
梁平区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2020-2023年 |
依托全市基础数据库和主题数据库,接入各部门更多数据,建设区级数据资源池,推动政务数据资源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共享交换和合理开发利用,激活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潜力。 | |
32 |
梁平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2021-2023年 |
依托梁平智慧城市信息中心“两中心一平台”建设梁平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运用城市信息模型技术,全面实时监测全区经济、民生、安全、交通等重点领域运行状态,实现城市运行全景展现、方针预测、智慧调度和决策优化。 | |
33 |
梁平区能源大数据中心项目 |
区经济信息委 |
2021-2023年 |
建成应用泛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统筹集成水、电、气、油等能源大数据,挖掘数据价值、开展全区用能结构分析,为梁平区经济社会发展辅助决策、能耗监控提供数据支撑,为能源生产、消费企业、居民客户提供用能服务。 | |
34 |
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
区城市管理局 |
2021-2023年 |
优化升级现有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拓展覆盖范围和应用场景,规范数据标准,搭建“一个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9个应用系统”架构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纵向对接国家平台、市级平台、区级平台,横向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工作,推动形成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管城市格局,助力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 |
35 |
梁平通 |
区大数据发展局 |
2021-2023年 |
通过数据治理打造数字政府孪生城市,汇聚教育、政务、交通、医疗等行业的数据,建成梁平通用的实用应用,包含:体系统一用户管理、统一身份认证、虚拟卡平台、门户框架、即时通讯平台、通知推送平台城市移动综合服务应用等,提升智慧民生服务。 | |
36 |
智慧政务基础设施 |
智慧政务建设项目 |
区政务服务办 |
2021-2021年 |
排队叫号系统软硬件、自助服务系统软硬件、智能公文柜系统、政务服务一体化应用平台软件、应用支撑云平台软件等。 |
37 |
采购自主服务一体机 |
区政务服务办 |
2021-2025年 |
提供自助申报服务渠道,预计5台。 | |
38 |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系统 |
区政务服务办 |
2021-2025年 |
对政务服务各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 |
39 |
数字乡村基础设施 |
梁平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 |
区农业农村委 |
2021-2025年 |
整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等已有的平综合平台。1.采集、分析和运用农业大数据。2.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建立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开展农业地块精细提取、耕地质量监测、作物长势及生长环境持续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灾害预警、农情信息动态跟踪等服务。3.农产品质量追溯。充分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实现源头可追溯、过程可监控、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 |
40 |
梁平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 |
区农业农村委 |
2021-2025年 |
以梁平区农业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构建梁平区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应用,融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技推广、农村经济和乡村治理8个GIS,打造多图层融合展示时空一体的领导驾驭舱。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产、以图智农、以图防灾、以图决策。 | |
41 |
梁平区智慧农业园区—万石耕春·智慧粮农 |
区农业农村委 |
2020-2025年 |
建立园区数字地图、植保四情系统、物联网系统、智慧农业园区管理平台、移动端生产管理系统等。 | |
42 |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 |
梁平亿联智慧商业综合体项目 |
区商务委 |
2021-2023年 |
占地110亩,建筑面积约12万m2。建成形成商业圈,集休闲娱乐、酒店、办公、展览、餐饮、商业、文化、交通、购物等主要功能活动的大型建筑综合体,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实现商户、用户的信息互动。 |
43 |
梁平区都梁广场商圈提档升级项目 |
区商务委 |
2021-2025年 |
实施市政广场改造升级、停车场建设、道路优化、智慧商圈系统搭建等工程。 | |
44 |
亿联天华电商物流产业园 |
区商务委 |
2021-2025年 |
占地约400亩,采用“互联网+实体经济”模式运营,将与淘宝、天猫、京东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即O2O发展模式,联动国内国际市场,打造全国知名的电商销售平台。 | |
45 |
三峡(都梁)电商产业直播基地 |
区商务委 |
2021-2022年 |
建筑面积1万㎡,集直播带货、供应链集聚、内容运营、IP孵化等核心业务为主,充分发挥“人、货、场”优势,整合全国各地网红达人主播、原产地优质产品及直播产业链相关资源,致力于打造覆盖三峡区域的新媒体5G直播基地品牌。 | |
46 |
智慧教育基础设施 |
梁平区智慧教育云平台 |
区教委 |
2021-2023年 |
建成集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智慧教育云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
47 |
入侵防御、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设备 |
区教委 |
2021-2023年 |
添置区教育信息中心入侵防御、安全审计等网络安全设备。 | |
48 |
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
区教委 |
2021-2025年 |
建成16所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 | |
49 |
智慧医疗基础设施 |
重庆市梁平区智慧医疗建设项目 |
区卫生健康委 |
2021-2022年 |
建设梁平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健康智能服务大数据资源体系;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数据融合,建设电子健康卡、家庭医生签约、移动医疗、远程医疗、智能辅助诊断、区域共享协同等智慧医疗应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
50 |
重庆市梁平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
区卫生健康委 |
2022-2023年 |
建设远程医疗信息平台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业务协同应用系统;建设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和远程会诊“五大中心”;34个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室,影像、检验、心电终端设备及信息系统;建设移动医疗平台及各终端业务系统,实现移动远程会诊和问诊等功能。 | |
51 |
梁平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
区卫生健康委 |
2021-2022年 |
包括场所装修、信息通讯、信息显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等。 | |
52 |
梁平区智慧医院建设项目 |
区卫生健康委 |
2021-2024年 |
建设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便民惠民信息系统,建设互联网医院平台及信息安全建设。 | |
53 |
梁平区智慧医养信息平台 |
区卫生健康委 |
2022-2023年 |
智慧医养平台软件及相应设施设备。 | |
54 |
智慧公安基础设施 |
雪亮工程 |
区公安局 |
2021-2022年 |
视频云平台、网络安全、人像识别、人体背影搜索、离线智能检索、人员轨迹和车辆轨迹、视频监控资源联网整合平台扩容 |
55 |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区公安局 |
2021-2025年 |
智慧小区、智慧街面巡防、智慧内保、公共交通枢纽智慧防控、重大活动安保、智慧公安检查、危爆物品管控、枪支弹药管控、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管控。 | |
56 |
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分析实验室 |
区公安局 |
2021年 |
涉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采集,实验室场地改造、装备升级、换代。 | |
57 |
智慧文旅基础设施 |
A级景区智慧体系提升项目 |
梁都公司 |
2021-2025年 |
对双桂堂、滑石古寨、中华梁平柚海等A级景区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建设票务预约和客流统计系统,优化调整视频监控系统,搭建智慧导游、信息发布、应急救援等旅游综合指挥平台。 |
58 |
智慧文博场馆建设工程 |
区文化旅游委 |
2021-2025年 |
对现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都梁大剧院等文博场所开展智能化改造,实现文物、藏书、美术、音乐作品的智能化展示。 | |
59 |
文旅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
区文化旅游委 |
2021-2025年 |
利用大数据平台对进出梁平区域的游客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和画像,实现客流趋势统计和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提升进出梁平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提升梁平区旅游品牌形象和管理水平。 | |
60 |
度假区智慧系统 |
梁都公司 |
2021-2025年 |
完善优化度假区智能化标识标牌;建成度假区含救援、指挥、调度等于一体的应急指挥中心;搭建度假区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媒体。 | |
61 |
智慧生态基础设施 |
梁平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智能化监测预警 |
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
2021-2023年 |
对全区36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调试监测仪器设备,并将信息接入重庆市地质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
合计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