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问答 关怀版 政务新媒体矩阵
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梁平府发〔2016〕16号




梁平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2016年2月1日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梁平县人民政府  

2016年5月23日  



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年4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建设山水田园·美丽梁平7

第一章 发展环境7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绩7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12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原则13

第一节 指导思想13

第二节 基本理念和原则14

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15

第二部分   强化产业集聚18

第一章 培育特色工业集群18

第一节 构建特色工业体系18

第二节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20

第三节 创新发展方式21

第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2

第一节 加快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22

第二节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24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5

第四节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26

第三章 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27

第四章 积极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产业30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31

第一节 培育多层次商业服务体系31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32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33

第三部分   深化城乡统筹34

第一章 推进城市提质扩容34

第二章 推动民生事业改善36

第一节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36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6

第三节 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38

第四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39

第五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体育产业45

第六节 进一步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43

第七节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44

第四部分   做实生态保护45

第一章 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45

第二章 加强城乡环境建设47

第三章 节约利用资源能源48

第四章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50

第五章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52

第五部分   加快动力转换54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54

第二章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55

第一节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55

第二节 大力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56

第三章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57

第一节 积极构建金融支持保障57

第二节 夯实人才支撑基础57

第三节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58

第四节 强化用电、用气、用水保障58

第四章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59

第六部分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62

第一章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62

第二章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63

第三章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63

第四章 提升干部队伍推动发展的能力63

名词解释65


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梁平扎实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提质提速发展、积极建设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建成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美丽梁平,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梁平县委关于制定梁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建议》编制此规划纲要。纲要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建设山水田园·美丽梁平这一中长期发展目标,突出规划引领和整体设计,对“十三五”时期全县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项目作出了总体安排,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其他专项规划和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部分  建设山水田园·美丽梁平


“十二五”时期,是梁平历史上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发展势头好、发展成就优、群众实惠多的五年,为建设山水田园·美丽梁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 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绩

“十二五”时期,在中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93万梁平人民,主动适应新形势,抢抓发展新机遇,一手抓经济大发展,一手抓环境大保护,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圆满地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县”等殊荣,县党政领导班子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领导集体”。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2.3亿元,年均增长14%,连续五年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走在同考核组前列。人均GDP达到36542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7.5亿元,年均增长2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9亿元,年均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7.1亿元,年均增长21.3%。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27元、11268元,年均分别增长12.0%、15.8%。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以上。市场主体近4万户,全民创业蔚然成风。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特色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平伟实业产能效益不断提升,巨源不锈钢、海螺水泥、利财管道等一批重点企业投产运营,工业总产值达到310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33家,实现产值185.8亿元。“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等开发开放平台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3平方公里,产业集中度达到56.4%。柚子、粮菜、水产、畜牧等特色农业竞相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率达到60%,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一批专业市场建成投运,一批新兴业态创新发展。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接待游客9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亿元。城市建设日新月异,4平方公里双桂新城一期基本建成,完成8万平方米危旧房改造,新城区与老城区实现联动发展,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33.1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8.3万人。统筹城乡示范走廊建设成效显现。

生态保护持续推进。优化县域功能布局,实施环保“五大行动”,推进东山片区、中部平坝片区、西山片区协调发展。实施畜禽分区养殖,关闭整治畜禽养殖场550家;淘汰落后产能,整治工业企业186家;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和2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水环境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辖区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好转。德兆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开工建设,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基本覆盖。开展节能减排、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屏障建设等工作,治理水土流失23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4%,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8天,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社会民生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市委确定的各项民生实事,交通、水利、通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民生保障累计支出12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以上,年均增长20.3%。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5:1。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5%。教育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群众健康和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稳定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动力持续释放,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人均GDP、城镇化率与全市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建成全面小康仍然存在多个薄弱环节。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赶超之路充满艰辛。

表1:“十二五”时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十二五”完成情况

经 济  增 长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预期性

242.3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不变价)(%)

14.0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预期性

36542

3

工业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310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绝对值(亿元)

预期性

【922.7】

年均增速(%)

28.7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绝对值(亿元)

预期性

78.9

年均增速(%)

15.9

6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绝对值(亿元)

预期性

17.1

年均增速(%)

21.3

7

进出口总值(亿美元)

预期性

0.98

8

实际利用内资(亿元)

预期性

【197.9】

9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预期性

【0.05】

结 构   质 量

10

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41.6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4

11

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85.1

12

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亿元)

预期性

100

13

金融机构贷存比(%)

预期性

40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

预期性

10

15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人/亿元)

约束性

0.1

16

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2

17

发明专利授权数(件)

预期性

57

资 源  环 境

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约束性

3.55

19

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类)

黄金河、汝溪河、普里河

预期性

龙溪河、新盛河

预期性

波漩河

预期性

20

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天数(天)

预期性

358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约束性

【25】

2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

23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约束性

【25】

2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25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约束性

7.8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

7.16

26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约束性

90

27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44

28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26427

29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预期性

11268

3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预期性

10.5

31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约束性

98.76

32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74.95

33

公租房面积(万平方米)

约束性

【4.7】

34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96

35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

约束性

95.01

36

城镇登记失业率(%)

预期性

3.4以内

备注:1.【】为规划期累计数。2.国家统计局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后,2014年起发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个指标代替以前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已作相应调整。3.第22项指标因市级统一标准的核算体系未延伸至区县,暂无法核算。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面临的形势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经济一体化进入震荡调整期。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进入新常态。重庆经济“稳中有进、前景广阔”,转入升级档。梁平经济“形稳势好、蓄势待发”,将逐步从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耗型向投资拉动型、开放创新型、资源加工及外贸加工型协调发展转变,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从城镇化初期向提速提质期转变,迈入“引资引智、选资引强”新阶段。在新的发展征程上,梁平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又面临难以预估的风险和挑战。总体来看,各种发展因素于我有利,机遇大于挑战。

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创新推进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带来新期盼、新机遇;“两高两铁”对外大通道全面形成,互联网和高铁经济时代全面到来,梁平将全面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凸显新区位、新优势;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自然、文化等资源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中国制造2025》,重庆推进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将有利于梁平融入全国、全市发展战略,产业发展空间更大;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全民创业将有利于掀起投资创业热潮,经济增长有支撑、有延续;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民生实事加快推进,人民对党和政府干事创业的信心不断增强,全县上下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大。

面临挑战:梁平仍处于“欠发达阶段的欠发展时段、欠发达地区的欠发展县”的“双欠”阶段,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城乡区域差距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环境下,既要保持现有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态势,又要积极应对各方面利益冲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趋紧的环境约束等等,这必然使发展环境更加艰难,发展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创新更具挑战。同时,区域之间要素竞争“同质化”、产业竞争“扁平化”趋势更为明显,土地、政策、劳动力等传统竞争力逐步向产业链、创新驱动、人才资源储备开发等综合性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要素集聚更加困难,向外拓展更加艰难。


第二章  “十三五”时期发展指导思想、基本理念和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手抓经济大发展、一手抓环境大保护,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兴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二节  基本理念和原则

坚持崇尚创新,聚力协调发展。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走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倡导绿色,注重生态优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以生态健康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坚持注重协调,强化城乡统筹。围绕建设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县,推动多规合一,统筹推进城市、城镇、美丽乡村联动发展。推进重点区域开发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

坚持厚植开放,突出市场导向。构建大通道、建设大平台、促进大开放,在重庆“1小时经济圈”、成渝经济区和全国开发开放中谋求更大范围的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开发开放水平。遵循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以市场为重点的改革,营造开放有序、竞争公平的创新创业环境。

坚持推进共享,着力民生改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在发展中逐步提升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灾害防御、安全生产等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第三章  “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山水田园·美丽梁平建设,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紧跟全市步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年均增长10.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工业经济取得新成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等特色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75%,产出强度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

——生态保护取得新进展。生态功能明显增强。龙溪河、波漩河、新盛河等3条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分别改善到Ⅲ类、Ⅳ类、Ⅲ类,其他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水域功能要求。城乡环境干净卫生。  

——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表2:“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

属性

2015年完成

2020年目标

1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

预期性

11.9

10.5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

预期性

20.5

15左右

3

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预期性

13.5

12

4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

预期性

13.7

10

5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预期性

0.28

2

6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预期性

【0.05】

【0.3】

7

工业总产值

预期性

310

750

8

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亿元)

预期性

185.8

600

9

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

预期性

24

53

10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42.9

47

11

工业园区集中度(%)

预期性

56.4

75

12

工业园区产出强度(亿元/平方公里)

预期性

70

100

13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

3.3

14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预期性

/

5

15

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预期性

2

2.5

16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预期性

0.63

1

17

居民收入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预期性

9.6

10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预期性

12.3

12

城乡收入比

预期性

2.35

2.15

18

城镇化水平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41.6

50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预期性

24

36

19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预期性

1.06

【4.5】

2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约束性

10.5

11

21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岁)

预期性

74.95

77

22

互联网普及率(%)

预期性

/

58.6

23

主要河流干流水质(类)

黄金河、汝溪河、普里河

约束性

龙溪河、新盛河

约束性

波漩河

约束性

24

空气质量

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约束性

/

80

县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约束性

/

10

25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约束性

/

完成市里下达任务

二氧化硫

约束性

氨氮

约束性

氮氧化物

约束性

26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约束性

/

27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低(%)

约束性

/

2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约束性

/

29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约束性

7.8

7.8

30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44

45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约束性

0.034

0.04

备注:1.【】为规划期累计数。2.2015年完成指2015年本年度完成情况。

第二部分 强化产业集聚


围绕“产业集聚”这篇文章,遵循“崇尚创新”、“厚植开放”发展新理念,立足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推进特色工业集群、品牌农业提效、文旅融合发展等工作,加快构建起现代特色产业体系。


第一章 培育特色工业集群


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县之路,围绕“特色工业集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环保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四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推进机械、农副产品深加工、能源(天然气、页岩气)、竹木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经济特色、集群、智能、绿色发展。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7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


第一节 构建特色工业体系

打造两百亿级生态塑料产业集群。突出生态塑料产业支柱地位,加快“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以汽摩配件及内饰件、管材、板材等产品为主的通用工程塑料和以改性PA、PB、PE、PR、PV产品为主的工程塑料,积极配套重庆汽摩、笔电等主导产业,适时发展应用于通用航空、航天领域的特种塑料,全力引进国家级塑料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塑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形成集生态塑料产品制造及研发与检测、交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

打造百亿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应用产业集群。强化引资引智和产业扶持,积极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应用企业和封测材料、设备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测、光电显示、信息终端、汽摩光电子等应用产品。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封测、应用、包装与物流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应用产业集群,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打造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依托巨源不锈钢等企业,围绕汽摩、家居、日用品及工程等领域,加快同类产业聚合,引导推进热轧、冷轧宽带钢板(卷)及棒材、线材、无缝钢管、窄带钢、型材等产品研发、投放。加快构建不锈钢轧制以及研发、物流、交易为一体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

打造环保产业集群。围绕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着力发展再生资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再制造产业,培育污水和污泥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拓展环保交易、环保运营等服务业。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善“重庆市农业与工程机械产业园”平台建设,引进农业机械和通用机械总装企业,增强各类零部件制造配套吸引能力,延长机械制造上下游产业链。利用丰富的粮油、果蔬、猪鸭、竹木资源,积极发展饲料、食品、饮料、竹木工艺品等深加工。积极推进页岩气开采、天然气冷热电项目,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改造升级建材加工业,发展保温、节能等新型建材。

重点项目

重庆生态塑料产业核心区:壮大“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打造两百亿级产业集群。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应用基地:建成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平台,建设百亿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与应用产业集群。

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形成不锈钢上下游产业链条,构建不锈钢轧制以及研发、物流、交易为一体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

环保产业基地:形成环保机械制造、废物处理、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环保服务业等。

重庆轻型飞机组装、培训、会展基地:建设轻型飞机组装和零部件生产线,配套建设轻型飞机驾驶员培训基地,打造航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农产品加工基地:壮大重庆竹木制品加工研发生产基地和重庆豆制品加工基地。

工程机械与通用机械制造基地:引进总装企业、主要零配件制造企业,形成工程机械、通用机械制造上下游产业链。


第二节 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以工业园区双桂组团为工业发展主战场,进一步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完善工业园区城市功能配套;适时推进屏锦回龙组团、福禄石安组团建设,逐步形成“一区三组团”工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园区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集中度达到75%以上,产出强度达到100亿元/平方公里。

双桂组团规划面积31.08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生态产业园规划面积13.9平方公里),加快建成中国西部(重庆)塑料生态产业园,着力打造中国西部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不锈钢制品基地和环保产业基地。同时,积极发展农副食品深加工、机械制造、仓储、物流及服务业等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

屏锦回龙组团规划面积8.83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建材、陶瓷、竹木产品等产业。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

福禄石安组团规划面积3.63平方公里,适时发展能源产业。


第三节  创新发展方式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绿色制造业基地。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5家,争取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制定科技孵化扶持政策,规划建设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5%,特色产业重点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超过30%。

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围绕生态塑料、集成电路、不锈钢制品及环保等支柱行业,以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行业带头示范作用的企业为重点,加快生产加工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以信息化助推企业发展。














第二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品牌化提升产业化,着力构建“1+3”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80亿元。


第一节加快构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

以强化品牌农业为抓手,重点发展梁平柚主导产业和粮(油)菜、水产、畜牧三大特色产业,切实加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优化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突出发展梁平柚产业。进一步优化梁平柚的生产布局,构建“三带三线”产业格局。完善设施设备,加快建设标准化示范园,推进梁平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推进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到2020年,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全覆盖,柚树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年产柚果16万吨左右,综合产值8亿元。

优化发展粮(油)菜产业。运用现代农机装备,集成现代种植技术,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创建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油菜和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11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0万吨;油料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油料总产量稳定在2万吨,粮油产值18亿元;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总产量60万吨,产值20亿元。

大力发展水产业。适度增加渔业养殖面积,大力推广名、特、优养殖品种,稳步推进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等新技术,不断提高鱼菜共生、稻鱼同田等综合种养效益,加快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到2020年,全县渔业工程养殖和稻田生态养殖面积达到12万亩,水产品产量3.5万吨,渔业产值5亿元。

稳量发展畜牧业。严格标准化建圈、科学化饲养、规范化管理、无害化处理、安全化生产,建设农牧渔生态环保循环示范区。稳量发展生猪产业,壮大发展草食牲畜产业,优化发展家禽产业,加快发展蜜蜂产业。到2020年,生猪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年出栏生猪80万头,产值13亿元;草食牲畜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70%以上,实现年出栏肉牛5万头,出栏肉羊10万只,产值8亿元;出栏家禽2000万只,产值6亿元;打造蜜蜂良种繁育和加工基地,到2020年发展蜜蜂15万群以上,产值2亿元。

重点项目

梁平柚产业发展建设项目:建设梁平柚标准园8万亩,其中,新建梁平柚标准果园3万亩,改造梁平柚低产果园5万亩,建成梁平柚容器育苗基地2个,建设梁平柚贮藏库10个,梁平柚精深加工项目5个。

梁平县粮(油)菜产业项目:创建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区、油菜籽和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基地,建成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

2万亩现代渔业园生态渔业养殖项目:建设商品鱼、泥鳅池塘低碳高效流水养殖基地,建设现代商品鱼综合养殖主题公园,建设水产技术实训基地。

农业循环化项目:建设农牧渔生态环保循环示范区。


第二节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全面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进20万亩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全市安全农产品示范县,着力打造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

实施品牌创建工程。加快形成主要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积极组建梁平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支持梁平地域品牌培育,重点支持特色优势农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证,鼓励企业商标注册,支持企业创建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加大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扩大市场知名度和消费忠诚度。

构建农产品溯源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以实施品牌战略为契机,依托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巩固建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站,完善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建立重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点。

重点项目

梁平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中心采取政府牵头组建、企业参与运作方式创立,负责整体策划实施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品牌宣传、营销推广、市场合作及相应的会展节庆等活动,引导农业生产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品牌创建工作。

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病虫害生物防控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


第三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农民合作社,加快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完善、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示范社,成为延伸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及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大力培育发展农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种养大户、农业经纪人等各类经营主体。规范经营行为,引导经营主体各归其位。依据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农业主体。加强利益联结机制构建,促进其抱团发展。大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四节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整治工程,加强田林路沟渠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到2020年,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达到60万亩,占基本农田比例达到50%以上。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左柏、猎神、中心、七里沟等中小型水库建设,开工建设龙象寺、小黑潭等中小型水库。完成龙溪河大灌区和西山、东山2个中型灌区建设,着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到2020年,有效灌溉面积比重提高到29.3%,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

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耕整机、稻麦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的推广使用,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到2020年,水稻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全面实现植保和主要农产品粗加工机械化,农机总动力达到70万千瓦,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

重点项目

水库建设项目:完成左柏、猎神、中心、七里沟等中小型水库,开工建设龙象寺、小黑潭等中小型水库。

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整治山坪塘1804口、渠道30公里、蓄水池40口、泵站39座。

大中型灌区项目:整治渠道32.3公里,渠道清淤14.53公里,新建管道17.1公里。

高标准农田项目:在18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万亩。


第三章 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贯彻“大旅游、大景区、大投入、大融合”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百里竹海、双桂堂两大核心景区建设,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将梁平打造成重庆市重要的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区、西部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到2020年,力争建成A级旅游景区5个,其中4A级旅游景区2个,实现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

加快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区建设。打造百里竹海市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竹海观光、养生度假、康体娱乐、易学文化、孝道文化等项目,做好竹帘等非遗产品的技艺展示和销售。以观音洞景区刘家后河至竹山场镇一带为核心,延伸其开发空间,建好问天竹塔、东方竹宫、巴渝易村、大唐荔枝道等景区景点,将观音洞片区打造成百里竹海最具吸引力和引爆亮点的竹文化体验基地。重点打造竹业产业园、竹海温泉小镇、竹山风情小镇、天星塘、翡翠谷、百果村颐养中心,通过“旅游+地产”模式,把百里槽打造成为集养老、山地运动、露营地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加快双桂堂旅游景区建设。立足双桂堂禅宗文化以及破山、竹禅等历史禅宗名人的文化优势,突出禅养、禅修、禅居功能,以田园风光为生态基底,以外围区乡村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补充,推动禅宗文化与观光农业融合,打造集佛教观光、禅修培训、现代农业、观光食品、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独具特色的农禅旅游综合体景区。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金带、竹山、蟠龙、屏锦等乡镇依托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结合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农耕文化体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虎城、荫平等地推进红色旅游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积极开发特色农产品、乡村美食、竹木工艺品等乡村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业层次,形成点线结合的旅游产业体系。

积极发展航空旅游。继续争取国家和市政府支持,依托梁平机场,整合县内外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梁平机场抗战历史文化,积极发展航空旅游产业,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博览、会展、体验及私人飞行等,策划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特技飞行大赛。

加快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开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等旅游休闲要素,深度挖掘和充分发挥禅宗文化、易学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紧扣特色产业,开发旅游产品。规划宗教朝拜游、竹海养生游、民俗风情游、避暑消夏游、农业体验游和红色文化游等6大精品旅游线路。

积极发展“智慧旅游”。率先在双桂堂、百里竹海、滑石古寨等核心区域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支持旅游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高速通信技术等手段,研发“智慧旅游”各类平台、终端,积极推进网上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手机智慧旅游和微博、微信平台等建设。

重点项目

A级旅游景区创建项目:A级以上旅游景区达到5家。打造百里竹海、双桂堂2个4A级旅游景区。建成重庆双桂禅修文化园。

度假区建设项目:重点打造百里竹海休闲度假区,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休闲度假平台,金带、蟠龙等乡村休闲度假示范镇,黑天池等山地户外度假平台,明月湖、双桂湖等滨水休闲度假平台。将百里竹海休闲度假区建成市级旅游度假区。

乡村旅游景点:提升和发展丰胜园片区、金带镇片区、聚奎爱河花谷、合兴名柚园、礼让生态鱼园等重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外,利用东山森林、百里竹海、温泉资源等特色资源,适度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6条精品旅游线路:宗教朝拜游(县城—双桂湖—双桂堂禅宗文化旅游区)、竹海养生游(县城—明月湖温泉—百里竹海休闲养生区—白果村)、民俗风情游(县城—文峰塔—中国名柚园)、避暑消夏游(县城—东明湖—响鼓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蟠龙风景区—黑天池—百里竹海休闲养生区)、农业体验游(县城—爱河花谷农业旅游区—龙溪河景区—铁门乡生态旅游区)、红色文化旅游(县城——百里竹海——小峨眉——虎城猫儿寨——荫平大坪寨——光华墓)。


第四章 积极发展医养结合型健康产业

以百里竹海、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资源和双桂堂禅宗文化为依托,推进医疗与养老服务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养心、养身、养老等健康产业。到2020年,力争实现社会民营机构养老20000人、养老消费收入6亿元。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设立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完善金融、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老年健康管理服务、老年康复护理、老年家政服务、老年文化教育、老年宜居服务以及老年金融理财等六大养老产业。加快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双桂湖片区发展融文化养心、生态养身于一体的中高端养老产业。做好养老产业的配套服务,加强与市内顶级医疗机构合作,共建诊疗、康复、疗养中心和危重病人转诊“绿色通道”,着力发展康体保健、医疗卫生服务等关联产业。结合市场需求,稳步开发集养身、康复、理疗、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养老地产。

打造“竹氧吧”休闲度假养身中心。立足西部、面向主城、辐射周边,发挥百里竹海“中国首批森林氧吧”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独具竹文化特色的休闲养身产业。

建设双桂堂特色文化颐养基地。依托双桂堂禅宗文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在双桂堂大景区科学规划建设5—10家以禅宗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庭院,着力开发以素食、静坐、斋戒、沐浴等为主要内容的修身养性体验项目。

积极发展运动健身产业。依托百里竹海旅游通道、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通道和体育场馆等,大力发展运动康体产业。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运动健身产业。培育壮大多元化运动健康产业主体。

重点项目

中国西部“三养”(养心、养身、养老)健康产业项目:建设2万人养老配套工程,包括老年公寓、康复中心及养心养性禅房、非遗文化基地、养身休闲景点打造等。


第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

加快商贸发展转型升级,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凸显商贸流通业集聚辐射效应,将梁平建设成为渝东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第一节 培育多层次商业服务体系

加快培育特色商圈。重点培育新城区商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双桂湖环湖商业经济带,加快形成新城区特色商圈。引进一批中高端时尚产品、时尚品牌,进一步优化老城区消费环境,推进商圈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名豪商圈。优化发展乡镇商圈,完善社区便民商业和农村商业。持续打造一批美食街、夜市街、购物街等特色商业街区,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商贸服务需求。

做大做强专业市场。重点打造集塑料制品、建材家居、汽摩农机、农特产品、五金机电等为一体的亿联商贸市场集群。提档升级渝惠、新合等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推进全县农特产品贸易的发展。建设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和旧货交易市场。

加强保供体系建设。健全粮食流通保供体系,建成10万吨粮食储备库等项目,培育一批粮油加工企业、超市、供应店和社区直销店,大力实施“粮安”工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强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应急调控管理体系和商品应急储备体系,探索应急保供新机制,增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

完善市场配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及城市末端配送体系,合理布局并建成一批乡镇集散中心,整合农业、邮政、供销等系统以及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村级物流取送点,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双向物流配送体系。


第二节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梁平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打造集公共信息交流、智能仓储、电子结算、配送等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发展多式联运,发挥高速高铁交通优势,着眼商贸服务业联动发展,围绕企业发展和物流成本降低总体需求,推进铁路、公路物流基地等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万州、忠县等沿江港口城市水陆联运协作,基本实现多式联运“无缝连接”。引进或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强物流组织分配、转换,提高物流运输便捷度,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提升物流整体效益。


第三节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加大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力度,建成县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3个、乡镇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33个、村及农村电子商务末端服务店314个,基本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

推动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支持电商企业积极创办线下实体店,发展体验消费,实现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同步发展。推动本地产品和服务网上营销,引进电商企业建设仓储运营中心,加快本地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化打造步伐,推动本地产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

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积极引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着力培育一批自建平台,加强与境外企业合作,开展涉农跨境电子商务服务。


重点项目

续建项目:双桂新区商业集聚区。10万吨粮食储备库。城市末端配送体系。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亿联、渝惠商贸市场集群项目。社区便民商业设施项目。重点乡镇商圈。农家乐聚集区项目。

新建项目:梁平物流园区项目。规划建设火车北站物流园。标准化菜市场项目3个。美食街、夜市街、购物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名豪、新城区智慧商圈。


第三部分  深化城乡统筹

围绕“城乡统筹”这篇文章,遵循“注重协调”、“推进共享”发展新理念,进一步优化县域功能布局,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区域协作联动、民生事业改善等重点工作,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发展均衡性。

第一章 推进城市提质扩容

树立经营城市新理念,发挥功能性项目带动作用,完善老城区、双桂新城区、工业园区及火车北站片区“三区一片”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到2020年,基本完成10平方公里双桂新城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左右。

基本建成双桂新城区。打造集行政商务、都市生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双桂新城区。继续推进双桂新城区一期的教育、金融、商贸、医疗、文体、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与市政设施完善,加快聚集提升城市人气。稳妥推进双桂新城区二期建设,强化城市建设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双桂湖公园、城区道路交通、综合管廊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发一批绿色、质优、低碳的高品质小区,促进“景城合一”。

优化升级老城区人居环境。积极推进火车北站片区及老城区品质提升。基本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大力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燃气、电力、给排水等城市各类管网改造和建设,消除安全隐患;着力解决城市停车场、公厕、社区广场、菜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预留汽车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实施城市道路贯通及循环工程,着力开展城市通道及窗口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现共建共管共治共享。

推进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启动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三库四平台”及多级应用开发系统。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等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结合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综合管廊建设,增加地面绿化面积,推进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实现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绿色循环城市发展方式。

重点项目

双桂新城区建设项目:一期包括教育、金融、医疗、文体、通信等公共服务配套工程。二期包括双桂湖公园、城区道路交通、综合管廊等一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工程。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双桂新城景观及休闲工程项目。

老城区建设项目: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工程。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城市道路贯通及循环工程。

梁平工业园区建设项目:梁平工业园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双桂组团拓展区一期绿地及主干道路景观市政设施项目。


第二章 推动民生事业改善

落实民生第一目标,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各项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共享发展、和谐发展。


第一节 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相关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共性问题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完成C级危房改造8000户,D级危房改造2000户。适度调高医疗救助、入学补助及搬迁安置补助等标准,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在2015年脱贫摘帽基础上,建立健全扶贫脱贫体制机制,不断巩固提高扶贫脱贫成果。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构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均衡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系。到2020年,各类教育指标达到重庆市农村教育领先水平。

规范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加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0年,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0﹪以上。

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渝东北率先建成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格县。到2020年,全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小学控制在0.5%以下,初中控制在2%以下,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以上。

普及高中教育。改善普高办学条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高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列。支持梁平中学、红旗中学、梁平一中建成重庆市名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五年一贯制”、“3+2”、“3+4”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县、乡镇、村三级成人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梁平校区),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主导产业发展能力。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发展特殊教育,搬迁特殊教育学校。

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建设“卓越课堂”,建立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评估机制。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建立人员补充机制,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建立“县管校聘”的教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合理规划和调整校点布局,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到2020年,完成21所学校的新建、迁建和扩建任务,新建校舍面积32万平方米。推进学校标准化、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和“全面改薄”。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重点项目

城区:新建知德小学、泰和路小学、双桂湖小学、双桂湖中学、工业园小学。扩建梁山初中、实验小学、力帆小学天竺校区、西苑小学石马小区。迁建城西中学(工业园中学)、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梁平校区)。

乡镇:新建屏锦一小(幼儿园)、屏锦三小幼儿园、聚奎小学第二校区、袁驿小学第二校区、福禄小学第二校区。改扩建屏锦二小、新盛小学联盟校区、虎城小学。迁建星桥学校、明达小学。


第三节 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建立符合县情的分级诊疗体系和制度。完善医保支付制度,继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丰富“1+5”医联体和“1+3+3”卫协体内涵,完善乡村一体化运行的卫生计生服务机制。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县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县中医院创三甲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创二甲医院工作,建成县精神卫生中心。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工作。推进“互联网+医疗卫生”惠民服务。建立健全三级医疗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健康服务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发展,巩固全国农村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成果。加快县中医院迁建、“治未病”中心建设和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集中服务区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临终关怀医院等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重点项目

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市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县、市级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县工作,县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加快推进县中医院迁建工程和县精神卫生中心建设,迁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女儿童医院)。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两体+两片”建设,丰富“1+5”医联体和“1+3+3”卫协体内涵,推进“东山片区卫生计生统筹发展示范片和西部片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示范片”工作。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传染病防控、慢性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


第四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统筹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关系,贯彻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服务水平,加大出生人口缺陷三级干预力度,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大力倡导孝道文化理念,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推进家庭、社区、社会等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关爱空巢老人。

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权益。全面实施新一轮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高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青少年事业,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持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群体。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儿童、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孤残流浪儿童救助力度。

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和无障碍体系建设。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坚持普惠加特惠政策,兜底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扶持更多残疾人积极就业。继续认真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积极推进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体系建设,关注社区康复,特别关心0-6岁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大力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提高残疾人整体文明素质。


第五节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和文化体育产业

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级,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的文化事业发展体系,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新路径,提升文化的彰显度,建设全市特色文化强县和渝东北特色文化产业强县。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3.3%。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传播正能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成双桂新城体育馆、游泳馆,改造老城区体育馆、游泳馆,打造一批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体育主题公园;完善居民集中居住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推进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升级,形成城镇“十五分钟文化体育服务圈”和农村居民“半小时文化体育服务圈”。建立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网络和数字化平台。推进乡镇场镇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提高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引导扶持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高度重视老年体育事业,加快发展竞技体育。推进“体教结合”工作,积极争创重庆市校园足球示范县。探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多元投入机制,实现基本公共文化项目和体育场馆全部免费开放。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和法治宣传。认真开展文物基础性工作,重视文物的排危抢险加固修复和修缮工作,补充完善文物资源数据库。建成国家三级博物馆(非遗展览馆)。切实做好非遗传承和发展,打造非遗保护工作研发创新专业人才队伍,积极申报并完善保护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教育基地达到22所。加大双桂堂、传统古寨、村落与民居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做好文化遗产的安全管理,提升文化遗产展示、科学利用水平。

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建立开放式、市场化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运行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良好环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机制,集聚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传承创新特色文化艺术项目,建立梁山灯戏、梁平年画、梁平竹帘等国家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传承和研发基地。抓好梁山灯戏为代表的精品剧目创作演出和梁平竹帘新作品的创作和新产品开发。

提升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意文化产业、培育壮大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土陶技艺等特色文化产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精心策划和筹办好“柚乡文化旅游节”品牌活动和各类节庆活动,发展节庆会展产业。积极发展运动健身产业,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运动健身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重点项目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建新区博物馆(非遗博览园)、数字影院、图书馆、档案馆。改造老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数字影院(厅)、广电网络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新区文化艺术中心。

文艺创作、文物保护项目:加强对双桂堂、传统古寨、村落和民居、巴渝古建筑保护与设施建设,建设梁山灯戏、梁平癞子锣鼓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利用设施。推进《邓平寿》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双桂堂禅修文化园。双桂湖非遗特色文化园。

群众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双桂新城体育馆、游泳馆、群众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项目。


第六节 进一步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着力推进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社会综合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到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

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劳动关系、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发挥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加就业岗位。积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程,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到2020年,扶持创业50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

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个人账户政策、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政策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稳妥推进统账结合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形成合理的筹资结构。深化支付制度改革,探索更加合理的复合付费方式。加快“电子社保”建设步伐,推进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和社保卡金融功能和全业务应用,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第七节 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力争到2020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拓展收入渠道。完善最低工资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积极落实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不断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稳步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分配制度。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减轻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的基本生活。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落实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探索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四部分  做实生态保护

围绕做实“生态保护”这篇文章,遵循“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绿地、田园”五大环保行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


第一章 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始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开展龙溪河、波漩河、新盛河、普里河、汝溪河、黄金河等河流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实施清水通道工程,对重点河段进行河岸整治、清淤疏浚、清漂。完善城镇雨污管网建设,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各乡镇污水处理厂达标改造,移交第三方稳定运行。加强工业园废水集中治理,推进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和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改造。加强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实施重点场镇防洪工程,加强山洪沟、中小河流治理。力争到2020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15%。龙溪河、新盛河通过整治达到Ⅲ类,波漩河稳定达到Ⅳ类,黄金河、汝溪河、普里河保持达到Ⅲ类。

着力加强水源地保护。对重点饮用水源地通过建设湿地、生态林等措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加大水库水资源涵养及水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力度,开工建设龙象寺水库,建成左柏水库等中小型水库,全面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力争到2020年,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以上。

大力加强水资源管理。新建大观水文站,加强水文监测,准确掌握县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夯实水资源管理基础。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增强水资源可持续供给保障能力。探索实行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服务业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引导人们节约利用水资源。

重点项目

重要河段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继续对县内重点次级河流重点河段进行河岸整治,清淤疏浚、清漂。

重点流域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基地污染整治:重点流域沿河养殖场全面清理,禁养区或限养区还田面积不足的全部予以搬迁、关停,对选址适宜,具备还田条件的完成整治,对污染较重的水产养殖进行整治。县域内所有养殖场规范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完善城区污水处理厂二、三级管网。改造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建中央商务区、老城区、工业园区、双桂湖片区、火车北站片区污水管网85.39千米,迁移恢复管网沿线原有设施。

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工程:扩建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1.5万吨/日。新建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扩建袁驿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00吨/日。完成柏家、龙门等10个乡镇二、三级管网完善,新建管网110千米。部分乡镇乡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移交,实现第三方稳定运行。完成碧山清平、虎城砂石等聚集点污水处理站建设。

水源工程:在重点水源地建设湿地、生态林等,以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开展龙象寺水库等一批重点水源保护工程前期工作。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建集中式供水厂7座,改扩建集中式供水厂3座和面上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5座。

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治理河道88.4公里,新建堤防25.1公里,新建输水管道137.7公里。

水文站建设项目:新建大观水文站。


第二章 加强城乡环境建设

加强城乡垃圾、扬尘、废气、噪声整治,构建覆盖城乡的垃圾收储、转运、处理系统,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划定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实施主要农产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区管理,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对屏锦开元化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试点。推进畜禽规模化饲养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严禁粪污直排。推进重点流域在线水质监测、重点区域的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建设。整合美丽乡村等项目资源,推进生态镇村创建。实施农村环保小康行动计划,探索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安全用水、清洁能源、卫生公厕、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突出问题。

加强城镇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加强城镇垃圾、扬尘、废气、噪声整治。启动火车北站片区白洋污水处理厂建设,扩建县城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袁驿镇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善县城污水管网、工业园区污水管网和乡镇污水处理厂二、三级管网,新建西山片区垃圾中转站和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完善运行监管长效机制,着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

提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完善应对自然灾害的体制机制。

重点项目

面源污染整治:结合农村清洁工程,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实施有机质提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设覆盖农村的垃圾收运系统。对龙溪河流域等还田条件不佳的养殖场粪污进行集中处理。

城乡垃圾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城北高都垃圾填埋场1000吨/日的渗滤液处理站。新建西山片区垃圾中转站,规模200吨/日。建成德兆环保生活垃圾处置项目。

大气污染防治:控制燃煤污染,实施工业废气、餐饮油烟等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综合整治。

噪声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建筑施工、交通、社会噪声污染管制和监测。


第三章 节约利用资源能源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土地、矿产、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争取国家对淘汰落后产能专项奖励资金支持,加快淘汰焦炭、小煤矿、铁合金、造纸、烟花爆竹等落后产能,关停盐井口水库水资源保护区及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内的非煤矿山等。制定考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督促检查,合理安排使用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重点解决好落后产能企业的经济补偿、职工安置、生产转型等问题。鼓励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企业转入第三产业和生态农业等领域。

全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加大大中型企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力度,降低单位能耗,减少污染排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机构节能,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行动。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监测预警,节能与控制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完成市里下达任务。到2020年,全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耗水量累计降低10%。

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科学配置城镇工矿用地,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严格耕地总量控制,探索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在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前提下,适度开发宜农后备资源。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利用荒山、荒沟、荒滩和荒坡地。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78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0900公顷,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不低于2310公顷。

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引导城乡居民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完善步行通道设施,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引导居民绿色低碳出行。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垃圾回收网络,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在社区及家庭推行垃圾分类投放,提升回收利用率,构建全社会循环发展体系。

重点项目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项目:推进工业、农林水利、城市等循环项目建设。

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加强煤系伴生高岭石、硫铁矿、煤矸石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废旧纺织品、废矿物油、废旧轮胎、废弃木材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力度。

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淘汰焦炭、小煤矿、铁合金、造纸、烟花爆竹等落后产能。关停盐井口水库水源保护区及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内的非煤矿山等。


第四章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构建复合性、多层次的生态安全屏障。

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科学划定梁平县的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以河流、湿地、森林为重点,划定梁平县生态保护红线。严守耕地、林地和森林三条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地貌多样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保护区四大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强以明月山、高梁山、高都山和中部丘陵地区为重点的四大生态屏障和以龙溪河等六条主要河流为纽带的六个水域生态带建设,实施山、水、林、田、湖保护工程。

建设森林生态走廊。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加强白琵鹭、黑水竹等珍稀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以渝万高速、梁忠高速、318国道、渝万高铁等为载体的多条森林生态走廊,进一步夯实百里竹海风景名胜区、东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生态片区的生态基地,形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点项目

生态规划项目:划定梁平县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一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中幼龄林抚育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45%。建设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开展龙溪河流域综合治理,建设生态经济长廊。

水土保持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


第五章 大力弘扬生态文化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宣传“十进”、开展“十创”、做到“十有”。在重要的纪念日、节假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宣传活动,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整合资源,形成宣传教育合力。

重点项目

“十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进学校、进商场、进企业、进酒店、进乡村、进公交”等“十进”活动。

“十创”:积极开展“生态社区、生态文明示范家庭、生态文明示范机关、扬尘控制示范工地、生态文明示范学校、生态文明示范商场、生态文明示范企业、绿色旅游饭店、生态文明示范医院、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岗”等十项创建活动。

“十有”:市民要有行动、家庭要有知晓、社区要有平台、单位要有倡导、学校要有课程、农户要有实效、媒体要有声音、窗口要有宣传、企业要有承诺、工作要有制度。





第五部分 加快动力转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利用国际国内市场,加快形成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促进动力发展转换。


第一章 全面推进依法治县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求,科学界定政府职能,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行政职权目录,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决策后评价和追责机制。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积极探索社会参与机制,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诉讼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加强社会治理信息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大对贩毒、吸毒的打击力度。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全民普法守法教育。崇尚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法治观念,养成守法习惯。做好“七五”普法活动和年度“12.4”全国法治宣传日活动。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支持各类媒体办好普法节目和专栏。推广运用政务网站、微博、手机报、户外广告等宣传载体推进普法工作。加强普法宣讲团、普法志愿者组织和法律人才库建设。

重点项目

社区网格化建设: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接入市级信息平台。设立县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同步推进专职网格员、手机终端配备等工作。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街面防控网格、视频监控镜头、武装检查站、派出所(警务室)。

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新开工建设261处农村交通安全劝导站。


第二章 深入推进改革创新

强化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在融入国家、重庆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谋划发展空间和接口,提升利用内外发展资源的能力。准确把握当代创新发展规律,推进各领域的创新和变革,提升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到2020年,全社会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


第一节 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加强区域合作,抢抓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的机遇,强化与城市新区协同发展,密切与万州等长江沿线港口城市合作,深化与长寿、垫江龙溪河流域治理开发和产业发展协作,加强与川东北部市县合作,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开放新格局。大力争取在梁平设置保税仓库,实现一站式报关通关服务,提升整体对外开放水平。

支持出口企业对关键共性核心技术进行研发,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认证、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商标注册和境外品牌推广。加大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力度。推动笔电、电子元器件、机械及配件、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出口。


第二节 大力推进各领域深化改革

积极完善经济发展支撑体系。做强做实做优国有企业,完善国有资产监管运行机制。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进工商登记制度、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公用事业价格市场化等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专项建设基金、PPP投融资模式项目谋划和对接指导,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不断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库。落实企业投资负面清单制度。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计划。围绕特色工业体系和“1+3”特色效益农业体系开展科技创新,到2020年,市级及以上众创空间达到5个,种子基金规模达到3000万元,各类研发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达到2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市级及以上知识产权优势和试点企业达到50家,有效专利总量600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选育特色农牧业新品系1个,农业科技园区达到2个。积极开展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建设。

继续推进主要领域改革。继续稳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稳妥推进财税、司法、文化体制改革。


第三章 强化发展要素保障

发挥金融、人才、土地等基础要素和水电气等基础资源的支撑保障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积极构建金融支持保障

完善健全金融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发展金融业,促进产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鼓励发展金融租赁、消费金融等非银组织。研究设立产业引导发展基金,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第二节 夯实人才支撑基础

围绕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重点,改革人才发展体制,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引进、培养、评价和流动等机制,大力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作用发挥政策,优化返乡创业创新人才激励政策,培育一批适应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第三节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坚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积极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等衔接。合理布局、科学预测各类用地规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用地需求。清理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


第四节 强化用电、用气、用水保障

进一步提高城乡生产、生活的用电、用气、用水保障能力,实施城市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输变电建设工程,推动城乡联网。建成城北220千伏变电站,新建(续建)3座11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电网线路,新建(续建)4座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改造县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和配网线路。实施天然气管网建设和改造工程,完成高都铺至县城天然气管线工程。推进页岩气项目开发和能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水源联网工程和供水管网工程建设。

重点项目

配电网改造工程:改造梁平县配网线路1200公里。

输变电工程:新建220千伏城北变电站1座及配套送出线路45公里。新建(续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分别为新城变电站、花园变电站、明达变电站及配套送出线路190公里。新建(续建)35千伏变电站4座,分别为新盛变电站、虎城变电站、长塘变电站、聚奎变电站及配套送出线路180公里。


第四章 完善城乡交通体系

推进对外通道、景区、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三高三铁二环七射多联线”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1小时”梁平。

加快内外大通道建设。建成渝万高铁及梁平南站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高铁、公交、出租、班线车辆无缝对接和零换乘。推动达万铁路扩能建设。建成梁忠高速公路。加快实施国、省、县道公路路面改造和升级改造。开展渝万(经长寿、垫江、梁平)货运铁路专线、梁平至沿江港口快速通道、G318改线、梁(平)开(江)高速公路、梁(平)开(县)直线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打通乡镇重点断头路,实现互联互通,启动“村村通客运”工程,推进撤并村通畅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配套设施,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运。

加快景区连接公路建设。加快百里竹海旅游公路明达至竹山段9公里道路建设,继续推进袁驿至竹山9公里道路、天生桥至竹丰湖24公里旅游道路、明达至县城15公里道路建设。

强化特定功能交通建设。继续推进产业大道建设,带动梁平柚、养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启动国有林场公路建设,确保西山和东山国有林场道路主干线贯通,为护林防火和生态旅游开发作支撑。继续推进梁平通用航空建设项目。

重点项目

铁路项目:建成渝万高铁及梁平南站。推动达万铁路改造升级。

高速项目:建成梁忠高速公路。

通用航空项目:实施梁平通用航空建设项目。

景区道路升级改造项目:完成百里竹海旅游公路明达至竹山段9公里、袁驿至竹山9公里、天生桥至竹丰湖24公里升级改造。

国省县道改造工程:实施G243万州界至梁山段、屏锦至垫江界段路面改造;S410虎城叫花岩至袁驿段路面改造、明达至梁平至板板桥段升级改造;S414荫平至云龙路面改造、S206明达至仁贤路面改造、金带至普顺(垫江界)路面改造;S413新店子至宝河场(忠县界)升级改造;S204文化场镇至梁山段升级改造、S411福禄至交界湾(忠县界)升级改造;X119青垭口至铁门(忠县界)路面改造、XC54碧山至七星升级改造工程。

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续建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工程(二环路),实施乡镇断头路建设工程,实施行政村窄路面拓宽及撤并村通畅工程。

桥梁、防灾工程:桥梁工程、灾毁防治工程。

重大交通前期工作:推进渝万(经长寿、垫江、梁平)货运铁路专线、梁平至沿江港口快速通道、G318改线、梁(平)开(江)高速公路、梁(平)开(县)直线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




第六部分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

保障“十三五”规划有效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全县各级党组织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更好履行各级政府职责,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第一章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县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党管武装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民族、宗教、侨务等政策,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章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定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机制,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管控,推动民主科学依法决策;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规范领导干部职责权限,建立科学的问责程序和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健全政府内部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部门的监察和审计监督。


第三章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七条实施意见,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坚决整治和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四章 提升干部队伍推动发展的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全县各级干部的学习和实践历练,提升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人文规律,全面提升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素质能力。不断优化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积极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牢固树立党员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坚持高标准、坚守底线,常悬戒尺、严明纪律,锤炼一支忠诚厚道、务实担当、敢闯善为、心存敬畏的干部队伍。















名词解释


1.1+3:“1”指梁平柚品牌产业,“3”指粮菜、水产、畜牧三大特色产业。

2.三区一片:指老城区、双桂新城区、工业园区及火车站片区。

3.海绵城市: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4.智慧城市: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5.三库四平台:“三库”指自然人信息数据库、法人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四平台”指政务共享应用平台、信息惠民应用平台、信用建设应用平台、社会治理应用平台。

6.二环七射多联线:“二环”指依托现有城区或连接道路形成环线和以仁贤-安胜-星桥-合兴-城东-蟠龙-大观-金带-仁贤贯通连接形成的环线;“七射”是指以县城为中心向不同方向形成的射线状交通通道;“多联线”是指联通各区域、乡镇、村的交通连接线。

7.健康产业:指以休闲养身、地产开发、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和养生文化服务等为主体的健康服务与管理产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