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228008653225L/2020-00072 | 发文字号 | 袁驿委发〔2020〕76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袁驿镇政府 | 有效性 | |
标题 |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 | ||
成文日期 | 2020-09-22 | 发布日期 | 2020-12-24 |
索引号 | 11500228008653225L/2020-00072 |
发文字号 | 袁驿委发〔2020〕76号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袁驿镇政府 |
有效性 | |
标题 | 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 |
成文日期 | 2020-09-22 |
发布日期 | 2020-12-24 |
各村(居),各办、所、中心,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发挥公共机构率先示范作用,现将《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落实。
中共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委员会
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人民政府
2020年9月22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动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国管办发〔2019〕31 号)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82 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梁平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通知》(梁平发改发〔2020〕632号)文件要求,发挥公共机构率先示范作用,全面推进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目标,深化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形成以党政机关做表率、学校医院做示范,党员领导带头、干部职工参与的良好格局。在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的同时,为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山水田园、美丽梁平”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2020年新增袁驿村,建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为4个(邵兴、石榴、民主、袁驿)。
(二)以示范村建设为基础,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全域覆盖。
(三)2022 年,全镇公共机构全面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减量化、资源化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完善工作措施。各村(居)、办所中心、有关单位要根据《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际,完善配套措施,保障工作力量,落实监督考核,形成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二)夯实源头减量。全镇各公共机构要推动绿色采购、绿色办公,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物品,减少一次性用品。采取节约粮食等源头减量化措施,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使用再生纸、再生耗材等循环再生办公用品,采取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餐具、耗材等用品的措施,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三)增大垃圾设施投入。全镇今年投入村二分类垃圾桶1008个,其中石榴村378个,袁驿村630个,经费由政府解决。各单位的四分类垃圾桶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做到至少每个单位1个四分类垃圾桶。
(四)规范分类收集体系。按照“干湿分离”原则和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四分类”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和清运:
一是规范分类投放收集体系。1.镇政府机关、镇属驻镇单位机关的办公区域(楼层)、办公室、病房等场所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设施,垃圾集中投放点应张贴垃圾分类投放指南,由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并收运到场镇设置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2.在四个示范村,每户配置两分类(干湿)垃圾桶(40L)1组。四分类收集点每个村设2个,可以与各村已建立的可回收垃圾收集点设置在一起,由各村负责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和变卖;由各村负责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堆放储存,由村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3.社区以组为单位建立垃圾投放收集点(一个居民小区、3至5栋楼宇、老街以300-500户均设置一个垃圾投放收集点),每个点由社区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分类并清运到场镇设置的四分类垃圾投放收集点。4.各经营单位如餐饮店、旅馆、农贸市场、网吧等由经营负责人负责投放到场镇设置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5.政府机关、其他驻镇单位和镇属单位的办公室内设置40L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会议室、茶水间在两分类桶基础上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每个办公室发黑色或彩色塑料袋两种,实施干湿垃圾简单分类;每层楼设置240L或120L两分类桶(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集中供餐场所设置厨余垃圾分类桶(240L或120L),每个单位至少设置一处240L或120L三分类垃圾桶(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户外场所适当设置两分类果皮箱(可回收/其他垃圾);各单位安排垃圾分类指导员指导职工进行垃圾分类和分拣工作,并做好台账。6.各单位、村(社区)的垃圾投放收集时间应与京环公司协商,原则上上午8:30至9:00,下午5:30至6:00,做到日收日运日清。
二是规范分类收运体系。 1.有害垃圾单独存放,集中收集由符合危险废物运输条件的单位运行至环保部门许可的危险废物处理企业进行处理,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废弃口罩等物品分类投放、分类回收处置;2.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由京环公司负责收运至垃圾中转站;3.厨余垃圾劳务外包给重庆永合餐厨垃圾清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清运;4.可回收物统一回收,废旧商品回收与资质企业签订协议,废弃电子产品回收与有资质的回收企业签订回收协议。严禁垃圾转运人员有随意倾倒垃圾、沿途抛洒垃圾、焚烧垃圾等行为。
三是规范分类台账。各公共机构应建立垃圾分类和垃圾收运基础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责任主体、 作业形式、作业时间,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的数量、分类准确率等。
(五)开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等宣传活动,每个村(居)各做两幅垃圾分类宣传标语,镇属单位各一条垃圾分类宣传标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积极推动源头减量。积极推进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制度建设,建设一支垃圾分类指导员队伍。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活动,落实参加一次培训、开展一次活动、督导一个单位、带动一个家庭、联系一个社区“五个一”制度。学校要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并在学校宣传专栏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加强对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推广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面行之有效、可借鉴的经验模式。
四、强化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把手”亲自抓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分管人居环境的专职副书记和分管环保的副镇长、分管卫生的副镇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人居环境整治办并负责日常工作,由镇专职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各村(居)、相关责任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制定本地区、本单位垃圾分类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并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
(二)强化督导评价。一是建立分级考核制:镇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各村(社区)年终考核,村(居)将公益性岗位保洁员二次分拣工作纳入公益性保洁员的岗位职责;二是建立每季度、半年度、年度总结制度,各村(社区)、有关单位要及时总结工作进展,重点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推进情况、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开展考核,考核结果纳入人居环境整治综合成绩。
(三)强化学校教育基础。镇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辖区学校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推广工作。学校要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加强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以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深入持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进课堂和“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片区域”目标,培养良好文明习惯。同时,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引导各类群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充分发挥青少年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四)强化党建引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全面部署,要深入学习,凝聚共识。村级党组织负责人是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党员同志要以身作则,先锋示范,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变身为生活垃圾分类的带头人和监督人。
附件:1.袁驿镇公共机构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单位任务分工
2.袁驿镇生活垃圾分类参考指南
附件1
袁驿镇公共机构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单位任务分工
镇党建办: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全镇公共机构党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督促各级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镇文化服务中心:负责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制定发放《垃圾分类倡议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公益宣传;通过“文明在行动、袁驿更洁净”等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进家庭、进企业、进景区;牵头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镇人居环境整治办:牵头组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探索完善垃圾分类工作相关制度;指导、督促村(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制定辖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辖区内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教育;配合各办所中心对公共机构、相关单位、各村(社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镇经发办:积极争取上级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负责指导公共机构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结合生活垃圾分类要求组织督促和检查指导可回收物的回收管理工作,组织相关企业对可回收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督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管理,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回收网络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对接。
镇财政办:负责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经费保障,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合相关部门争取上级资金及政策的支持。
镇社事办:负责组织开展和监督指导全镇学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开展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推广工作。
镇规建管环办:负责监督、指导有害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过程进行环境污染防治监督;配合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指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设施用地保障。
附件2
袁驿镇生活垃圾分类参考指南
一、场镇垃圾分类要点
设施配置按照《生活垃圾分类标准》(GB/T19095)执行,设置统一规范、清晰醒目的生活垃圾分类标志。
1.家庭户内。居民家庭户内宜配置两分类收集容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集中收集点。社区以组为单位建立垃圾投放收集点(一个居民小区、3至5栋楼宇、老街以300-500户均设置一个垃圾投放收集点),每个点由社区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分类并清运到场镇设置的四分类垃圾投放收集点。各经营单位如餐饮店、旅馆、农贸市场、网吧等由经营负责人负责投放到场镇设置的四分类垃圾收集点。
3.装修垃圾、大件垃圾临时存放点。位置应相对固定、隐蔽,有围档和遮雨设施,且垃圾不得暴露存放。
4.宣传阵地。在居民小区(社区)大门、公共区域等显著位置设置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栏、公示牌、公示榜、荣誉榜等,公示辖区垃圾分类设施设置情况和居民正确分类信息。
二、农村垃圾分类要点
1.垃圾分类示范村(邵兴、石榴、民主、袁驿)居民家中每户设置40L两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物/其它垃圾),鼓励村民自备厨余垃圾收集桶或自建沤肥坑。
2.集中居住点配置240L两分类垃圾桶(可回收物/其它垃圾)1组。
3.每个村设置四分类收集点2个,配置四分类垃圾桶2组(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可以与各村已建立的可回收垃圾收集点设置在一起,由各村负责可回收垃圾的收集和变卖;由各村负责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堆放储存,由村安排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
4.建设沤肥池不少于3个(规模、布点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三、党政机关垃圾分类要点
(一)设施配置。
1.办公室内设置40L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每个办公室发黑色或彩色塑料袋两种,实施干湿垃圾简单分类。
2.在政府办公楼每层楼设置一处120L两分类桶(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1楼设置一处120L四分类垃圾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
3.户外场所适当设置两分类果皮箱(可回收/其他垃圾)。
四、学校垃圾分类要点
(一)设施配置。
1.办公室内设置40L左右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会议室、茶水间在两分类桶基础上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
2.每层楼设置240L或120L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集中供餐场所设置厨余垃圾分类桶(240L或120L)。
3.每个单位至少设置一处240L或120L三分类垃圾桶(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
4.户外场所适当设置两分类果皮箱(可回收/其他垃圾)。
(二)工作措施。
1.垃圾分类进课堂。一是将垃圾分类作为教学工作重要内容,印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课本和读物;二是打造垃圾分类示范学校;三是利用班级墙报、主题班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2.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结合校园文化节、科技节和重大纪念活动等时机,组织有关垃圾分类的演讲、征文、知识竞赛和环保创意大赛等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促进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五、医院垃圾分类要点
(一)设施配置。
1.办公室内设置40L左右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会议室、茶水间在两分类桶基础上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
2.每层楼设置240L或120L两分类桶(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集中供餐场所设置厨余垃圾分类桶(240L或120L)。
3.每个单位至少设置一处240L或120L三分类垃圾桶(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根据实际情况可增设厨余垃圾收集桶。
4.户外场所适当设置两分类果皮箱(可回收/其他垃圾)。
(二)工作措施。
1.对医疗废物要源头分类管理、规范收集暂存,严禁将医疗废物进入有害垃圾收集桶,应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单独收集、运输和处理。
2.定期召开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
3.开辟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
(1)纳入基层党建,组织集中学习。
(2)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3)设立垃圾分类宣传阵地,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标语、画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