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要求,现向社会公布本年度政府信息工作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类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六个部分。本年度报告可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政府新盛镇”(http://www.cqlp.gov.cn/html/17/Index.shtml)上下载。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概述
2016年,我镇深入贯彻《条例》和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紧扣“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监管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核心内容,创新公开形式、扩充公开范围、提升公开时效,以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政府信息公开助力深化改革、法治政府建设,以政府信息公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领导责任落实情况。
我镇历来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直将此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各科室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在镇党政办,党政办工作人员为具体的网址维护人员,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结合我镇实际,对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重点、细化责任,各项公开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建立镇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共245项,并在梁平区新盛镇政府网站上公布。 二是公共服务信息公开更加务实。每月及时发布政务动态信息、城乡统筹规划、党建等工作信息,保障公开公布各项重要工作及政策。
(三)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和基础建设。
一是 加强公开平台及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将政府网站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加强网站信息内容建设和资源整合,明确各办所中心责任,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修订完善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办理程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是加大宣传报道。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关注热点,对涉及城乡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重要内容,积极在重庆法制报、重庆公民报、梁平报、华龙网、手机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400余条。
二是加大对热点舆情回应。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环保等社会关注度高和专业性较强的政策性信息积极进行回应,建立了热点舆情收集、报告和回应机制,对群众工作信息系统等多种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问题。
三是借力“互联网+政务”平台,以网络新媒体传播形式主动推送政务信息6000余条,2016年接听电话1600余人次,接受处理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反映300余人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申请内容主要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自身权利主张和利益诉求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根据政策及实际情况积极妥善回应了相关问题。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时,未收取任何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复议和诉讼的情况
我镇2016年共涉及行政复议案件共1件,已审结维持1件,占案件100%。涉及行政诉讼案件0件。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镇认真落实梁平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部署,努力完成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足:一是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还需加强。社会公众关心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方面的信息公开还需进一步拓展,部分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信息公开尚待进一步深化。三是依申请公开工作引发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的事件还需进一步规范。
2017年,我镇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要求,坚持以以建设透明型、服务型政府为准则,持续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强化制度建设,深化公开内容,加强信息发布,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实效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险和救助、环境执法检查、食品药品抽查抽验、社会组织监管等方面的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二是全力推进我镇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建设。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主动公开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做到行政审批的受理、办理、结果等全过程公开。进一步加大网上行政审批事项办理力度,依托三级实体政务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窗口,通过多渠道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更加便民的信息公开格局。
三是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指导。加强对我镇各办所中心的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督促检查及通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交流、培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开意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通报机制,对公开数量、质量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挂网公示。定期对不予公开政府信息进行属性审查,扩充主动公开范围,切实做到“应公开、尽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