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索引号 115002280086524761/2022-00017 发文字号
主题分类 统计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机构 梁平区统计局 有效性
标题 重庆市梁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文日期 2021-05-11 发布日期 2021-05-11
索引号 115002280086524761/2022-00017
发文字号
主题分类 统计
体裁分类 统计分析
发布机构 梁平区统计局
有效性
标题 重庆市梁平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文日期 2021-05-11
发布日期 2021-05-11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十三五规划收官,疫情严重冲击,汛情历史罕见,世情错综复杂,全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沉着冷静应对风险挑战,全区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经济运行逐季改善、稳定转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32423万元,比上年增长(下同)3.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594953万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426097万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911373万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49.2:38.7

年末户籍总人口922444人。其中,城镇人口372941人,乡村人口549503人。男女性别比108.42(女性为100)。年内出生7151人,出生率为7.8‰;年内死亡7982人,死亡率为8.7‰

全年全区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办理各类人员求职登记5006人次,免费开展职业指导5006人次,成功介绍3510人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25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9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2334人,登记失业率3.35%,上升0.37个百分点。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9366万元,增长3.0%。其中税收收入133917万元,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6215万元,下降10.7 %

2020年,全区共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3122户。其中,内资企业2056户,个体工商户1102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5户。

二、农业

全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4306 万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490146 万元、33274 万元、341673 万元、38128 万元和11085 万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7.1万亩,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2.5万亩,下降0.06%。蔬菜播种面积30.1万亩,增长2.7%。水果种植面积15万亩,增长7.9%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5.2万吨,与上年持平。其中,夏粮产量2.6万吨,下降0.38%;秋粮产量32.6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谷物产量27.6万吨,下降0.36%;其中,稻谷产量21.9 万吨,下降0.45%;小麦产量0.18万吨,下降10.00 %;玉米产量5.46万吨,下降0.73%。水果产量16.9万吨,增长11.2%

全年出栏生猪52万头,下降2.25%;出栏羊3.9万头,增长2.63%;出栏家禽1044.4万只,增长4.18%;出栏牛1.84万头,增长2.22%

1 202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产 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

谷物(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出栏生猪(万头)

出栏羊(万头)

出栏家禽(万只)

35.2

27.6

16.9

52

3.9

1044.4

0

-0.36

11.2

-2.25

2.63

4.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636981万元,增长3.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33.2%,工业对GDP贡献率达37.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308437万元增长4.7%,其中工业园区产值1781985万元增长5.9%;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7.19%,比上年提高0.39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397944万元,增长13.2%,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7.2%。集成电路产业产值358599万元,增长12.9%;绿色食品加工业产值512571万元,增长3.5%;智能家居产业产值454342万元,增长9.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03291万元,下降2.9%;产品销售率98.5%,下降0.34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89116万元,增长0.7%。全区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553258.1万元,增长12.4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0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0%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3.2 %,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4.8%;民间投资增长1.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5.4 %;工业投资增长10.2%,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8.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43246万元,增长1.3 %。其中,住宅投资334532万元,增长1.1%;办公楼投资3550万元,增长4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9077万元,下降1.1%

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6.6 万平方米,增长1.3%。其中,住宅66.3 万平方米,增长1.0%;商业营业用房6.4万平方米,增长1.8%

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44.3 亿元,下降4.7 %。其中,住宅39.1 亿元,下降4.6 %;商业营业用房4.3亿元,下降11.5 %(下降46.0%)。

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240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31户,农村旧房整治提升2000户。全区总面积1888.8,全区城镇建成区面积42.77平方公里,其中区级建成区面积30.7平方公里。

五、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7770.8万元增长1.9%,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4657.4万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93113.4万元增长3.9%;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856063.4万元、增长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71707.4万元增长1.8%。在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企业下降5.9%,文化办公用品类企业下降0.3%,粮油食品类企业增长13.1%,饮料类企业下降4.5%,烟酒类企业下降13.9%,中西药品类企业增长9.1%,汽车类企业增长2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企业增长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企业增长6.3%,化妆品类企业下降4.1%,日用品类企业增长12.6%,金银珠宝类企业下降46.3%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98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92.6公里。全区铁路运营里程达到81.5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运里程46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805万吨增长10.3%,公路货物周转量97108万吨公里增长10.3%;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414万人次,下降34.5%;公路旅客周转量22414万人公里,下降32.5%

年末全区汽车拥有量88449辆。公共汽车营运车辆727辆,其中客运车辆420辆、公交车133辆、出租汽车174辆。全区行政村公路通达率100%,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10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1511万元,下降27.35 %。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2064件,包裹业务6713件,快递业务量2242651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0090户,下降1.6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50024户,增长0.27%。年末互联网用户183997户,增长5.34%

2020年,全区共接待游客1060.4万人次,增长8.04%,其中国内游客接待1060.38万人次增长8.05%,海外游客162人次减少81.65%;旅游总收入53.16亿元增长16.18%。全区4A级景区2个,旅行社3家。

七、金融

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46909万元,比年初增加302237.7万元,比年初增长6.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71296万元,比年初增加188259.9万元,比年初增长7.9%

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8599.7万元,下降0.73%,其中人寿保险34337.8万元下降4.4%,财产保险24261.9万元增长4.96%。全年保险赔付20852.21万元,增长6.67%,其中人寿保险赔付8811.85万元下降16.12%,财产保险赔付12040.36万元增长33.38%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75元,增长8.1%。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45元,增长5.6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10元,增长9.1%。全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7774元,增长6.4%。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821元,增长4.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55元,增长7.1%

2 2020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全区常住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绝对量(元)

比上年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28475

8.1

39645

5.6

18210

9.1

工资性收入

13624

9.4

20766

6.0

7061

12.3

经营净收入

5807

5.9

6297

8.2

5357

3.2

财产净收入

1964

5.3

3400

1.5

645

10.6

转移净收入

7079

8.0

9183

4.6

5146

11.2

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9万人,增长11.7%。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6.71万人,增长1.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6万人,增长6.9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4.38万人,下降2.4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9万人,增长13.4%。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17万人,增长8.06%;享受生育保险待遇0.46万人次,下降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9万人,增长8.6%

九、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

全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33所,小学71所,幼儿园9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8236人,毕业生33782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863人,在校生6836人,毕业生1805人;普通高中招生5167人,在校生15272人,毕业生5673人;普通初中招生10347人,在校生31762人,毕业生9610人;普通小学招生6324人,在校生45514人,毕业生10232人;学前教育招生6500人,在校生18740人,毕业生6452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112人,毕业生10人。

2020年,我区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8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户。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578件,其中发明专利85件;获得专利授权497件,其中发明专利29件。截至年底,我区专利授权数1799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39件。全区共有注册商标7354件,驰名商标1件,地理标志量11件。

区级广播电视台1座,影剧院2个,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3个,农家书屋313个。公共图书馆2个,纸质图书170000册,电子图书100000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青少年儿童体育学校1个。全年有线广播电视实际在册用户12.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实际在册用户9.2万户。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8.94%,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37%

十、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个体办诊所)556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982张,其中医院床位3892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6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69人,注册护士1892人。

年末,全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87人,发放保障金2270.8万元。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933人,发放保障金10773.7万元。特困人员供养3352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620/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496/月,特困人员最低供养标准为806/月。全区建有25个敬老院、1个社会福利院、0个福利中心,拥有床位3288张,集中供养505人;社区活动服务中心74个。

、资源和环境

全年全区水资源总量134359.65万立方米,年均降水量1304.3毫米,总用水量16397万立方米,下降2.26%

2020年全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1344.559万吨,增长6.4%。区域声环境噪音平均等效声级为51.5分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9天。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

注:

1. 本公报中2020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相关数据,待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后另行公布。

4.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本文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6.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资料来源(以文中数据为序):

本公报中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就业、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医保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各类市场主体、商标数据、专利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管局;城市棚户区和农村危旧房改造数据来自区住房城乡建委;城镇建成区面积数据来自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交通数据来自区交通局;民用汽车数据来自区公安交巡警支队;邮政数据来自邮政梁平分公司;通信数据来自电信梁平分公司、移动梁平分公司、联通梁平分公司;旅游、文化数据来自区文化旅游委;金融数据来自人行梁平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区金融工作办;教育数据来自区教委;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委;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区水利局;水质、噪音、空气监测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梁平调查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