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应急预案

[ 索引号 ] 11500228696570246B/2024-0002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双桂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24-06-06 [ 发布日期 ] 2024-06-06

双桂街道办事处2024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规范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以有效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1.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及规定。

1.2.2 经过批准的国家省、市、区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报告等。

1.2.3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

1.3 编制原则

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1.3.3 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分级管理体现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双桂街道山洪灾害防御。

1.5 预案编制的内容

1.5.1 双桂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编制内容包括:调查了解区域内的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历年山洪灾害的类型及损失情况,分析了山洪灾害的成因及特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确定双桂街道村、组防御组织机构人员及职责;充分利用已有的监测及通信设施、设备,制定实时监测及通信预警方案;确定预警程序及方式,根据预报及时发布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确定转移安置的人员、路线、方法等,拟定抢险救灾,灾后重建等各项措施,安排日常的宣传、演练等工作。

1.5.2 双桂街道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梁平区双桂街道防办负责组织编制。

1.6 预案审批机构

16.1 本预案由梁平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6.2 预案有效期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及时修订。

2. 基本情况

2.1 自然情况

2.1.1 河流分布情况

双桂街道地处渝东平行岭谷区,高梁山下平坝边缘;大河坝水库、张星桥水库位于城区左右;河床淤积严重,河道狭窄,排水不畅,行洪能力低。

2.1.2 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

双桂街道位于渝东平行岭谷区,海拔高程450-460m,地势平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260mm,降雨一般多集中在5-9月,有时候延迟至10月,约占全年的78%。河床淤积严重,河道狭窄,排水不畅,行洪能力低,双桂街道易受洪涝灾害袭击。

2.2 经济社会情况

2.2.1 行政和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

双桂街道是梁平区新区和工业园区所在地,是梁平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梁平区的交通枢纽。该街道幅员面积58k㎡,7个社区居委会,55个居民小组,10个村8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3.1152万人,全街道生产总值4.8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160万元.

2.2.2 历史灾害损失及山洪灾害成因

山洪是发生在山区溪流中快速、强大的地表径流现象,是特指发生在山区流域面积较小的溪沟或周期性流水的荒溪中,为历时较短、暴涨暴落的地表径流。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能量集中,破坏性大,危害严重,常造成人员的集中伤亡,房屋田地被毁,交通通信中断,甚至可能导致水坝、山塘溃决,其危害和损失巨大,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切肤之患。

2.2.3根据调查统计,我街道发生了“89”“04”两次大洪水,山洪灾害主要表现为溪河洪水灾害,滑坡灾害和水利工程溃决。这两次大洪水造成的滑坡农房倒塌、水利工程大坝危险运行、道路桥梁被冲毁、农田庄稼被淹没较为严重,两次洪灾受灾面积达449亩,受灾人口360人,无人员伤亡,损毁房屋102间。

2.2.4 山洪灾害的基本特点

山丘区洪水来势猛、涨水快、流速大、破坏力强,洪水可造成房屋、道路、桥梁和农田的毁灭性灾害。调查统计表明60年代到90年代,我街道范围不等、程度不同的山洪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1980年以来,山洪灾害越发频繁,损失越来越大,严重影响我街道经济的发展,我街道的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特点:

2.2.4.1 山洪突发性强,预报预防难度大

山洪灾害多为暴雨所致,由于暴雨强度大,加上特定的地质地貌等条件,导致山洪来势凶猛。我街道多以变质岩组成的山体居多,易冲蚀,有利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形成;山丘区坡陡谷深,高程起伏大,产汇流快。境内有过境河流,汇流迅速,洪水涨势猛,极易产生山洪灾害。

2.2.4.2 山洪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山洪流程短、流速快、冲击力强、破坏性大,对农田、交通及居民生命财产的危害都十分严重。

2.2.4.3 山洪灾害发生的季节性强、频率高具有周期性特点

降水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原因,在降雨较多的年份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明显偏高;在同一年中,多雨期是地质灾害尤其是泥石流的多发期,我街道的山洪均集中发生在多雨的6-9月降雨高峰期,山洪灾害发生时间大多和降雨同步或短期滞后。

2.2.4.4 山洪灾害数量多、危害大,灾后恢复困难

山洪的突发性,致使其危害性、破坏性极强。山洪成灾很快,顷刻之间就造成房屋倒塌,耕地被毁,交通中断,溪河改道,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破坏性强的突出表现是造成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恢复难度大,有的甚至具有毁灭性。山洪灾害往往对于水利、交通、电力、通信、农田等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使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2.2.5 山洪灾害的成因

山洪灾害的发生主要与气象、地形地貌和人为因素等有关。对于我街道而言,突发性的暴雨洪水是造成山洪灾害的主要因素,暴雨形成原因也就是洪水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再加之人为因素,地形地貌的影响,更促成了山洪灾害的形成。

2.2.5.1 降水是引发山洪灾害的最直接原因

我街道位于亚热地带,降雨具有强度大、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点,极易造成山洪灾害。从山洪灾害的分类统计看,长时期高强度降雨及暴雨会使山洪暴涨山坡土层含水量饱和、土体软化、强度减弱,加之雨水沿断裂或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导致溜塌蠕动,浅层滑坡及泥石流发生,强大的水动力条件和河谷中不良地质发育成为山洪灾害产生的环境条件。

2.2.5.2 人类活动是加剧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一、良好的地面植被可以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对于山洪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植被能够缓降水入渗和流水对地面的冲蚀,减少山洪的发生与危害。但是,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加剧了洪灾的发生,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减少,也使下游河道淤积抬升,降低了调洪和过水能力;缩窄河道,改河造地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增加了险情。

二、人为因素突出表现在人类生产、生活工程建设等活动环境的破坏。由于人类陡坡开荒建设山区道路、开矿弃渣和村镇建设挤占河道等无序活动,使自然植被损毁,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环境的持续恶化。

三、土地、丘陵、旱地以及被人类活动损毁后的裸露地面,为降暴雨转换成山洪灾害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山洪灾害形成与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3 山洪灾害防御措施

2.3.1 山洪灾害防御种类

对山洪灾害的防治可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行防治。工程措施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滑坡治理;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山洪灾害威胁区、水土保持治理等,非工程措施包括:气象、水文监测系统、预警预报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

2.3.2 山洪灾害非工程防御采取的措施

我街道防治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是街道村两级落实了组织机构,建立了山洪灾害指挥所,成立了应急分队,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完善了群策群防的防灾减灾网络;二是加强调查,科学制定防灾预案;三是健全制度,加强山洪灾害危险性评估;四是利用会议、专栏、标语加强宣传,提高干群的山洪灾害防治知识和业务技能;五是开展汛前检查、汛中排查及汛后核查,认真贯彻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和突发性山洪灾害及时处置报告制度。

2.3.3 山洪灾害防御采取的工程措施。我街道采取山洪防御的工程主要措施是水土保持治理等。

3.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根据危险区、安全区的定义和本区域内山洪灾害形成的特点、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街道内人员分布情况。我街道将安宁村9组王家梁子、安宁村9组牛膝山山体滑坡,响水9组首家沟,牛头村4组马儿井坎下滑坡点人员密集的地带确定为危险区。

4.组织机构

4.1 组织指挥机构

成立了以街道办事处主任高健华为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街道防办。街道防办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小组和1个应急抢险队。每个村、组均落实了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同时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信号发送员由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邓佳萍担任,启动防御预案将由街道办事处主任高健华决定。

4.2 职责和分工

4.2.1街道防办在区级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组织和指挥全街道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等。村防御工作组负责本行政村降雨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等工作。

4.2.2 明确工作职责

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站、气象站等的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负责对区级防指、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及预警通知,做好受威胁群众按预定的路线和地点转移的组织工作,负责转移任务的责任人要一个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

调度组:负责水利工程的调度运用,抢险人员的调配,调配并管理抢险救灾物、车辆等,负责善后补偿与处理等。

保障组:负责临时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的组织工作,负责被安置户原房屋搬迁建设及新房地基用地审批手续的联系等工作。

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

信息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息发布报警信号。

4.2.3 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及联络方式包括指挥成员、各工作组人员、监测、预警人员、转移负责人以及抢险人员等。

5. 监测预警

5.1 山洪灾害、水情临界值确定

5.1.1我街道参照历史山洪灾害发生量的降雨情况,根据各地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在安宁、响水、牛头村预警模式均采用临界雨值三级预警。

山洪灾害预警包括地质滑坡、病险(塘)、泥石流、河流洪水的预警,按照山洪灾害危险性的大小程度,以临界面分等级。

山洪灾害临界雨量值划分等级          

警报等级

1小时以内

3小时以内

24小时以内

警报标志

三级警报

≥50mm

≥80mm

≥120mm

橙色

二级警报

≥60mm

≥100mm

≥150mm

黄色

一级警报

≥70mm

≥120mm

≥180mm

红色

并采用危险区域预警方式,划分临界雨量值、人工报警。

5.1.2根据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溪河水位情况,我街道将区域内的主要河流确定了临界水位值。

5.2 实时监测

5.2.1本街道辖区内设立了降雨、洪水位、滑坡等监测站7个。

5.2.2要求监测工作人员做监测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原则。

5.2.3监测系统的设立:我街道目前没有一套正规的监测系统,为了加强山洪灾害的预防工作,确定了3个监测站,这些点的工作人员都是人工观测。

5.3 通信

在整个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我街道主要采用电话和广播作为信息传播,当发生山洪灾害时就用锣鼓鸣号。

5.4 预报、预警

5.4.1 预报内容:气象预报、溪河洪水预报、水库水位预报、泥石流和滑坡预报、气象预报由气象部门发布、溪河洪水预报由水利部门发布、泥石流和滑坡预报由国土部门发布。

5.4.2 预警内容: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降雨、洪水位是否达到监界值;水库及山坪塘水位监测信息;泥石流或滑坡的监测和预报信息等。

5.4.3 预警启用时机:1)当接到暴雨天气预报,相关行政责任人应引起重视,当预报或发生的降雨接近或将超过临界值雨量值时,应发布暴雨信息;(2)当上游水位急剧上涨,将对下游造成山洪灾害,应立即向下游发布预警信息;当张星桥河封洞时,由监测人员向街道党政办公室报告,启动一级预警,通知灾区人民做好转移准备,当张星桥河封洞再上涨50毫米时,由监测人员向街道党政办公室报告,启动二级预警,同时向区防办报告。(3)当出现发生泥石流和滑坡的征兆时,应发布泥石流滑坡预警信息。

5.4.4 预警发布及程序:根据调查、监测分析,按临界雨量、水位、山洪灾害征兆等,及时发布报警。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预警程序和应用条件。

5.4.4.1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街道防汛办发布,区——街道——————户的次序预警

5.4.4.2如遇紧急情况,村可直接报告区级指挥部和街道防办,也可直接发布预警信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预警工作

5.4.5 预警方式:我街道用锣鼓号为预警信号,报警器为报警信号;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以降雨量为标准将其划分为三级,当降雨量达到每小时50毫米;3小时内80毫米;24小时120毫米时,进行三级预警,采用橙色标识,当降雨量每小时达到60毫米;3小时内100毫米;24小时150毫米时,进行二级预警,用黄色标识,当降雨量每小时达到70毫米;3小时内120毫米;24小时180毫米时进行一级预警,用红色标识。

6. 转移安置

6.1 转移安置

6.1.1根据危险区和安全区的划分原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街道已确立了危险区和安全区,危险区内居住人员都属于转移安置对象。

6.1.2转移应以人为本遵循先人后物,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有组织有纪律的进行转移。

6.1.3转移地点、线路的确定应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我街道已拟定好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汛期经常对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进行检查,如有异常及时修补或者重新拟定转移路线。

6.1.4为了山洪灾害预警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我街道制作了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载入卡中并发放到户。同时制作了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安置点等。

6.1.5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确定了相应的安置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

6.2 转移安置纪律

街道防御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由转移组牵头,街道、村、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对擅离职守干部将追究行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抢险救灾准备

7.1 汛前准备

7.1.1汛前,组织危险区的群众学习山洪灾害的防御知识,同时向危险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使其增加防灾意识。

7.1.2为了确保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我街道成立了防御指挥机构。同时,各危险村也相应成立了防御工作组,并组建了应急抢险队,准备了足够的物质、车辆及药品等。

7.2 抢险、救灾

7.2.1一旦发生险情时,在及时向上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中去,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转移、调度、保障组应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7.2.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

7.2.3发生灾情时转移组应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7.2.4 灾情中,如有人畜伤亡,保障组应及时抢救受伤人员,同时清理、深埋人畜尸体。

7.2.5我街道已准备了足够的衣物和药品,联系好了干粮购置点,一旦灾情发生时,做到随时发放给灾民,并由卫生部门进行卫生防疫。

7.2.6灾害结束时,采取村民生产自救,修桥补路,电力部门立即恢复供电,电信部门恢复通信设施。

8. 保障措施

8.1汛前检查,我街道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人员对辖区进行了全面普查,针对性地对有山洪灾害隐患的区域进行了实地踏勘,对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工程、区域等安排了专人负责监测、防守。

8.2 宣传教育及演练

8.2.1我街道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向辖区内群众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增强防灾、抗灾意识。

8.2.2 制作了明白卡,将转移路线及安置点载入卡中,并发放给群众,使其熟悉路线和明白安置方案。

8.2.3 汛前,组织区域群众及应急抢险队员开展实战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8.3 纪律

为及时有效地实施预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街道制定了责任人执行职责纪律,紧急转移纪律及灾民安置纪律等。各部门及有关人员严格按照本预案规定,认真履行职责,按照预案程序开展工作,凡未按预案程序履行职责的,将严格按防洪法、国务院关于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重庆市关于特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具体意见和办法等规定,严肃处理,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返回主站

部门街镇

政务新媒体

智能问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