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退出播报
索引号 11500228768864658P/2025-00008 发文字号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梁平区七星镇政府 有效性
标题 七星镇简介
成文日期 2025-01-09 发布日期 2025-01-09
索引号 11500228768864658P/2025-00008
发文字号
主题分类 其他
体裁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梁平区七星镇政府
有效性
标题 七星镇简介
成文日期 2025-01-09
发布日期 2025-01-09

【概况】

七星镇位于重庆市梁平区西北边陲,北与袁驿镇、碧山镇为邻,东和竹山镇、南与屏锦镇接壤,西与四川省大竹县观音镇交界。政府驻地“李唐坝”,距梁平城区45公里。

1949年成立七星乡辖7个保,1958年建立七星乡人民公社,1966年9月改称为竹园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竹园公社革命委员会,1976年恢复七星公社委员会;1984年改称七星乡人民政府,1992年改成七星镇建制,辖8个村;2002年村组合并,2015年底,辖平滩、马梁、金柱、仁安4个村民委员会和红花社区居民委员会,36个村(居)民小组。2023年总户籍数4154户,总人口11363人;幅员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0公顷,林地面积21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65%。

七星镇地处川渝交界处,地势东南为山地丘陵,西北为丘陵间少数平坝,最高海拔1180.7米,最低海拔425米,相对高差较大。气温属暖湿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在17.5度,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辖区内矿产、竹木、石材等资源丰富,拥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元纸”。

七星镇有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1所、幼儿园1所,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5个;有休闲公园2座、文体广场1座、足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2个、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5个、村级活动中心5个、组级活动中心1个,应急广播21处,广播、电视、通信覆盖率100%,辖区内村组公路通畅率100%。全镇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经济发展】

2024年度,全镇GDP2.9768亿元,同比(下同)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22:23;固定资产投资2250万元,增长33%;社零总额1.4729亿元,增长6%;市场主体757个,其中企业164个,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个。

【社会发展】

文化体育:有文化服务中心1处,村文化服务中心5处,农家书屋5处。2024年完善修复七星镇辖区内文化服务中心基础建设;开展了“村晚”大比拼、“三八”主题活动、包粽子等节庆活动24场次,参与1000余人;(组织送春联、送电影、送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5场次,参与300人次;(定期对辖区内21处应急广播日常维护、信息播放等,并根据季节、政策调整宣传内容;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对辖区内14处文保单位开展安全文物巡查共计168次,完成文保单位周边环境整治9处,完成修缮修复新院子民居古建筑。

社会保障:2024年完成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征缴共8130人,全镇614名特殊人员参保率达100%;稳步推进三代社保卡更新换代工作,共办理三代社保卡585张;落实养老保险扩面,新增居民养老保险69人,职工养老保险38人;全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7人,完成率123.3%;完成高校毕业生17人、雨露计划2人就业服务,就业率100%;完成居民社保待遇、丧葬补助金申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慰问等服务1572人次,其中上门服务174人次;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新增12户19人(停发23人),新纳入低保边缘家庭9户20人,累计发放特困金约32万元,最低生活保障金约146.7万元;大小额临时救助共计38人,约24.4万元;发放农村宅基地批准书、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50份,占地面积4674.43㎡,建筑面积8994.02㎡。

乡村振兴: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00多万元解决了住房、饮水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合作医疗参保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村组公路通畅率和自来水入户率4个100%。实施稳岗就业、低保兜底等“一揽子”保障性政策,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现有全部脱贫户高质量脱贫。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81公里、登山步道和栈道10公里;改造场镇人行道6000平米;新建停车场3个、场镇综合体育广场1个;新增路灯1195盏;新建人行、入户便道4公里;三是做实惠民工程。安装天然气500户;建集中供水点3个、村级水厂2座;土地整治6000余亩;千亿斤粮食项目500余亩;完成“厕所革命”348户。四是旅游产业扎实推进。建成占地308亩、可一次性容纳550人食宿的明月山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引进重庆先学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入驻运营,解决周边群众就业20余人,接待学生研学2万余人。五是农业产业亮点纷呈。探索粮蔬分片、粮药套种及林下中药材种植等,着力打造“一村一品”,金柱村、马梁村、仁安村、红花社区等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种植金丝皇菊、石菖蒲、西瓜等100余亩,金柱村、马梁村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烘干厂房,有效地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带动引领了产业发展,5个村社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六是建设乡风文明。评选区级“梁平好人—移风易俗好乡贤”先进典型;开展“七星之家”文明创建活动评比,树立文明典型;开展滥办酒席专项行动,组织宣传教育活动29场次,制止劝退21场次,惩治2场次。

生态环保: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让绿色成为七星大地最美底色。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完成村庄亮化工程10户,建设美丽庭院20户。二是聚力建设最美河流。开展污染源和河流水质监测23次,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III类及以上;开展七星镇排水防涝工程,新建污水管网1545米,砼检查井42座。三是切实增厚“绿色家底”。完成“四旁”植树,总植500亩;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带1900亩,国土绿化970亩。四是污染防治工作有力有效。全镇关闭畜禽养殖场22家,排查整治污染源56个;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共购买分类垃圾桶3142个;共建污水管网12.9千米,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两座,河流水质常年稳定在III类及以上。

【旅游景点】

金柱化石展示中心:占地面积三百多平方米,以“立足经济圈 唱好溪乡记”为主题,展示了金柱村历来大事记以及发展情况等,馆内陈列老斗、对窝、石磨、土陶、鼻烟壶、铜钱、蕨类植物化石、介壳化石和鱼化石等。

仁安防溺水培训中心:又名“七彩生态冷泉天体浴场”,水面占地约3200平方米,是一个能四季畅游、享受自然的露天游泳池。园内设有儿童戏水区、成人游泳区、休闲体验区,内设冬季恒温池以及儿童水屋、海盗船、蘑菇秋千、戏水圈等水上游乐设施。此外,泳池周边配套有登山步道、松涛亭、竹园氧吧、水吧亭、休闲长廊、露营基地等设施,是一座集自然、生态、养生、休闲为一体的水上乐园。

仁安土陶艺术体验中心:位于仁安村4组,原址1968年由原国营企业梁平县二轻局修建于仁安村1号井,后因发展村办企业,1985年由仁安村收购搬迁到2号井;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改需要,又于1992年再次搬迁到现在的土陶艺术体验馆所在的位置,主要生产土碗、土盘子、油罐、盐罐、东柳醪糟罐等。现在的体验馆是在原碗厂遗址上恢复修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建有观景活动平台、实训展览室、篜子窑遗址、土窑遗址等,可亲自体验陶器制作,在传承和发展中彰显土陶之美。

金柱传统院落保护中心:又名“冯家沟老院子”,位于金柱村10组,始建于嘉庆年间,由当时的进士冯文远修建。该建筑坐南朝北,前后两进,为三合院式,原有外朝门,内朝门,天井2个,正房面阔面3间,左右房各5间,戏楼1座(已毁)。上层两侧有风火子垛子,左侧已毁。房屋为石木结构,悬山穿斗抬梁式,粗大木柱,下有圆形柱,屋外挑檐枋,屋内柱枋上多处雕花。该建筑布局完整、用材粗大、做工精细,为梁山地区少有,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仁安土法造纸体验中心:蒋集文土法舀纸作坊位于仁安村3组,所生产的竹纸称为二元纸(毛边纸),在竹料中加以黄色素的纸称为黄表纸。竹纸造纸术在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这样的记载:“斩竹漂塘,煮徨足火,落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梁平民间造纸工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蒋集文土法舀纸作坊的保护对研究梁平地区民间土法造纸工艺和风俗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和重要历史价值。

仁安矿咖湿地:又名“竹溪山庄”,位于仁安村4组。用特色“竹”元素打造质朴清新的外观,竹门、竹窗、竹屏风韵味十足,与周边的溪流浑然一体,听溪声、拂清风、嗅竹香,品“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恰似一个春天养心,夏天避暑,秋、冬康养的世外桃源。

【土特产品】

七星镇有“神仙”豆腐、黄粑粑、竹溪松茸鹅、金柱进士豆腐、仁安什锦野菜、马梁金丝皇菊卷等特色小吃。

【川渝合作】

一是成立了七星镇·观音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毗邻乡镇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形成战略合作备忘录7个,建立日常联系工作机制,积极打造“川渝毗邻乡镇的后花园”、“明月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镇”。二是共谋边界支部建设。成立观星(观音镇、七星镇)联合党支部,开展了毗邻党建“一家亲”,携手唱好“双城记”主题党日示范活动,开展边界治理支部联建活动3场次,推进七星-观音计生协工作一体化发展。三是共创川渝最美河流。共同实施铜钵河牛角滩治理工程、牛角滩人工湿地工程和生态修复等整治项目,建成1.8万平方米生态湿地公园、800平方米便民广场,新建沿河道路1500米、休闲步道1000米、堤岸护坡420米、桥梁3座,整治河道1500米,有效提升七星、观音两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联合开展河道清漂、巡河护河、义务植树、应急演练等活动,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治理工作。四是共办川渝文旅活动。共同举办了“大美明月山 花茶漫七观”系列文旅活动,吸引川渝两地游客乐享春光;以明月山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依托镇域圈(五中心:化石展览、民居保护、土陶制作、土法造纸、防溺水培训),组团圈(碧山、袁驿、虎城、龙胜、竹山、屏锦),川渝圈(梁平、大竹、达川等)聚力推进“一心三圈”川渝研学旅行联盟,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

办公电话:023-5363812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