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500228008652193Q/2021-00031 | 发文字号 | 梁科局发〔2021〕5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科技局 | 有效性 | |
标题 | 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关于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的公示 | ||
成文日期 | 2021-09-18 | 发布日期 | 2021-09-18 |
索引号 | 11500228008652193Q/2021-00031 |
发文字号 | 梁科局发〔2021〕5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 |
体裁分类 | 其他公文 |
发布机构 | 梁平区科技局 |
有效性 | |
标题 | 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关于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的公示 |
成文日期 | 2021-09-18 |
发布日期 | 2021-09-18 |
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
关于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的公示
根据重庆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精神,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拟提名1个项目申报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现根据《通知》要求,将提名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2021年9月19日至2021年9月25日)。
任何个人或单位对公示项目及项目完成人、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请于2021年9月25日前向重庆市梁平区科技局提出。提出异议者,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写明提出异议的事实依据、个人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和联系方式等。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联系人:杨永忠 朱铜印 联系电话:023-53238715
地 址:重庆市梁平区双桂街道桂西路6号221室
邮政编码:405200
附件:拟提名项目
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9月18日
附件
拟提名项目
一、项目名称:智能终端高效新型整流器件(芯片)成套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二、提名单位:重庆市梁平区科学技术局
三、提名奖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
四、提名等级:二等奖
五、完成单位: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理工大学,
厦门芯一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六、主要完成人:李述洲,甘贵生,甘树德,徐向涛,王兴龙,
张成方,陈利,夏大权,王航,马鹏
七、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集成电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核心与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随着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移动通讯、消费电子、新能源交通、发电与配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市场规模呈跨越式增长。针对整流器件(芯片)存在自主设计能力弱、自主智能化制造化水平低、产品功耗高和一致性差等缺点,设计并量产了系列高效新型整流器件(芯片),实现了关键器件的自主可控制造,打破了国外专利保护及关税壁垒,保障我国电子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技术创新点
(1)芯片设计方面:运用深槽分裂垂直栅结构及载流子储存效应,有效地改善了IGBT器件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之间的折中关系,实现了IGBT的超低功耗,开关损耗达相当于国际知名Infineon,开关延迟时间仅为Infineon的27%;通过优化刻蚀条件、结合负光刻胶浅层曝光技术和绝缘层热流平坦化工艺,实现了工艺难度极大地宽深槽结构,解决了栅槽柱侧壁多栅极多晶硅残留问题,有效调节干法刻蚀后栅槽柱边侧垂直栅的高度,确保栅极与发射极电极层的安全隔断,提高器件器件的可靠性。
(2)芯片制造方面:采用多晶硅离子注入掩膜层工艺技术、激光退火技术、衬底缺陷筛选技术、在线晶圆大电流检测技术,量产了超薄碳化硅二极管芯片,封装热阻降低15%,芯片良率提高到95%以上(6寸常规工艺为90%),单颗价格降低10%以上;利用平面工艺、场限环终端技术,提高了碳化硅MOSFET栅氧可靠性,可承受175℃+1200V极限条件,HTGB寿命超过1000小时。采用电子辐照寿命控制技术,量产了高压超结MOS,源漏极耐压可达900V,导通电阻可达35mΩ,体二极管恢复时间可达140ns;采用对称性屏蔽栅和控制栅的栅结构,量产了中低压MOS,源漏极耐压可达200V,导通电阻可达0.7mΩ,电流可达300A。
(3)芯片封装方面:①采用系统级(SIP)封装设计和金-铝线的混合式封装工艺,将同步整流MOS、驱动IC、电容高度集成,实现了控制电路的高电压(200V)、高频率(500KHz)、自供电和电路模块的小型化,支持电源CCM、DCM、QR模式,降低了电源成本,电路(5V)平均输出效率由85.31%提高到89.29%(行标六级为81.84%)。②框架采用正面U型槽+背面四周阶梯结构、管脚锁胶孔设计,提高塑封料与框架的结合强度,降低分层风险,满足车规级AEC-Q101标准,潮湿敏感等级1级。利用G-S、G-D隔离技术,构造了DFN8*8、263-7L、247-4L、TOLL框架独立的驱动回路与功率回路,提高了开关速度、电磁兼容性,电源开关频率达300KHz。采用Cu-Clip工艺替代传统铝带焊接工艺,提高了散热能力、电流承受能力,产品(DFN5*6)热阻由1.6℃/W降低到1.1℃/W,电流由100A提升到180A。③研制了新型高温无铅焊料,满足了芯片低温焊接、高温服役的性能要求,焊接温度可降至260℃,400℃时效24h时焊点剪切强度由原来37MPa提高到42MPa;制造了大功率芯片及器件极端服役环境的快速冲击装置,加热式快速热冲击温度范围可达0~400℃,冲击速率最快可达4s/周期,满足了功率芯片极端服役环境的检测要求。
(4)智能化制造方面:设计并建设了自主可控功率半导体离散型智能制造智慧车间,开发了全生命周期QIMS质量管理系统和i-MES制造执行系统,攻克了功率半导体核心工艺装备智能化技术、智能车间装备物联感知技术,实现了ERP、i-MES、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系统、车间智能装备物联感知平台以及智能装备等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应用,生产能力达3亿只/月,产品研制周期缩短40.7%,运营成本降低34.7%,生产效率提升28.5%,产品良率由97.25%提高了99.95%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6.4%。
(三)知识产权
授权发明专利19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EI论文3篇。
(四)应用推广及效益
该项目开发的系列整流器件(芯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近三年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高新技术产品27项、重大新产品9项,产品销售至欧美等世界各地,客户包括Hansol Technics ( Thailand )、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现年产销各类半导体器件超过150亿只,近三年累计新增产值17.8亿元(其中芯一代为3801万),出口创汇2.4亿元人民币。
(五)客观评价
公司在行业中率先通过了 ISO9001、ISO14001、ISO45001、GB/T230001-2017等管理体系认证,UL安全认证。公司主要产品“电子元器件的设计和制造”已获得IATF16949 认证。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重庆市“灯塔工厂”称号(1/5)
八、主要知识产权(标准规范)目录(前10):
知识产权类别 |
知识产权 具体名称 |
国家 (地区) |
授权号 |
授权日期 |
证书 编号 |
权利人 |
发明人 |
发明 专利 |
一种同步整流模块、整流方法及其制造方法 |
中国 |
ZL201711461280.6 |
2020-02-18 |
3694912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徐向涛,马红强,张成方,王兴龙,李述洲 |
发明 专利 |
一种高频吸收二极管芯片及其生产方法 |
中国 |
ZL201710028828.1 |
2019-09-06 |
3519816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王兴龙,李述洲,陈亮,张力,潘宜虎 |
美国 发明 |
半导体结构、半导体组件及功率半导体器件 |
美国US |
US10978584B2 |
2021-04-13 |
1电子科技大学 2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李述洲,电子科技大学 | |
美国 发明 |
一种扩散型高压大电流肖特基芯片的生产工艺 |
美国US |
US9502522 B1 |
2016-10-22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王兴龙,李述洲,张力,徐向涛 | |
发明 专利 |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式快速热疲劳实验装置及方法 |
中国 |
ZL201910063600.5 |
2021-07-20 |
4562521 |
重庆理工大学 |
|
发明 专利 |
一种光伏旁路模块的封装工艺 |
中国 |
ZL201410745589.8 |
2016-11-2 |
2285676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徐向涛,王兴龙,张成方 |
发明 专利 |
轴向电子元器件混料自动检测及分料装置 |
中国 |
ZL201410656712.9 |
2017-02-22 |
2388364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李春来 |
发明 专利 |
MEMS面内位移测量方法 |
中国 |
ZL201510644305.0 |
2017-11-10 |
2694034 |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罗元,赖翔,张毅,李述洲,王兴龙 |
发明 专利 |
一种复用芯片输出端口的可编程修调电路 |
中国 |
ZL201610769534.X |
2019.04.09 |
3328865 |
厦门芯一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安斯通转让) |
姜帆,陈利,刘玉山 |
发明 专利 |
机械往复式快速热疲劳实验装置及方法 |
中国 |
ZL201910063603.9 |
2021-03-09 |
4504560 |
重庆理工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