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沉闷、活力缺乏、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师生付出很多,但成效很低,完全是“高消耗低效益”。师生关系紧张,高压管理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与学生缺乏沟通;学生上课开小差现象普遍,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学生缺少好的学习方法,大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课堂上完全由老师牵着鼻子走,中规中矩;课外缺乏交流,综合能力较低,可持续发展前景渺茫。从目前新课标理念看,构建高效和谐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依然是我们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为此,要让学生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我们践行轻松课堂,探索六步教法,做到环环相扣,激活课堂,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模式解读】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轻松课堂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教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轻松课堂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合作探究”为驱动,以“创设情境——师生质疑——互助解惑——精讲点拨——总结提高——实践拓展”为教学基本结构的模式。
一、教学思想
教育哲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是“轻松课堂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
教育哲学认为个人为实在的,教育目的以发展个人特性,培养个人人格为主旨。轻松课堂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张扬其个性,给他们提供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让其愉快轻松地学习,得到全面发展。
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中去,使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精力的释放。“轻松课堂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教育社会学中提到,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把人从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通过这个过程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在学校这个集体里,可以自然地相互学习,获得各种身心上的满足,使不同家庭地位的儿童互相影响,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抱负、学习方式及人生态度。“轻松课堂六步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合作、探究、提高、成长。
二、教学目标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发展了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追问和思考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推进课程改革持续深化发展的关键。‘‘轻松课堂六步教学”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中发展、“质疑’’中探究、“互助”中合作、“实践”中成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轻松的课堂,学生能“放牧”自由独立的思想;轻松的课堂,学生能“胸藏万江凭吞吐,‘话’有干钧任翕张”;轻松的课堂,不再晦涩难懂、纷繁复杂,它就是一种追求简单的课堂。
三、教学程序
“轻松课堂六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合作探究”为驱动、以轻松学习为表象的教学模式,贯穿教学全程,其基本操作为:
1.创设情境
巧妙导入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语言亲切风趣,借用故事、提问、设悬念、诵古诗、猜谜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营造氛围,为整节课奠定情感基础。也可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融入竞争性和趣味性,搭建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快速、主动地进入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
2.师生质疑
学生在自学或预习基础上提出质疑,以小组为单位把质疑整理出来,然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提出的疑问,结合拟定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反映本课重难点的主要问题。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记录在预习本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打击、不否定,肯定学生的质疑,赏识他们,从而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轻松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
3.互助解惑
把梳理归纳出来的问题交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互助答疑。讨论的形式不求统一,做到自主发言、尽情表达,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机会,给每一个学生展示的平台,尽量让“学困生”先表述其见解。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尽量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其充分思考后,做出适当点拨。尊重个体差异,不训斥、不苛求,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励他们踊跃思考、发言,让学生在轻松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成为课堂的主人。答疑的形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抽生答疑、自问自答,也可同桌相互答疑,也可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尽量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训练其表达能力。
4.精讲点拨
学生主要任务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精讲点拨,适时拓展,由此及彼,形成能力,指导学法,为知识的迁移打好基础。根据学情,教师因势利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键处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其认识更上一层楼,做到“三讲三不讲”。在平等对话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经过合作、探讨,不断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进行探究释疑。环环相扣,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轻松学习,愉快教学。
5.总结提高
在精讲点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感悟升华:一是引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把所学知识融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二是创新运用,温故知新,既可让学生根据新知识进行创编,也可反面质疑,发表独到的见解。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训练解决问题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开发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体现“轻松”,达到有效和高效。
6.实践拓展
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实现课内外相结合,体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运用反馈是检验教学的有效手段,结合生活实际,教师设计恰当的例子,让学生根据课堂上所获,交流探讨,学以致用,让学生把所学运用于实践而倍感快乐,成为轻松课堂的有机组成。学生在实践拓展中分享到快乐,感受到动力,形成了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我学会”为“我会学”,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获得成功的快乐。
这六个环节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展开,根据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适当变式,循环使用。
四、教学策略
1.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开课后,教师把学习重难点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带着任务去看书、学习、合作、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其自主学习。对照学习指导,学生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联想,并在书上做批注:可以是生字组词、词语解释、近义词(反义词)、重点词句的理解等等;还可以在书上做记号,生字生词可以划“○”,优美词句可以划“一”,不懂的地方划“△’’等等。
2.宽松使学生积极参与
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做好“诱导”工作,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敢于大胆地自由交流、探讨,主动探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些独特体验,让其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自由的;让学生在轻松课堂中主动去领悟、去发现,学会合作交流,引导归纳掌握学习方法。针对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看例题,找规律,达到理解应用,确确实实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轻松。
3.善问激学生反思创新
一个好问题的提出,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堂上所有的问题,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提什么问题,何时提问,以及提问的对象都要反复推敲,引发悬念,激起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用肯定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要有风格。评价来源于学生,要高于学生,语言要幽默精炼、简短利落,让学生乐于接受。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心理承受力,对低段学生和“学困生”降低标准,多激励,多肯定,多表扬。评价形式要多样性,有新意,可以是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的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鲜艳的小旗……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内心的真诚,让孩子在我们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迅速成长,体验到轻松课堂的乐趣。
【教学实例】
胡杨赞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质疑
1.通过初步了解,你有什么问题呢?(小组交流提炼出问题)
2.全班汇报。
3.学生交流能解答的问题。
4.梳理归纳问题:作者为什么独钟情于胡杨?
三、互助解惑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请孩子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第3、4、5自然段,用文中的语言作依据,讨论。)
2.小组交流答疑,教师指导
3.全班汇报交流答疑
四、精讲点拨
1.品读第一个“胡杨三千年”
师:据说世界上有90%的胡杨生长在中国,而中国有90%的胡杨生长在新疆,在新疆又有90%的胡杨生长在塔里木沙漠,于是新疆维吾尔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课件展示句子,生反复朗读)
(1)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印象深刻?
(2)从这句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2.品味“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
(1)课件出示这三个词语,齐读
(2)从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提示:默读3、4、5自然段。思考“胡杨的眼泪是什么”,为什么长得“惨不忍睹”,“锦衣玉食”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学生交流感悟!
感悟一:坚强的胡杨受伤后能走出悲伤,进行自我疗伤。
感悟二: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了抵御这漫天卷地的风沙,胡杨只能弓下它的腰身,长得“惨不忍睹”。但我们却认为没有什么姿态比这更美丽了。
感悟三:环境如此恶劣,胡杨耐干旱,耐盐碱,耐风沙,与“锦衣玉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显胡杨顽强的生命力。
感悟四:从这三个词语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胡杨的坚强,体会到作者对胡杨精神的赞扬。
(3)体会“一天天”
师:从刚才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胡杨。看到了它在恶劣的环境里顽强地生存着,舒展着它的枝叶。孩子们,有个词语:“一天天”,你们关注到了吗?我们一天天在铃声中溜过,在动画片中溜过,在父母的呵护中溜过;而胡杨是怎样度过的?(生畅言)
师:是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就这样顽强地长着。就这样不屈的长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顽强不屈的胡杨吧!(图片展示,教师感情解说)
3.感悟“三千年”
课件展示:一个无人关照的胡杨,一个弓腰驼背的胡杨,一个粗茶淡饭的胡杨,却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这样的胡杨,怎不叫人动心?
(1)师:这样的胡杨,那样的顽强,那样的不屈,所以作者由衷地说道:(生接龙读)
(2)师:作者第二次用到了三个“千年”,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汇报,反复朗读)
(3)课件出示: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生诵读)
五、总结提高
1.理解胡杨默默奉献
(1)“它的树干木质坚硬……从来没有索取。’’引导:你读懂了什么?
(2)“彻底”说明了什么?体会胡杨对人类的奉献是毫无保留。
2.体会象征的写作方法
师:这样的生命怎不叫人动心!怎不叫人钟情!课文读到这儿,我们思考一下,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像这默默无闻的胡杨吗?(生交流、汇报)所以,作者仅仅是在赞美胡杨吗?(课件展示,小组讨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生畅谈)
师:这种写法就叫象征。
3.升华“三千年”
课件展示第三个“三千年”。
(1)师:平凡中显伟大,孩子们刚才说得句句含情,字字用心,请你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几次用到了‘‘千年……千年……千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喜爱、敬佩之情)
4.小结
在茫茫的大沙漠里,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在这片烈日炎炎、旱魔逞强、狂风肆虐、沙砾飞扬的土地上,生长着一种神树一一胡杨。它的顽强让人肃然起敬,“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胡杨死了,一千年不倒;胡杨倒了,一千年不朽。”
六、实践拓展
1.我们感动于胡杨顽强的生命力,感动于它毫无保留的奉献,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把心中所想写出来吧。
(学生练笔,抽生展示)
2.课外练习:孩子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胡杨那样的人,擦亮你的眼睛,用你的心去感受,用我们的笔把最让你感动的人记下来吧。
(《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