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 张 涌
2024年6月18日,星桥镇两路村,无人机机手们在进行水稻植保作业。(资料图片)
文/梁平日报记者 石楚园 图/梁平日报记者 向成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有着特殊重要性,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聚力打造“川渝东北边际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梁平农业该如何发力?近日,梁平日报邀请区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区农业农村委主任张涌,畅谈相关理解和认识。
梁平日报:2025年,区农业农村委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张涌:区农业农村委将紧扣区委“15441”部署和区政府工作安排,以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梁平样板”为目标任务,力争实现农业主要指标渝东北领先、全市进位。
梁平日报:具体内容是什么?
张涌:具体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一产增加值全年增速5%左右,一季度增速4%左右,均高于全市目标;二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左右;三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速10%以上;四是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达标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五是向上争取资金7亿元以上。
梁平日报:对照目标,哪些方面的完成难度较大?
张涌:区农业农村委全面实现上述目标,特别是完成一产增加值增速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有压力、不轻松。因为我们这两项指标基数较大,又缺乏较好的支撑条件,所以必须要拿出“拼”的决心、“闯”的劲头、“快”的状态、“实”的作风、“争”的能力,确保“开门红”,实现全年胜。
梁平日报:针对这些困难,区农业农村委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张涌:这需要我们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运用“三导向四体系”思维模式和“四量分析”思维工具,干字当头,唯实争先,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区农业农村委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守牢底线红线,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根基,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稻谷、蔬菜等产业集群项目,推广应用农业科技与装备;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动态清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要加强耕地保护与利用,稳妥有序推进“非农化”“非粮化”处置,有效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二是推动乡村发展,要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要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和“五网”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先行;要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狠抓农村移风易俗和“三资”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融合发展先行。三是深化农村改革,要三管齐下推进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实施“四进三回”行动,强化数字赋能。四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
梁平日报:全区要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您有什么好的想法或建议?
张涌:塑造“新和富美”梁平印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也与“三农”工作息息相关。需要强化系统思维,紧扣“新和富美”四个字的内涵,在谋划上彰显辨识度,在效果上展现独特性,在宣推上突出影响力,夯基垒台,积厚成势,形成有口皆碑、近悦远来的“新和富美”梁平印象。